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進行時 企業準備好了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0日 23:32 中國經營報
作者:朱紫云 11月28日,北京昆侖飯店,29樓頂峰俱樂部(Summit Club),2007年內第三次見到優勢資本合伙人、總裁吳克忠。前兩次見面是2007年上半年在深圳,當時他正在為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公司—— 一種美國資本市場上創新的“造殼”上市方式——在內地和香港馬不停蹄地尋找目標企業。 PE(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的簡稱)的行程總是安排得太滿,城市之間變換得太快。本來這次約好在上海見,等記者過到上海后,他一下子又跑到了內蒙古看項目。而好不容易在北京“逮”住他,給記者的時間也就1小時03分鐘,在采訪過程中,不斷有電話打進來,他總是快語三四句之后掛斷,結束采訪后他又要匆匆趕去和歐交所的人見面。 對于自己的“趕場”狀態,吳克忠笑著解釋說,現在每天的項目談不完,一天七八個項目。 爭奪 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持續火爆,PE不得不“海選”項目資源。 不過,讓吳克忠感到有壓力的是,國內的券商中金和中信證券已經獲得直接投資的試點,而在這兩家之后,更多券商正在準備申請直投機會,這將意味著將來國際PE和國內券商對上市資源的爭奪不可避免。目前券商直投業務范圍限定為Pre-IPO(即對擬上市公司的投資)。 “這個對我們的挑戰,他們作為投行,有更多的資源儲備,所以現在要不斷開拓項目渠道。”吳克忠的優勢資本公司的定位恰好也是做Pre-IPO。 “操作一個PE項目,估計要接觸百多家企業的資料,真正去面對面交談的企業大概是十分之一,談完之后覺得有必要深入了解的企業大概框定在五家左右。”吳克忠說。 在吳克忠所儲備的上市企業資源中,福建泉州、江蘇等地的企業表現出比較強烈的上市愿望,行業多為教育、環保、餐飲等。 普華永道關于《企業并購歲末回顧和前瞻》報告指出:國內私募股權基金并購還將繼續增長,主要是因為“穩定的并購交易環境建立的信任以及更多的退出機會”。 到德國去 見面當天,沒有過多寒暄,剛剛從德國回來不久的吳克忠饒有興趣地跟記者談起了德國上市。這次去德國,他是應德意志交易所邀請參加德國自由資本論壇。 從1995年開始,吳克忠就在華爾街專業從事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之前他所投資項目的上市地點幾乎都是美國和香港市場。但2007年他和合伙團隊找到了新的退出渠道——2007年7月6日中德環保成為首家登陸德國證券交易所主板的中國企業。緊隨其后,亞洲竹業公司成為第二家在德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而吳克忠和他的優勢資本公司都投資了這兩個項目,而且是最早投資在德國上市中國企業的PE。這一獨特而全新的退出渠道出現成為2007年吳克忠做私募股權投資的新動力。 在德國自由資本論談上,面對幾千名企業家和投資機構、金融機構代表發表演講,吳克忠感到了“中國概念”在德國頗受追捧,這種感覺與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中國概念”熱似曾相識。 “有退出渠道,PE才敢投資。”這對于吳克忠和優勢資本這樣專門做Pre-IPO尤為重要,這也是為什么吳克忠一開始迫不及待先從退出渠道談起。 這其實是國內企業的福音。在投資界的印象中,雖沒有完全劃分,但一般理解,美國資本市場喜歡新經濟和新興行業,香港資本市場喜歡消費類商業品牌。在吳克忠看來,以前VC和PE投資工業企業、環保、造紙、纖維制造、玻璃等行業比較少。而德國在環保技術、工程建設、化工、新能源、工程建設、汽車等領域具有傳統優勢,涉及這些領域的國內企業在德國比較容易得到投資者的理解和認同,上市成功率也會大大提高。 對于中國的環保企業能到德國上市,在海外做了12年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吳克忠用了“不可想象”來形容:“資本市場越來越認識到這些產業的增長性,就像中德環保這樣的環保企業,以前根本不可能想象這些企業能夠得到PE和VC投資,更沒想到德國去上市,現在中德環保的靜態市盈率被捧到40多倍。” “由資本市場來拉動,由產業市場來推動,明年可能還會有更多企業在德國上市。”吳克忠說。 2007年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清科集團數據統計,2007年1~11月共有98家企業在境外九個資本市場上市,融資342.09億美元;上市地點出現多元化,除了香港之外,紐約證券交易所、新加坡主板、NASDAQ等市場的上市企業數量和融資額均有明顯的增長。 “現在不管是境內還是境外,上市渠道那么多,沒有哪個是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吳克忠說。 企業準備好了嗎? 相比較中國企業境外市場多元化,2007年境內融資市場出現火爆。根據清科集團的數據顯示2007年1~11月,境內資本市場吸引了105家企業上市,融資額達543.16億美元。 上市機會這么多,VC和PE那么活躍,企業準備好了嗎?“大多數企業的回答是沒有。”吳克忠說。 “很多企業會對PE感興趣,但是PE發現進不去,即使合作條款簽了一兩年都進不去,因為很多企業財務有問題,比如為了逃稅,有些科目不走公司賬而走個人賬,審計又審不出來,審不出來怎么上市啊。PE跟企業接觸,很大的目的就是上市,上市就要規范公司治理和財務狀況,這也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吳克忠說。 “PE是賺錢的,但是PE也是市場價值的發現者。”吳克忠說,“給四十幾倍的市盈率并不高,因為中國經濟發展能夠支持企業的這種發展,而且很多企業很快就能實現一兩倍的增長,甚至增長更快。而在美國,這樣的機會很少看到了。”六七十倍的發行市盈率在吳克忠看來并不夸張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