|
歲末特賣 消費者需防吃“假貨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08:19 每日經濟新聞
BY 黃清燕 每日經濟新聞 昨日,有不少網友發帖稱,在楊浦某商場的“國際品牌特賣會”上買到的服裝經鑒定為 “大卡”“假貨”。而有經驗的網友已經對各種高級酒店的品牌特賣 “免疫”,稱之為“A貨專賣場”。 以“清倉”、“回饋”等理由舉行的 “員工內賣”、“會員0.1折”等各種形式的歲末品牌特賣會吸引力比起商場的正常促銷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不退不換”、“無三包服務”等附加說明外,在光鮮的品牌特賣后,是消費者對其真偽的質疑。 據悉,服飾類商品的打折活動可分為季節性打折、促銷打折和清倉打折。“歲末特賣”屬于清倉打折的一種,商家為達到清貨以回籠資金的目的,往往會推出最接近成本的促銷。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歲末舉行的特賣活動比往常多了3倍左右,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由直接經銷商或生產商舉辦,貨源由廠方直供,商品質量較高,經銷商一般會以“僅限會員專賣”、“內部員工特賣場”的形式圈定消費群體;二、在商場、寫字樓或郊區倉庫舉辦,消費人群不設門檻,產品多是過季商品和斷碼商品,按照款式的新舊定價,也會摻雜部分下架產品或有小瑕疵的產品;三、多種品牌臨時租個場子(酒店或商場地下層)搞的特賣會。與前兩種相比,目前,第三種特賣,消費者反應“假貨”最多。 從國際一線名牌到國內二三線的大眾品牌,標榜正品的名牌大多數都是外貿貨。“可以說,酒店里所謂的名牌特賣會100%都不是授權出售。”有著多年服飾經營經驗的林先生表示,酒店“特賣”的服裝主要來自四種渠道:超單貨、走私貨、從正規店“串”出來的庫存產品,或者更為惡劣,就是直接仿冒的產品。據行業人士分析,有一部分人專門以“特賣會”謀利,主要做法是在生產廠家拿到較低折扣的產品,而后以高價賣出,因為生產廠家一般不會自行舉辦名牌特賣會,而是將這些超量生產品賣給中間商,價格基本相當于授權專賣店正品價格的10%甚至更低。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