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最大標的股東代表訴訟案實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5:01 法制日報
記者手記 武器雖利 但當慎用 本報記者 李建平 為公司追討債務,進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兩家小股東的行為不失為有效之舉。 有意思的是,同在浙江杭州,在2007年的7月,杭州市拱墅區法院還受理了這樣一起同類案件。在這樁案件中,拱墅區政府在浙江廣通房地產集團中持股25%,浙江萬城投資公司持股73.76%。廣通集團為了開發其名下的杭州信義坊二期地塊,于2005年7月專門成立了項目公司杭州萬城廣通房地產開發公司,并于同年8月以廣通集團和該項目公司的名義與杭州市國土資源局簽訂了協議,約定將信義坊二期地塊的權利義務轉移給項目公司。之后,作為廣通集團25%國有股的代表,拱墅區資產經營公司以大股東浙江萬城投資公司及廣通集團的上述行為未經其同意,損害了其權益為由,將浙江萬城投資公司、廣通集團和項目公司一并告上法庭,請求法庭判令該協議無效。 而廣通集團則向記者提供了一份2002年5月21日拱墅區政府的會議紀要,該紀要就廣通的25%國有股權益明確了這樣一條原則:對廣通25%的國有股區政府不派董事,不參與經營,實行按當年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4個百分點的固定回報。廣通集團據此認為,為使地塊進行有效開發將地塊轉入項目公司名下,是無需國有股股東同意的,廣通只要向國有股股東兌現固定回報即可。 而據當地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拱墅區政府提起這一訴訟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為廣通集團挽回經濟損失,因為在此案中廣通集團并沒有損失,其真正目的是阻止項目公司開發信義坊二期地塊。否則,原告至少應該把杭州市國土局也一起列為被告。若此說法屬實,那訴訟者的目的顯然違背了立法者修訂公司法時設立這一條款的初衷。 小股東往往實力較弱,按照目前我國的法律規定,為了防止部分股東濫用訴權,股東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訴訟費等支出要由原告先行支出,經濟壓力大,風險自然也大。所以最好的辦法應該還是通過協商解決問題為宜。可以這么說,這一條款作為小股東為挽回公司損失進行司法救濟的法律武器,不可謂不好,但應當慎用。 2007年12月20日,公司法修訂后堪稱國內標的最大的一樁股東代表訴訟案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情焦點在于通和控股公司的大股東———赫赫有名的廣廈控股公司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實際涉嫌占用了公司巨資。于是,通和控股的兩個小股東沖冠一怒,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公司和自己受損的合法權益。 原告方兩個小股東是浙江和信電力開發有限公司(持股4.81%)、金華市大興物資有限公司(持股2.69%)。2007年5月18日,他們聯手將通和置業(第一被告)、上海富沃企業發展公司(第二被告)以及廣廈創投公司(第三被告)告上了法庭。通和控股公司則作為本案第三人。 大股東緣何成被告 2004年4月,通和控股公司將原來擁有的通和置業公司的95%股權轉讓給上海富沃公司和浙江金科有限公司,上海富沃應支付股權轉讓款12250萬元,通和置業公司支付補償款23750萬元。但上海富沃公司只支付了部分款項,尚余9000萬元未予支付,通和置業更是分文未付。為此,通和控股公司擬追討該債權,但大股東廣廈公司提出委托其關聯公司廣廈創投公司來追討欠款,并于2006年2月28日通過了臨時股東會決議,通過了委托事項。 但此時廣廈創投已收購了債務人通和置業的90%股權,后于2006年9月又收購了其余10%股權,控股100%。該情況其余股東并不知情。于是就出現了公司委托債務人自己清收委托人債權這般荒唐事,結果自然是不可能追討回任何欠款。 同時,大股東將債務人的股權全部收購并入了上市公司,相當于大股東直接占用了公司巨額資金。而通和控股公司為此直接陷入經營困境,并間接影響對金信公司股權回購款的支付,嚴重影響了公司聲譽。 2006年2月28日,通和控股召開的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由廣廈創投代通和控股收回部分應收賬款的決議。正是這份決議,成為雙方矛盾的關鍵所在。 在這份決議中,委托廣廈創投收回的應收賬款,包括當年轉讓通和置業時應該補償給通和控股的本息近2.5億元資金。 “目前通和置業已經成為浙江廣廈的全資子公司,廣廈怎么可能為通和控股收回這部分應收賬款?”上述小股東說。 按照協議,廣廈集團在受讓通和置業100%股權后,應該補償通和控股本息近2.5億元。