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流轉探路農地入股 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4:16 中國經濟時報
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就在地方政府主動探索解決城鄉統籌當中土地流轉問題的同時,農民的自發交易產生了“非法”小產權房這一特殊現象。 “小產權房昭示的問題是,應該繼續沿用過去的征地制度,由政府取得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后推向市場,還是由農民直接以土地要素參與城市化,分享增值收益?”章林曉指出,顯然,前者對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來說收益最大,后者對農村農民和城市居民來說收益最大。解決小產權房問題的關鍵在于,各方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分享土地承載的利益。 事實上,從嚴格意義上講,小產權房其實并非農民自發交易產生的。小產權房也發證書,只不過證書是由鄉鎮政府發的,或者甚至是由稱不上政府的村級組織發的。 土地流轉改革,是地方政府積極主動探索的結果,小產權房何嘗不是地方政府積極主動探索的結果?只不過這個地方政府相對于前面的地方政府來說,太小了一點。 而不管是誰主導,都說明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土地制度改革的現實要求已經十分迫切,因為土地承載的利益實在太大了。 “完全按照現行的政策,很難解決中國城鄉統籌當中的土地流轉問題。”章林曉認為,要想解決好城鄉統籌中的土地流轉,在堅持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用途管制這兩大原則的前提下,對于建設用地來說,應打破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界限區別,允許集體建設用地和國有建設用地平等進入市場,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管理制度。 對于農業用地來說,則不論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都必須按土地規劃實行土地用途(農用地)管制,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政府土地收益主要來自于建設用地持有環節稅收;對農業用地則按面積和產出進行綜合補貼。 尤其要指出的是,我國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不論城市居民還是農村農民都應該有權獲得土地要素收益,都應該有權以最低成本獲得民生用地,在土地制度改革及土地市場中,政府不應成為謀利者而應成為公眾利益的代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