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傳志再度務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 23:36 第一財經日報
梁振鵬 作為2006年綜合營業額已達1389億元人民幣的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目前卻處于“務虛”階段,正在戰略上規劃未來幾年聯想控股的發展。 離“第二階段成功”差得遠 1984年,柳傳志與其他10位計算所科研人員以20萬元創辦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集團前身)。歷任聯想集團總裁、董事局主席的柳傳志,目前擁有多個職位:聯想控股總裁,聯想集團非執行董事,聯想投資、融科智地、弘毅投資董事長。 至今創業已經23年了,柳傳志的關注范圍也早已超過了IT業的范圍。 作為一家戰略驅動的投資控股公司,聯想控股采用母子公司治理結構,初步形成了涉及IT、投資、地產等三大行業的經營格局,目前旗下擁有聯想集團、神州數碼、聯想投資、融科智地、弘毅投資等五大子公司。 聯想控股的發展,在柳傳志看來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服務制造業”階段,就是在IT領域里面,柳傳志白手起家打造了兩家在中國有影響力的企業,一個就是自有品牌的制造業企業——聯想集團,聯想集團的PC產品在中國占了35%的市場份額,另外一個就是銷售服務業最大的企業——神州數碼,神州數碼在中國IT代理服務行業的營業額也居于首位。 柳傳志當時站在股東的角度上考慮,認為僅僅做聯想集團、神州數碼的IT業務,風險還是比較大,既然有資金、有融資能力,就可以再開展其他的業務。 第二個階段就是“非相關多元化”階段,以第一階段積累的資金、人才、管理經驗為基礎,在2000年時將聯想集團從聯想控股中分拆出去,使得聯想控股成為了一個非相關多元化的投資控股公司。 曾經堅持“相關多元化”的柳傳志,目前卻在致力于推進“非相關多元化”。 柳傳志解釋說,原來說的多元化是指IT領域的相關多元化,當時聯想集團在做互聯網、手機等。現在,聯想控股作為投資控股公司,旗下的專業子公司在不同的領域發展,聯想控股是以控股公司的身份去多元化投資,內涵完全不同。今后聯想控股會堅持非相關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柳傳志目前的身份,也正在由第一個階段制造業中的實業家,向第二個階段的投資家轉變。 相對于第一個階段的輝煌,柳傳志也承認,目前離“第二個階段做成功”還差得遠。聯想集團進行了多年,形成了知名的品牌,外界知道它是IT業的一家企業,可是聯想控股遠遠不是一個響亮的品牌,又容易跟聯想集團混淆,所以要不斷地努力,讓聯想控股能夠成為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品牌。 做投資:2年回報8倍 正處于第二個階段的聯想控股,旗下有兩家投資公司:聯想投資和弘毅投資。 聯想投資是聯想控股旗下專事風險投資(VC)業務的子公司,重點投資于運作主體在中國及市場與中國相關的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中小創業企業。聯想投資以大IT領域投資為主,關注創業期和擴展早期;兼顧非IT領域的機會。首次單筆投資規模為200萬~1000萬美元。 而弘毅投資的定位,和專注于風險投資的聯想投資完全不同。 弘毅投資是聯想控股旗下的私募股權(PE)投資管理公司,主要投資于成熟行業的成型企業。弘毅投資通過提供多方位的增值服務,進行產業整合,幫助被投企業建立在該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從而獲取投資回報,最終實現投資者、企業和社會多方共贏。 柳傳志表示:“這兩家投資公司是以財務回報為目的的,被投資的企業做大以后他們會退出,而不是為了進行戰略性投資。戰略性投資的意思是,比如說我買一家IT行業的企業跟聯想集團進行配合,把那個企業做大,一直為自己所有。” 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穩健增長的繁榮時期,柳傳志認為:“這個繁榮,作為企業我確實感受到了,繁榮給我們制造業的企業帶來巨大的推動力,這幾年明顯感覺到了購買力大大增加,產品好賣。拿聯想集團來說,這三四年的利潤和營業額,平均每年都有超過30%的增長。” 除了實業公司之外,聯想控股旗下的兩家投資公司,這幾年也得益于經濟繁榮。 柳傳志介紹,這兩個投資公司加起來有十幾億美元的資金管理,投資回報率非常高。其中弘毅投資的第二期PE(私募股權)基金,也就是從2004年到2006年投完的基金,回報率非常之高,有8倍。聯想投資做VC(風險投資)的回報率也非常高,這就是感受到的繁榮。 敏感于國家政策 在柳傳志看來,中國好的經濟發展形勢是勢不可擋的。 不過,具有高度政治敏感度的柳傳志,目前在制訂聯想控股下一步發展戰略規劃中,也非常關注當前的一些敏感因素。 在近日于北京舉行的“2007(第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柳傳志對外聲稱,當前的形勢還是很敏感,比如說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另外是關于股市市值的問題;還有就是通貨膨脹的因素等等,這些東西有一件事觸發,可能就引起大的連鎖反應。所以,企業本身的大形勢好是一件事,中間一波動是一回事,柳傳志覺得應該馬上思考這些問題。 柳傳志還認為,國家政策對企業來說太關鍵了。比如說《勞動合同法》太注意照顧現有企業里面員工的利益,而這樣實際上對于企業的發展是不利的。比如說簽訂永久的合同協議,或者是合同協議到期了要補償這個問題,這樣做了以后會帶來什么問題呢?這個最直接的問題是企業發展大了的話,這方面負擔弄得太重了。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