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盼不來漲工資 鐵通員工上書國資委求援
本報記者 陳 鋒 鄭 盎 長春 北京報道
1月12日下午6點多鐘,張菊英(化名)一口氣跑上了六樓的辦公室,不停地搓手。
天實在是太冷了,空氣拂面,如同冷風胳肢臉。當天,長春最低溫度是零下27度。
張菊英這個月值夜班,從綠園區的“家”里趕到單位,她花了1個多小時。
“長春火車站附近的房子租價稍貴,現在住的地方房租便宜一點,搗騰一下,可以擠出幾百塊錢貼補家用。”張菊英解釋。
“十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是這么點工資,兒子還在讀書,日子過得很緊巴。”這位長春市鐵通公司的員工多年前離異,獨自帶著兒子。
富足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正因為收取高額漫游費而被輿論關注。而屬于同一系統的“小兄弟”中國鐵通,儼然“皇帝家的窮親戚”。
最直接的“證明”是員工的工資。
上個月,張菊英只拿到了600多元,這是她的全部收入。“總共也只有800多,扣了兩百塊。”
“同事們總說沒看見我吃肉,好幾年沒買過新衣服了。”如果不是《華夏時報》記者一再追問,這個東北女人肯定不太愿意訴說自己生活的窘迫。
上書國資委
與張菊英一樣惶恐不安又無計可施的,還有她眾多的同事——鐵通公司的員工。
“我是中國鐵通吉林省分公司(現隸屬國資委)的員工,我們這里員工的工資只有700-900元/月。在吉林長春地區,這點工資只能糊口,就連最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持。”
這是一封發給國資委的陳情書上的內容。面紗揭開,呈現出“電信巨頭”中國鐵通不為外人知悉的面目,令人意外。與“鐵老大”有著親近“血緣關系”的中國鐵通,曾經風光華麗,為何員工如此“叫窮”?
“七八年來,我們吉林鐵通員工的工資沒有漲一分錢,原鐵路電務系統已漲了幾次工資,鐵路一般的員工也都維持在1700-1800元/月。像鐵路員工這樣的工資,在吉林長春地區生活是沒問題的。”這位向國資委陳情的人士說。
中國鐵通原隸屬于鐵路電務系統,2000年鐵通成立,脫離鐵路系統。也許是多年的血脈難斷,每當鐵通員工說起“薪事”,信手拈起的,肯定是守著“鐵老大”家業的老兄弟們。
事實上,截至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名義上”脫離鐵路系統的鐵通員工,仍在為鐵路服務。“長春鐵通公司分通信公司和通信段,通信公司是走向市場化的那塊,與鐵路無關,但通信段則主要為鐵路服務。”長春鐵通公司一位人士介紹說。
歸屬長春鐵通公司的張菊英,就與長春火車站的職工工作在一層樓。在一起工作,拿著不同單位發的薪水,而要命的是,曾經薪水幾乎相差無幾,而如今差距甚大。
“這幾年他們調了幾次薪,我們卻一直沒有動。”張菊英的一位同事指著隔壁辦公室說。
低收入影響到基本生活
“最大的問題是,低收入已經影響到了很多人的基本生活。”一位長春鐵通公司員工說,有的同事薪水只有五六百塊錢,而長春市最低工資標準是650元/月,“比最低工資都低”。
記者拿到十余份長春鐵通員工2006年不同月份的工資條,最低一份只有500.4元,最高一份1131元。
“500多塊錢怎么生活啊?”上述員工說,在拿了好多年“每月七八百塊錢”的工資后,從去年開始,公司增加了一項200到400元不等的資金,“勉強達到一千元”。
對于那些在市場上開拓業務的鐵通員工來說“千元工資”也許是道難以逾越的坎。
一位負責裝機的鐵通外聘員工說,他與公司簽的合同約定,底薪650元,但實際上領到的是500元。“公司要考核這考核那,一天到晚不停工作,故障處理時間有規定,遇到投訴還要承擔責任,壓力巨大。”
一位按業務量提成的鐵通員工向記者介紹,他的任務是一個月20臺電話,完成后拿400元工資,再加3個點的提成。如果完不成,工資250元左右,提成150元左右,還有150元補助,總共550元。
“與周圍的人相比,鐵通的工資太寒磣了,上面應該重視這個問題。”物價飛漲的今天,鐵通公司員工向國資委發出了呼吁。
他們希望國資委重視的,還包括公司干部與基層員工的“巨大貧富差距”問題。“上至省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下至地市分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都掙著每年30萬-10萬不等的年薪!一個中央企業,工人與干部間的收入差距竟然達到10倍-30倍!”
“如果把公司經營得很好,他們獲得高額報酬無可厚非,而事實恰恰相反。”這位批評鐵通現狀的人士認為,干部領受高工資,是分配不公,是瓜分國有企業的資產和收入。
調漲工資被提到臺面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央企夾在市場和行政之間,以至于漲工資也要神秘低調。對于職工來說,他不知道老總的收入究竟幾何,所以漲多少都覺得云里霧里,不會滿意。對于社會來說,又質疑壟斷企業暴利,中石化收入不減,也沒有人會滿意。
實際上本質也是一樣的,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向記者表示,正因為國有企業的雙重身份,讓企業老總得以翻來覆去。面對行政,他可以說我要面對市場;面對市場,他又可以說我要承擔政策性任務。實際上,相當多的央企老總和員工的收入相差巨大,這在一些不景氣的行業中尤盛。其原因就在于企業老總收入按市場化制定,而員工的工資長期延續舊體制。
他表示,其實一些國有企業的確應該漲平均工資,但是由于體制和機制上的原因,工作總很難實施,即便是漲,也只能扭扭捏捏。他分析道,實際上,正因為央企的雙重身份,讓國資委對央企管理層的收入,也不得不諱莫如深。
據媒體報道,為了全面提高中央企業的競爭力,國資委2008年將進一步完善企業收入分配調控的思路及措施,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知情人士表示,央企職工的收入制定,將更趨向于市場化。
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德文向記者表示,隨著正常收入增長機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部分央企職工和高管之間的工資剪刀差有望逐步緩解。
不過也有專家質疑,這其中牽涉到企業改制,人權事權的妥帖,如果國有企業還是擺脫不了夾在市場和行政之間的尷尬的話,市場化薪酬難度也忒大了!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