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利用外資戰略加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20:43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周英峰) 據商務部21日發布的數字,2007年全國非金融領域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7871家,同比下降8.6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47.68億美元,同比增長13.59%。 從2002年的527億美元到2007年的747億美元,我國吸收外資連續15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更引人注意的是,十六大以來我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利用外資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努力的方向日趨清晰。 從優化外資結構上看,我國調整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先后兩次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發布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品目錄,鼓勵先進制造業、節能環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利用外資;嚴格控制外商投資高污染、高能耗和資源型領域。2003年以來,全國水泥行業新設立外資企業數年均降幅近20%;2004年以來,全國未新設立電解鋁外資企業。 從優化地區分布來看,我國采取多項措施鼓勵外商到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投資。2004年,我國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拓展了鼓勵外商投資范圍;2005年、2006年又相繼出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 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開始采取激勵政策,加大對外資的吸引力度。外商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統計顯示,目前外資企業創造了我國約1/3的工業產值,提供了全國超過1/5的稅收,雇傭了2000多萬名員工。 然而,長期以來實施的數量擴張型引資戰略,也帶來了諸如外資投向不合理、質量不高等負面效應。比如,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中制造業一般占70%左右,而農業和服務業的比重不高。同時,外商直接投資85%都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只有15%。另外,外資企業中獨資企業過重,合資企業過輕。 當前,我國利用外資的內外部條件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對外資的需求開始從數量為主轉向以質量為主,現有的引資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是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迫切需要。 商務部研究院張莉認為,追求外資質量及外資結構的優化、實現利用外資與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和諧統一,將是未來我國吸收外商投資的基本出發點及指導原則。 根據日前結束的商務工作會議,今年我國將從五個方面進一步切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一是充分發揮外資在自主創新中的積極作用。落實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產業和高端制造環節。 二是優化外資區域布局。加快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在廣東、上海、江蘇等東部地區建立產業轉移促進中心,在中西部地區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 三是吸收外資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積極穩妥擴大金融、保險、電信等服務業對外開放,拓展利用外資的新領域。 四是創新利用外資方式。鼓勵外商投資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完善創業投資退出機制,支持國內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 五是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優勢。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精簡高效的管委會體制優勢,支持國家級開發區產業集聚和升級。 目前,我國每年人均吸收外商投資不到50美元,遠低于發達國家人均534美元和世界人均107美元的水平。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利用外資政策的調整,是在對外開放戰略不變之下的一種引資戰術變化,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的政策并沒有改變。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