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2008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報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03:41 經濟觀察報

  周春生 馮科

  一、2007年宏觀經濟形勢回顧

  與2008年展望

  1、整體宏觀經濟

  總體來看,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了2006年經濟發展和增長模式,在三大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的引領以及外貿出口與投資的推動下,GDP增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也進入了一個略微偏高的通脹時期,宏觀經濟存在由高位穩定轉向趨熱的勢頭;整體上呈現出“高增長,略微偏高的通脹”的明顯特征。在CPI與房價同時上升的背景下,我們認為2008年宏觀調控之手應指向遏制這種趨熱的勢頭。另外按照中共十七大報告精神,到2010年,我國GDP總量比2000年翻一番。因此,從2008年到2010年,GDP增長率只需要5.4%即可。因此,明年宏觀調控將GDP控制在9%以內不算低。(見圖1)

  2、固定資產投資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1-11月份,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00605億元,同比增長26.8%。從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1235億元、44208億元和551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6%、29.7%和24.4%。從行業看,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1452億元,同比增長24.1%;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1646億元,增長9.6%;非金屬礦制品業投資2477億元,增長56.1%;黑色金屬礦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2249億元,增長15.2%;有色金屬礦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1114億元,增長36.4%;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6792億元,增長9.5%;鐵路運輸業投資1822億元,增長5.4%。從2006-2007年的相關歷史數據來看,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區間,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不穩定現象,這也得益于中央的宏觀調控效果的顯現。由于我國的經濟增長是投資拉動型,在以銀行為主融資渠道的制度下,銀行信貸通過拉動固定資產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因此,在銀行信貸緊縮預期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下降。2007年第四季度我國銀行信貸進入緊縮周期,這意味著,對于那些在前三季度已經將全年貸款額度用光的商業銀行,將會受到更強烈的政策警示,這樣一來,貸款增速的放緩間接影響投資活動,四季度的投資活動有很大可能性放緩。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宏觀調控的主基調又從穩健的貨幣政策轉變為從緊的貨幣政策,2008年全年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將在從緊的宏觀環境下運行,照此預計,我們認為,2008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將保持在22.8%水平上下。(見圖2)

  3、貨幣政策

  在央行的系列緊縮政策下,銀行信貸高速增長的勢頭得以減緩。央行12月10日發布的月度金融統計顯示,今年11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874億元,同比少增1062億元。統計顯示,11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7.74萬億元,同比增長17.50%。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6.12萬億元,同比增長17.03%,增幅比上年末高1.93個百分點,比上月下降0.63個百分點。11月當月,居民戶貸款增加531億元,同比多增96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343億元,同比少增1158億元。1至11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3.58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多增6203億元。11月末,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2189億美元,同比增長33.09%,11月份,外匯各項貸款增加71億美元,同比多增41億美元。同時,按照中共十七大報告精神,到2010年,我國GDP總量比2000年翻一番。照此來看,未來三年GDP增長率只需要5.4%即可。而2008年GDP在9%左右時,信貸增長率必須控制在17%以內。(見圖3)

  綜觀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的貨幣政策已經進入了一個比較關鍵的時刻,面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挑戰,美國自次級債危機以來,不斷緊縮的信貸市場環境強化了房地產市場調整,增加了抑制經濟增長的潛在可能,加速了美國步入降息的進程,以促進其國內經濟保持溫和增長。而我國正處于一個加息的周期之中,國內本身就面臨著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這樣一來,國際流動性的充裕加劇了我國國內流動性泛濫的局面。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值14.5%,我們預計,可以調節的空間已經很有限,而加息的手段自年初以來也已經連續六次使用,此外還有央票和特種存款等,但是綜合來看其效果都不太明顯,流動性依然充裕,使得央行的政策手段顯得極為有限,在調控流動性方面表現得很被動。我們認為,從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次序來看,信貸管制最有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次之,而小幅加息的效果最差,這也是屢次加息效果都不太明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認為,對于貨幣政策來說,真正面臨更大挑戰的還是匯率政策,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很大,人民幣升值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問題在于,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升值,是一次到位升值還是繼續之前的緩慢爬行式升值。

