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社科院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成立座談會召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3:02 投資北京
做好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團和思想庫 任丁秋 《投資北京》雜志社記者 韓志懷 2007年12月末,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成立座談會。會議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主任袁懋栓女士主持會議。北京社科院院長劉牧雨在致詞中表示,成立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旨在加強社科院的學術研究,在世界范圍內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使社科院優秀的研究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 北京社科院作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團和思想庫這一辦院方針,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所取得的較多成就,劉院長進一步強調并指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即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和更深入的層次上充分發揮研究成果的作用。這就需要社科院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出國門。他認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成立正是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結合首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有利于增進該院與國外社科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學者搭建高層次學術交流的平臺,以推進社會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更可以借此平臺為推動世界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袁懋栓指出,成立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是思想庫建設和學科發展的要求,因為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了解前沿領域,對智力資源進行整合,以及向世界推介自己的優秀成果和人才,有助于社科院更好地發揮思想庫的作用,更好地履行好地方社科院的職責。此外,袁懋栓認為中心成立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三點:其一,堅定不移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為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政策保證;其二,我們有著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其三,我們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另外,袁懋栓還對中心工作的主要職能和任務進行了闡述。她表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將根據我院各基地研究活動組織學術交流,提供相關理論的前沿信息,并圍繞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學術交流。最后,袁懋栓提出了中心的工作與服務方式:一是搭建網絡平臺;二是搭建會議平;,三是在世界范圍內與學術研究機構建立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四是編輯年度科研成果集要;五是遴選外國專家支持和促進我院重大課題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中心還要嘗試更多渠道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中國社科院王鐳先生主要就中國社科院的國際學術交流經驗進行了發言。他指出,中國社科院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兩個目標是,為科研服務,以及服務于國家對外工作的大局。這是對外工作的主軸。此外,當前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國際學術交流的領域比從前有了很大的擴展;國際學術交流的形式也在不斷地豐富;國外學術團體和研究機構對與中國加強社會科學交流的熱情和關注程度有明顯的提升。王鐳先生還介紹了中國社科院在對外交流上的工作重點:首先是注重培養學術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其次是加大了與國外開展合作研究的支持力度;再有就是推出精品,推出人才,使優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另外還與很多國家進行合作,參與了一些重大項目。王鐳表示,希望與北京社科院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保持密切的溝通和聯系,資源共享,形成長期的合作。 外交部政研司唐國才先生認為社會科學領域研究是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而成立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進行學術研究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軟實力。他指出,2008年北京奧運年是與世界進行交流的重要契機,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成立必然會對北京的對外交流與合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北京市財政局的馬躍主任在會上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他認為,應該將中心建成綜合性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以便研究和交流渠道更為順暢和便利;他希望該中心能樹立起自己的品牌,組織高端論壇,以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最后,他提出,鑒于滿學研究是北京社科院的優勢,建議以此為基礎,將北京文化向外推廣,使世界了解北京,了解北京文化。 來自市政府外事辦公室的高志勇處長結合國務院明確的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即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談論了北京社科院及其新成立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從中應發揮的作用。就國家首都這點而言,首都的機構都應該承擔這樣的任務;就國際城市這點來說,需要國際學術交流與文化中心能推動北京對外交流的規模和水平;就文化名城這點而言,當前的任務就是在以往比較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的背景下做好新時期的構成;而關于宜居城市,不僅要做好各種硬件設施上的準備,更要有一個好的人文環境,構建和諧社會,這就需要社科院及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在文化、精神和理論層面發揮積極的作用。高志勇先生希望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能協助北京市打造“學術北京”這一品牌,使北京市在學術上也能有所建樹。高志勇表示,希望市政府外事辦公室能成為一個橋梁,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工作提供順暢的渠道。 市外國專家局程金剛主任表示,外國專家局主要可以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提供“請進來、走出去,”的服務,不僅為來華外國專家辦理工作許可和外國專家證件,而且也會為因公出國培訓工作服務。他希望外專局能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今后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服務。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李永輝院長也做了發言。他表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成立對進一步提高社科院的地位,推動社科院學術的研究、發展將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舉措。他認為,中心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宗旨,即加強學術交流,推動學術的合作,擴大國際影響,提高國際地位。另外,中心應該發揮作為一個平臺和橋梁的功能,為學術研究來提供服務。對于學術交流的方式,李院長表示,中心應表現出更多的雙向交流,不僅要向世界學習,更要把中國的學術界展示給世界。 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韓梅女士在會上談論了從事外事工作的體會,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值得借鑒的經驗。韓院長認為,國際學術交流應該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和一種開放的態度,有目的、有選擇地去交流。此外,要積極主動地追蹤項目的發展動態,這樣才能抓住機會。從實際經驗看,明確的部門職能分工和較好的硬件設施和條件都十分有利于對外交流活動的開展。 隨后,北京市社科院的專家、市政府參事戴建中先生表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成立是眾望所歸。中心的成立,使社科院在對外學術交流上有了一個專門的組織部門,改變了以往研究所單打獨斗的局面,有助于各研究所對外交往活動的開展。此外,戴建中還表示,由于我國國家的地位大大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和理論越來越成熟,在對外交流方面我們更為自信和開放了。與此同時,首都的國際城市定位所提出的需求也要求我們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再加上北京市社科院的科研條件大大改善,在這么多有利的條件下,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一定會發揮重要的作用。最后,戴建中指出,對外交流應該與提高我們自身的科研水平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內外兼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自身科研水平通過對外交流得到更大的提高。 該院社科所所長李賀林表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成立是社科院在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發展中一個階段性的標志,為社科院今后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開辟了一個平臺。在對外交流的時候不僅要向對方學習,也應該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多地介紹出去。李所長希望科社所今后能以此為依托,將本所的理論研究成果運用此平臺進行對外交流。 該院外國所所長白志剛在發言中對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中心在體制機制方面應該首先明確功能的定位,定高位;然后中心在規劃計劃方面要有實處,同時在創意和策劃方面要求有更高的能力;另外,中心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研究所之間的關系,不斷磨合,以便于今后工作的順暢;此外在中心成立之前,一些國際的交流與合作的資源會隨著人員的變動而浪費和流失掉,因此中心的成立,應該為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一種制度上的保障,使這類資源能夠承接下來,為社科院服務。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劉牧雨,副院長戚本超、袁懋栓、梅松、周航、殷愛萍在主席臺上就座。出席會議的特邀嘉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助理王鐳、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參贊、歐洲處處長唐國才、北京市外事辦公室出入境管理處處長高志勇、北京市財政局績效考評中心主任馬躍、北京市外國專家局引智辦主任程金剛、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李永輝、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韓梅女士。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各研究所所長和專家學者約50人參加了會議。大家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心的職能和發展方向獻計獻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建議。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