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撤銷4家農信社清算方式可能成樣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2日 14:00 經濟觀察報
趙紅梅 在新疆哈密市4家農村信用社被撤銷6個月后,一切正變得清晰起來。而這4家農信社撤銷的路徑、清算方式,也可能成為未來類似金融機構撤銷的樣板。 一切緣起于2004年的 “9.7特大金融犯罪案”。 連鎖大案引爆沉疾 以哈密瓜聞名的哈密地區偏居新疆東隅,距離首府烏魯木齊近500余公里。整個哈密地區轄一市、兩縣(巴里坤、伊吾縣屬國家、自治區級貧困縣),2006年的地方財政收入剛過5億元。 就是這個地方爆出了全國最大的農村信用社資金流失案——僅有4名職工的哈密城郊信用社新西分社出現大額高息攬儲、挪用儲戶資金賬外循環等違法犯罪行為,涉案金額1.45億元,相當于哈密當年財政收入的46%。這就是震驚全國的“9.7”大金融犯罪案”。 記者從哈密地區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了解到,“9.7”大案之后,哈密市農信社相關案件仍不斷浮出水面,如哈密市農信聯社躍進分社工作人員全部涉嫌犯罪,信用社職工涉嫌犯罪案22起,涉案金額增至2.98億元,直到目前,案件查處仍在進行。 這一系列案件在新疆乃至全國農村信用社系統所發案件中創下的幾個之最:涉案金額最多,涉案人員最多、社會危害最大,在當地引發了信用社危機,各信用社紛紛出現存款整體大幅下滑的態勢。 哈密市農信社一位內部財務人員告訴記者,“‘9.7’特大案之前,哈密市農信社賬面還是盈利的,但有很多問題沒有暴露出來,比如壞賬撥備提取一直不夠,如果按四級貸款分類計算,不良率高達98%以上,不少貸款者常年只還利息不還本金,有著很嚴重的支付危機。”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哈密農信社的資金窟窿將近10億元,但這一數據未得到官方證實。 “9.7”案專案組在一份結案總結中認為,哈密農村信用社財務組織混亂、信貸管理失控、監督檢查滯后。會計核算、信貸管理和內控制度存在嚴重漏洞,管理十分混亂。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系副主任李季剛博士認為,產權關系不明晰,導致所有者缺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長期以來對農信社監督處于“半真空”狀態都是農信社走向“死亡”的原因。 2007年6月4日,中國銀監會正式依法撤銷了哈密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等四家農村信用社及其22個網點,曾有著52年歷史的四家農信社因 “有違法違規經營或經營管理不善等情形”走上末路。 “清算”闖關進行時 記者見到哈密市三道嶺的職工鐘梁時,鐘梁舒了口氣,“兩年前存在農信社的1萬塊錢,終于在2007年9月底連本帶息取了出來。” 四家農信社集體撤銷后,如何處理善后事宜,成了考驗監管機構和政府智慧的現實命題。 2007年6月,新疆銀監局與哈密地區行政公署聯合下發了關于撤銷哈密農信社的《撤銷公告》、《哈密市被撤銷農村信用社債權收購公告》、《哈密市四家農村信用社撤銷清算組公告》。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新疆自治區銀監局、自治區農信聯社、哈密地區銀監分局以及哈密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員及各地會計稽核在案發后不久組成“清算組”,對各種賬務、財產等展開地毯式清收工作。清算組人員分別最多的時候有200多人,7個分組。 為避免擠兌風波、中國人民銀行以緊急貸款5000萬元和救助再貸款8800萬元、新疆自治區出資1億多元、哈密地區及企業共同籌資5.6億元,解決了個人債權兌付的燃眉之急。 記者了解到,清算組個人債權方面按個人儲蓄存款的合法本息全額收購,按照10萬元額度上下進行甄別確認。 截至到2007年底,個人債權兌付工作已基本結束。 清算組人士告訴本報:“清算組資產清收的方式主要三種,一是由原信用社工作人員清收;二是用行政手段,讓政府公職人員和金融體系的員工先還貸;三是通過法律訴訟,保全債權。涉案債權和涉案資產也被一一追繳歸案。” 農信社清算組一位成員說,“政府在清收貸款、資產追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每個縣市政府都有考核任務,規定公職人員必須100%償還農信社的貸款,一時償還不起的必須訂還款計劃,不能償還的由所在單位代還,然后從工資中扣除。