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業大機遇也是咨詢業好機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0日 23:25 理財周報
中國公司國際化產生巨大咨詢需求 銀行業大機遇也是咨詢業好機會 凱捷全球執行副總裁、歐洲及亞太區CEO 博德涵 凱捷集團在全球咨詢行業排名前三,在30多個國家設立了超過300個辦事處,約80000名員工在為我們服務。全球500強中,64%是我們的客戶。2006年,我們的全球收入約為77億歐元,目前的市值在50-60億歐元之間。 2000年凱捷正式進入中國,目前員工在1000人左右,市場規模還比較小,收入占比較員工占比要更低一點。但我個人認為,10年內中國在凱捷全球市場中將占到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的確有這樣的潛能。 凱捷中國業務去年增長近200%,今年又增長了180% 在歐美市場,咨詢行業已經有40多年歷史。凱捷創立于1967年,是以信息技術服務起家的公司。直到今天,信息技術服務仍是我們的主體業務之一,與軟件外包業務一起為集團貢獻超過2/3的收入。同麥肯錫、科爾尼、羅蘭·貝格等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的優勢在于,在戰略管理咨詢業務之外,有這兩項業務。 戰略管理咨詢業務盡管要支付給經理人不菲的薪水,但毛利率仍然很高。而軟件外包業務往往一個大單要幾年才能完成,從而使得凱捷的利潤從波動狀態穩定下來。 目前,軟件外包的國際市場已較為成熟,中國公司把IT管理等業務外包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比如,我們在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實施了中國最大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項目,從設計、搭建架構到維護,為它們提供了5年服務,至今還有50人在為他們工作。 說到這里,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2006年凱捷在中國的業務增長了近200%,2007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增長了180%。 中國咨詢業剛起步,但國企和資本多元化企業咨詢需求增長迅速 在中國,咨詢行業才剛剛起步。中國本土,年齡最大的咨詢公司也不過七八歲,絕大多數只有兩三歲。無論是從業人員知識結構、從業水平還是已經發生的案例,都可看出中國咨詢行業還很年輕。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有人用“井噴”來形容這兩年中國咨詢市場的發展。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公司在應對全球化挑戰和業務創新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咨詢需求。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一直側重跨國公司,從2005年開始才將重點轉向本土企業。 從咨詢市場需求主體劃分,中國市場主要分為四大類:跨國公司、國有企業、資本多元化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目前,跨國公司仍是中國咨詢市場最主要的需求主體,但國有企業的咨詢需求已經明顯增強。比如,在能源行業,中國最大的新型能源企業和傳統能源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在銀行領域,我們剛剛獲得為一家銀行上市做戰略咨詢的項目,并且已經在為6家中資銀行提供技術服務。 此外,資本多元化企業的咨詢需求,也一個迅速增長的市場。比如,像海爾這樣的公司。至于中國的民營企業,我認為目前還處在掃盲期,他們的需求還需要慢慢培育。 中國能源、電信、金融、制造和公共信息服務業,都是關注重點 曾經有同行問過我:像我們凱捷這樣的跨國咨詢公司拉走了中國的主要客戶,那本土咨詢企業應該怎么生存?在此,我想重點解答。 我認為,這兩者是互相推動的。一方面,跨國咨詢公司過去10年里為中國培養了大量人才,凱捷在中國80%的員工都來自當地。跨國咨詢公司還在客戶中培養了很多具備國際視野的人,他們中很多現在成為中國本土咨詢行業的創業者或管理者。當然,跨國咨詢公司也會在中國尋找一些合作伙伴,但最關鍵的是,一大批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完全可以支撐本土咨詢企業的發展。 行業方面,能源、電信、金融、制造業和公共信息服務業五大領域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目前,中國公共信息服務業對咨詢的需求,相對其它四個領域還比較小。能源行業,將是我們近期重點培育的市場,因為這個行業客戶集中度較高,增長也最快。 大約三周前我看到一個報道說,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只可供全球人使用40年;天然氣儲量也只夠使用60年。中國并不是能源富有的國家,因此能源管理應該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一是石油的存儲量,二要把能源的使用與生存環境相結合,三是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國的核電建設就具有領先性。此外,我們還在爭取和政府合作,研究如何提高鐵路貨運和客運的效率,因為鐵路是最清潔的能源運輸方式之一。 與能源和金融相比,中國的電信和制造業發展較為成熟,可以作為本土咨詢企業市場拓展的突破口。比如,中國的亞信科技有限公司,甚至更小的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都在電信系統集成領域取得了成功。 國際化改造,是中國銀行業的機遇,也是中國咨詢業的機會 今年以來的全球次級債危機,對一些國際銀行的治理架構、主營業務等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可能會改變銀行對咨詢和IT的需求,進而為咨詢行業提供新的機會。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受次級貸款危機影響,銀行將在這個季度或下個季度出現一定虧損。他們若要提升盈利能力,必須消減成本,提升效率和效益變得更為緊迫。現在已經有銀行向我們提出用科技手段幫其降低運營成本的需求。我相信,這種需求會從最嚴重的銀行開始,然后慢慢擴散到全球銀行體系。 在中國,銀行和保險也是咨詢業目前服務的重點。盡管碰到了牛市,但券商仍處在恢復期。去年我們首次在中國發布《2006年全球零售銀行報告》,將中國銀行業與國外進行比較后得出的結論是:中國銀行業正處在提升的過程中。 另外,中國的銀行受次級債危機影響較小,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中國的銀行業國際化程度比較低。因此,中國的銀行面臨國際化改造的壓力,它們必須盡快使自身服務質量和產品架構與全球同行相當。其中,風險控制水平的提升,是中國的銀行國際化改造的重點之一。 我最近就在跟中國一家銀行的高層交流《巴塞爾協議》在中國落地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中國銀行業的重大機遇,也是中國咨詢業的重要機會。 (理財周報記者 李清宇整理) 歡迎訂閱《理財周報》!訂閱電話:020-87385997(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郵發代號:45-138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