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金融全面開放看中資銀行海外擴張的得與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01:49 金融時報
尋找“走出去”的路標 記者 李嵐 只要中國銀行業想要繼續壯大,跨國并購的腳步就不會停止。但在急速海外擴張鼓舞人心的同時,其背后風險也引人關注。中資銀行海外發展,需要從戰略上、管理上、技能上做通盤考慮。 大踏步“走出去”,到底是沖動之舉還是理性選擇?而外面的世界,究竟是康莊大道還是危機暗伏? 對于2006年完成了股改上市的國有銀行而言,2007年才是一個真正的起點。然而,在實施海外擴張的國際化的攻略上,他們卻更像是在“沖刺”。 “跑進”國際化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工商銀行。2007年一年之內,該行先后完成了三次收購境外商業銀行股權的行動。其中,斥資54.6億美元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不僅創造了國內銀行海外并購的最大手筆,亦成為當年亞太區十大并購交易之一。擴張之舉并非僅止于此,時隔不到半月,注冊資金為10億盧布的工行莫斯科子銀行正式開業,從而成為迄今為止中資銀行在俄的最大一筆投資。 截至目前,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有銀行,隨著2007年7月鹿特丹分行和10月英國子銀行的成立,中行已在五大洲的2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約670家境外機構。 而建行方面,除了此前已在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約翰內斯堡、東京及首爾設有分行;在倫敦、紐約開設有代表處,并全資擁有建銀(亞洲)外,建行還持有中德住房儲蓄銀行75.1%的股權。而隨著2007年11月最后一天建行悉尼代表處的隆重開業,其海外擴張步驟進一步推進。 事實上,2007年出現的中資銀行海外擴張戰略的快速推進,有賴于國家和監管層在政策層面的推動。 早在2007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國內金融企業走出去,拓寬對外投資渠道,繼續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金融合作。 此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亦明確表示:“鼓勵有條件的商業銀行設立和發展境外機構,包括探索采取并購方式參股境外金融機構,為‘走出去’企業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 解碼擴張沖動 對于2007年各家商業銀行海外擴張沖動,業內專家解讀為:一方面,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后衍生出的巨大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所致———“如果銀行服務不能對外跟進,必將失去未來的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進軍海外對分散銀行風險有重要意義———中資銀行需要在全球不同區域配置資產,以避免由于中國經濟出現蕭條時把所有的寶都押在中國單一市場上。 與此同時,從我國銀行業自身實力看,以工行、建行、中行為代表的部分商業銀行,不僅已經基本具備了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現實條件,而且由于這些銀行資本充足率較高,其在國內的貸款發放標準逐步提高,且資本構成中有相當部分來自境外上市的外匯,風險敞口較大,因而對于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亦有著迫切需求。 而讓中資銀行感到更為迫切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已經不得不開始面對外資銀行走進來的挑戰與競爭了”。 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2月1日,已有20家外資銀行獲得銀監會批準,將其在中國境內分行改制為法人銀行。 因此,盡管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國內市場仍將是中資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但面對來勢洶洶的外資銀行,中資銀行顯然需要變被動防守為主動進攻。而通過海外擴張發展壯大自己以應對挑戰,無疑是最有效的辦法。 應該說,通過一系列擴張行動,中資銀行已經嘗到了“甜頭”。中行其40%的凈利潤來自境外機構;而工行海外機構資產的71%,以及利潤的87%是經購并的機構實現的。另據預測,工行收購南非標準銀行的投資回報將達到9%到11%;高盛則估計,單此項交易將使工行明年盈利增加2.9%。 尋找“走出去”的“路標” “只要中國銀行業想要繼續壯大,跨國并購的腳步就不會停止”。針對中資銀行并購的時機,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正是一個購買海外金融機構的好時機。 由于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甚至全球的金融業都將有一個收縮期,進而會有相對比較合理的收購成本。而從戰略價值考慮,中國也應該為未來的發展提早進行布局。 不過,中資銀行急速海外擴張在鼓舞人心的同時,其背后的風險也引人關注。有業內專家指出,中資銀行海外并購能否有效提升價值,主要取決于四個因素:即戰略的科學性,對并購對象的整合能力,業務的互補性,可持續發展能力。由于目前國內銀行海外(不含香港)并購收益所占的比重還非常小,我國銀行業海外拓展最終成功與否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為此,對于正在思考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中資銀行,監管層提醒: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并特別注意考慮收購后的合成效應。即,銀行海外發展,需要從戰略上、管理上、技能上做通盤考慮。 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構成了中資銀行海外擴張的“路障”,但同時也為其設置了“路標”。有著30年海外打拼經歷的中行副行長張燕玲在警示“中資銀行必須高度重視國際金融市場的復雜性和風險性”的同時,道出經驗:“出去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擴張方式要與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客觀條件有機契合。另外,戰略上和戰術上都必須以投資回報的高效益作為第一目標,資源在全球的配置必須要算好賬! 盡管2007年中資銀行的海外擴張行為,目前尚不足以對提升銀行價值形成重大影響,但毋庸置疑的是,開始走向海外的銀行,在未來將較其他國內銀行擁有更多的國際化經營的經驗、儲備更多的人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