前不久《哈密日報》和市縣級政府辦公樓前還公示了欠貸不還者名單。法院還組成‘巡回法庭’采取當場立案、審理、執行的方式清收貸款。”清算組人士透露,“農戶還款率基本在90%以上,清收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商業企業、個體、民營企業主。” 2005年7月,因接連出現支付危機,青海省格爾木市政府已撤銷包括格爾木市昆侖、等8家農信社,此事成為國內發生的首起信用社集體撤銷事件。 但迄今為止,青海格爾木農信社清算工作仍未結束,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7年年底印發的《深入推進格爾木八家撤銷社資產處置及清算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顯示,當地政府計劃到2008年6月底,基本完成對撤銷社的資產清收,2008年7月至9月,完成資產處置方案、清算方案與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的溝通和確認工作,完成八家撤銷社的市場退出工作。 從格爾木農信社已近30個月的清算工作仍在進行可見,農信社撤銷清算工作難度極大。 哈密行署副秘書長、地區清算組負責人馮炯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哈密政府和各相關部門都在下大力氣進行著“康復工程”,力圖社會穩定、挽回信用社的損失,進而打造“誠信哈密”形象。 “我們把青海格爾木的清算組成員也請了過來,多吸取經驗,以便對農信社撤銷、清算進行探索,力圖短時間內結束清算、清收工作,但確實不少工作仍處于摸索階段。”馮炯說。 記者獲悉,與青海格爾木農信社有所區別的是,此次哈密農信社撤銷,對機構債權也進行了申報登記和部分兌付,目前該項工作仍在進行中。 記者還了解到,200多名農信社職工除部分職工抽調至清算組,作監時清算工作,其余均領取生活費,正在等待安置。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新疆銀監局正將哈密農信社清算工作過程及手段匯集,以備其他類似農信社作參照。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還沒有一個完善的農信社退出市場機制的成功參照。1998年海南發展銀行關閉,清算程序走了9年,至今其遺留問題仍未得到解決;2005年青海省格爾木市8家信用社被撤銷,至今仍官司纏身,法律缺失是清算遇到的最大障礙。 哈密農信社在撤銷、退出市場中的資產清算、債務清償和股權重組以及程序問題仍在摸索中,如果順利完成有望成為農信社撤銷清算的樣板。 重生村鎮銀行 哈密市四家農信社被撤銷后,哈密地區農村金融服務空白已成不爭的事實。 近年來,哈密地區的山北兩縣僅由農業銀行和農信社提供金融服務,哈密地區農村金融服務幾乎全部依靠農信社,現在農信社的撤銷直接導致了農村金融服務的空白,鄉鎮基層政府機構、農牧民生產等面臨金融服務的嚴重缺失。 “很多農戶每年貸款萬兒八千的,買來種子化肥,把地種上,秋天也就維持著能夠還上錢,好來年再借。沒有貸款渠道,相當一部分農戶生產鏈條可能斷裂,甚至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所以時間緊迫。”馮炯說。 四個農信社及22個網點退出后留下的空白將由誰來填補?2008年春播,誰能夠為靠貸款維持生存的農民提供貸款?這成了擺在哈密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據了解,為解決農村金融服務問題,哈密地方政府先后研究了幾種設想,其中包括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合作展開農村金融服務;由郵政儲蓄銀行開展農村金融服務;由自治區農信社牽頭山北兩縣現存農信社業務拓展等,但最終由于政策及可操作性等原因未能實施。 目前,新疆自治區銀監局、農信社初步設想發起組建哈密村鎮銀行,由一家金融機構牽頭作為發起人,吸收當地一些知名企業共同參與。據悉,有關機構正在與幾家企業接觸,但還沒有敲定最后的發起人。 知情人士稱,根據初步設想,村鎮銀行注冊資金3000萬元。同方投資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礦業、新疆東天山礦業等公司均有意參股。“目前仍在商量投資比例、起草章程。” 新疆銀監局人士透露,五家渠與哈密兩市將成為新疆村鎮銀行的試點。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