但直至2007年12月20日法院開庭審理之日,廣廈一直沒有履行這個義務。 原告方兩家小股東告訴記者,2007年3月,廣廈通過定向增發收購資產方式,將通和置業納入上市公司體系。上市公司股改方案顯示,廣廈花費3億元收購的通和置業,凈資產已經高達10.74億元。而且,按照廣廈2007年度盈利預測報告,通和置業2007年將為廣廈貢獻主營業務收入24.77億元(占廣廈主營業務收入的78.52%),貢獻凈利潤3.76億元。 “正是因為置入通和置業優質資產,廣廈的股改在2007年3月順利獲得通過。”小股東憤憤不平。 但是,對于2.5億元補償款,廣廈有關人員卻表示,“補償款的歸還時間還沒有到,通和置業沒有盈利,沒有利潤怎么補償?” 2007年1月27日,幾個小股東在通和控股的股東會議上,一致否決廣廈方面提交的改選董事會議案。而且還選出了新的公司董事會,“這樣等于是有了兩個董事會,管理上出現了混亂”。 為了保證通和控股的正常經營,2007年2月初,金華市政府派出工作組進駐通和控股。2007年3月12日,兩家小股東發布正式書面通知,要求公司立即提起訴訟以追回公司應收債權使公司經營走出困境,公司在收函后不僅未在法定的30日內提起訴訟,更是回函明確拒絕訴訟。小股東迫于無奈,提起了本案的股東代表訴訟。 對簿公堂各執一辭 庭審中,原告方認為,被告廣廈創投公司是第三人通和控股公司第二大股東廣廈股份公司的關聯企業,起碼在浙江是眾所周知的。這個背景是導致被告廣廈創投侵犯第三人合法權益的緣由。廣廈利用大股東地位,在2006年2月28日通和控股公司的臨時股東會上,通過了委托被告廣廈創投公司代為行使對被告通和置業公司的應收款的決議。此時,被告廣廈創投公司及其全資控股的江南置業有限公司已收購了被告通和置業90%的股權。該決議通過后的同年9月,廣廈創投又收購了其余的10%股權,成為通和置業公司100%的控股股東。也就是說,第三人通和控股公司大股東提議并在臨時股東會上通過的決議,安排了廣廈創投來清收自己的債務,結果顯然是毫無進展。基于第三人受制于被告的清收委托不能解除并怠于訴訟情況,惟有提起股東代表訴訟方能尋得救濟。 在當日的庭審中,第二被告上海富沃公司未出庭,第一被告通和置業、及第三被告廣廈創投則在法庭上認為其行為完全合法,同時廣廈創投否認了其行為侵占了第三人通和控股巨額資金的問題,并提出此案涉及多個法律關系,建議分開審理的主張。 對此,原告認為,本案雖有三個被告,但訴訟是基于股權轉讓這一同一法律事實,并且訴訟的標的也是請求被告支付股權轉讓的總收益款中轉讓方應得的部分,即同一標的。基于同一事實和同一標的的訴訟屬于必要的共同訴訟。為了節約訴訟資源、避免同一事實的案件出現不同裁判,故無須分開審理。于是,雙方陷入了各說各話的膠著狀態。 當日法庭沒有宣判,亦沒有就廣廈創投提出的分開審理動議作出裁決。 此案有標桿意義 專家點評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此案就標的額來看,已成為2005年公司法修訂后同類案件中最大的一起,影響將是深遠的。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浙江省法學會副會長、浙江工商大學法學教授陸介雄。 陸教授認為,原公司法在啟動我國企業制度改革過程中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但自2000年以來,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原公司法在立法觀念、立法體系、立法技術等方面原本存在的問題日益顯現,特別是一些重要的實體制度和程序制度,諸如法人人格否認、股東代表訴訟等制度的缺失,以及公司法理論儲備和法院判例的不足,致使法院在受理和審理這類案件時面臨無法可引的窘境。針對這些狀況,為了完善我國公司法律制度,新公司法出臺。修訂后的公司法主要解決了訴訟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增強了公司法的可訴性。其中最重要的修改之一即是在152條增添了股東代表訴訟的內容,建立了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強化事后救濟,增加司法介入的機會,使法院管轄股東訴訟案件具有了現實性。有利于法院保護股東的合法權益,可以起到事先規則難以起到的作用。針對此案,陸教授認為由于其巨大的標的額,又涉及上市大公司,在股東為維護共益權而進行派生訴訟方面,此案無疑具有相當高的標桿意義。 相關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五十二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情形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情形的,前述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款規定的股東書面請求后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