  2005年匯改以來,我國實行的是緩慢爬行式的升值方式。其主要背景是我國的經濟結構中,很大一部分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比重很大,高達近40%,而且出口產品方面,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品和出口企業的影響不可忽視,人民幣匯率升值直接影響到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進而影響到出口,最終傳導到勞動力就業和社會穩定層面。因此,如果放棄緩慢爬行升值的方式轉而實行一步到位的激進方式,對我國的出口而言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甚至有可能將我國的大部分出口企業給扼殺掉,進而破壞我國整個國民經濟。何況,一步到位的升值方式在操作上也不可行,因為人民幣匯價到底應該在哪個水平是沒有人能夠說得準的,所以沒辦法做到“畢其功于一役”。

  因此,不可否認我國的人民幣升值采取緩慢爬行的方式是可取的,這種方式很好地保護了一大批出口企業,給這些企業適應新的宏觀經濟環境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但時至今日,這種緩慢爬行的升值方式也暴露出其缺點,使得我國的匯率政策進入了一個艱難而尷尬的境地。人民幣緩慢升值的匯率政策,延長了境外資金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得國際熱錢近兩年來一直虎視眈眈,并在人民幣緩慢爬行升值的強烈而明確的預期下陸陸續續地蜂擁而入,潛伏在我國經濟的各個領域,一旦某一天形勢發生逆轉,資金的出逃將對我國的經濟和金融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全球經濟來看,我國國內經濟政策處于加息周期,而美國進入降息周期,國際流動性依然泛濫,這使我國本來就嚴峻的流動性過剩問題變得更加嚴峻;其結果無疑是國內熱錢的增多,資產價格的泡沫風起云涌。我們看到,國內股指連續沖破4000點、5000點、6000點的關口,同時房價一路高歌上漲,可以窺見其威力,這與人民幣升值以及緩慢升值預期的存在是不無關系的。因此可以說,我國目前宏觀經濟領域最關鍵的可能就是匯率政策,預期加劇人們的經濟行為,而經濟現象的發生又反過來加劇人們的預期,逐步將我國人民幣緩慢升值的匯率政策帶入困難的境地,這應引起各界特別是決策層的重視。

  4、通貨膨脹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7年11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顯示,11月,全國CPI同比上漲6.9%。1-11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6%,從月環比看,11月CPI比上月上漲0.7%。

  從數據來看,11月CPI數據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農村CPI漲幅高于城市,城市上漲6.6%,農村上漲7.6%;二是食品類價格遠高于非食品類價格增長,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8.2%,非食品價格上漲1.4%;三是消費品價格上漲高于服務項目價格上漲,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8.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3%。

  11月份,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8.2%,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6%,油脂價格上漲35.0%,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38.8%,豬肉上漲56%,鮮蛋價格上漲10%,水產品價格上漲6.8%,鮮菜價格上漲28.6%,鮮果價格上漲12.9%,調味品價格上漲4.0%。由此可見,食品仍然是拉動CPI高漲的重要因素。居住類價格持續上漲,是影響CPI上漲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而工業消費品價格總體還是比較平穩的。“兩漲一穩”,可以說明當前的物價上漲仍處于結構性上漲的階段。我們認為,CPI將依然維持高位,但趨勢有可能放緩,由于基數的原因,預計12月份CPI指數將毫無疑問的放緩,所以,CPI反彈并不如想象中的可怕,相反這說明我國逐步擺脫了通貨緊縮的局面;另一方面,目前的通貨膨脹是結構性的,在部分產品價格逐年下降的同時伴隨著另一部分產品上漲的現象,在產能過剩和出口看淡的背景下,低技術含量的一般工業品領域通貨緊縮的陰影揮之不去,其典型的產品是手機和家電,而房地產、農產品等其他產品卻一直猛漲。而從某種意義上,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消除城鄉對立、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有積極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將CPI控制在7.5%以內是安全的,控制在5%以下是理想的,但低于2%就有通貨緊縮風險。(見圖4)

  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來看,11月PPI指數同比漲幅比10月份加快了1.39個百分點,同比漲幅達到4.6%,創下了兩年來最高,這顯示出工業生產領域的價格上漲壓力在不斷增加。考察其構成,我們發現各組成部分價格上漲依然保持了10月份的普遍上漲的現象。這其中,采掘業出廠價格指數漲幅是最大的,其主要原因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以及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另一方面國內煤炭價格在11月也出現明顯上漲,11月下旬,秦皇島港煤炭價格繼續上漲。其中,發熱量≥6000大卡/千克的動力煤車板價 (含稅,下同)為515元/噸,較中旬上漲10元/噸;發熱量為5500大卡/千克的動力煤車板價為475元/噸,上漲5元/噸,前期簽署完畢的焦煤價格暴漲20%,考慮到動力燃料價格上漲對下游生產領域的傳導,預計12月份的PPI仍將面臨顯著的上行壓力,從圖4中我們也可以看到PPI指數上攻趨勢比較明顯。

  5、金融形勢

  從世界各國金融發展的歷程來看,金融體制的選擇和金融業的發達程度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與現代科學技術共同構成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力,并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趨勢。各國金融體系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德國、日本;另一類是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美國、英國。與之對應的融資體系分別是間接融資體系和直接融資體系。

  鑒于我國國情,目前以銀行和資本市場為主體的金融體系運行效率都很低,金融資源浪費嚴重,直接融資內部機制失調,多層次市場發展滯后,尤其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長期嚴重失調,導致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而且銀行的大部分金融資產都配置在房地產行業,信貸集中現象非常突出。根據筆者的調查,北京地區部分銀行的信貸資金的80%都投放在房地產,這加劇了房地產泡沫形成的可能,同時加劇了金融體系風險的積聚。銀行對地產行業的過度支持也導致了資金從制造業流出。從改革的角度來看,房地產金融改革滯后于住房改革。

  另外,在主銀行體制中,其本身存在內生的脆弱性,存在經理人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問題,銀行經理將個人私利與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相捆綁,必將導致銀行資產的不良率上升。無疑,這是宏觀調控的成本,只不過代價有點過大。

  2008年,銀行信貸緊縮是明顯的政策取向,銀行信貸投放規模、進度、違規處罰措施等均已逐步形成明確態度。據了解,近期監管部門陸續召集了中外資銀行信貸部門相關人士開會,就相關政策進行討論。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的總貸款額度由監管部門確定,然后分配給各家商業銀行。但不同的是,各家商業銀行必須“按季度”而非“按年”,來統籌規劃自家銀行的信貸進度。知情人士透露,明年各季的信貸投放比例大致為35%、30%、25%、10%。因此,考察其政策基調,我們預計2008年,即使在央行實施信貸指標季度甚至月度控制的情況下,“搶貸”風潮依然盛行,甚至可能會出現流動性不足現象。

  下轉56版

  上接55版

   從證券市場來看,由于宏觀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可以緩解估值壓力。由于人口紅利、城鎮化、工業化等因素的作用,支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內生因素依然不變,加之奧運和世博等各種因素,我們長期看好中國經濟。同時,我們預期市場A股公司2007年、2008年業績增長將分別達到50%和30%左右。另外,令人欣喜的是,在上市公司內生性增長保持良好勢頭的同時,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制度性紅利依然惠及A股市場。央企整合、市值考核、股權激勵都成為誘發上市公司大股東將增量資產注入的動力與誘因。外延式的資產注入給A股市場帶來了新憧憬與星星亮點,這一動力與活力源泉,在一定程度上也將緩解高估值形成的投資壓力。

  顯然,從這些良好的基本面來看,我們認為A股市場存在著健康的業績增長動力,A股市場繁榮的根基依然深厚。因此證券市場有著堅實的基本面基礎,所以我們預計明年證券市場仍將持續繁榮,牛市格局仍將延續。但從資金面來看,由于政策趨于緊縮以及政策的時間滯后作用,我們預計上半年比較寬松,下半年偏緊。

  從保險業來看,我國的保險業處于萌芽階段,未來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加入WTO以后,隨著金融保險行業的全面開放,越來越多的國外著名的保險金融公司進入中國市場,讓中國的保險業慢慢的走上正軌,并向國際化邁進。展望未來,我國保險行業發展前景是十分樂觀和誘人的。我國龐大的人口規模、老齡化趨勢、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政策法規大力支持等各種利好因素都支撐著保險行業的發展,因此,未來我國的保險業將獲得快速發展,市場份額也隨之加速增長。

  二、產業經濟

  在工業重型化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與資源的消耗加大。但是,在節能減耗的宏觀調控下,預計未來能源與資源消耗速度將放緩。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日、德等發達國家開始進行第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在此過程中,其制造業開始向中國、印度等國家逐步轉移。在此背景下,90年代末期,我國一改輕工業優先發展格局,進入工業重型化階段。1998年,我國重工占工業總產值比例為55%,而2006年已經高達70%。2007年1—11月,我國重工業增長19.5%,輕工業增長16%。可以說,20世紀末以來,中國經濟高增長,得益于投資、出口、FDI高速增長。在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轉移過程中,汽車、工程機械、集裝箱、港口機械等行業的獲得了高速發展。2007年1—11月,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3.3%,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6.2%。根據日本、韓國的工業化歷程經驗,我們認為中國工業重型化將是個長期的過程。無疑,在此工業化中期階段,制造業是推動我國經濟高增長的主要動力。

  制造業的繁榮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固定資產投資與新工業園建設,同時引發原材料短缺和煤電油運的緊張。據統計,2000年以來,我國重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明顯高于輕工業,重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水平是輕工業的2.5倍左右。另一方面,從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情況來看 (見圖5),90年初輕工業為主時期,我國能源消費量增長相對比較平緩,大約為5%—6%左右;而進入工業重型化階段,我國能源消費量呈現高增長態勢。其中,2004年,我國能源消費量增長高達16.14%。從行業來看,制造業的能源消耗總量最大。2006年,制造業能源消耗總量為12.77億噸標準煤,占總消費量的57.19%。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能源消耗總量占制造業能源消耗總量的28.19%。由此可見,工業重型化階段,對能源與資源的消耗非常大。

  中國的重工業化道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由中國發展戰略與中國參與國際分工所決定的。因此,政府從能源、資源、以及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將節能減耗列為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是符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明智之舉。2007年,為了推動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確定,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2008年,《循環經濟法》、《企業節能標準體系編制通則》、《2008—2010年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規劃》等政策法規以及實施細則的連續出臺,將大力推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提高重點領域污染物監測、排放和處理的國家標準水平。此外,國家發改委已經制定了“十一五”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目標(見表1)。從執行效果來看,2007年1—8月份已經淘汰小火電機組860萬千瓦,完成2007年任務的86%;淘汰落后煉鐵能力969萬噸、煉鋼能力873萬噸,分別完成2007年任務的43%和36%;電解鋁、水泥、玻璃、造紙等行業的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也很大。可以說,節能降耗作為這一屆政府的執政主題,其執行力度是空前的。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政府將加大經濟手段貫徹節能減耗,比如燃油稅、資源稅、能源稅、出口退稅等措施。因此,可以預見在節能減耗的宏觀調控下,未來能源與資源消耗速度將放緩。

  在稅收、信貸、土地等政策扶持下,環保節能產業將獲得較快發展。

  在我國“十一五”規劃中,保護環境作為建設和諧社會重要內容之一,將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在財政支持方面,“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將投入約14000億元環保資金,比“十五”期間增長64%。而且,環保支出科目今年被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目前,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在中國政府環保條例法規和專項資金投入推動、以及政策扶持 (價格、稅收、信貸、土地以及政府采購等優惠政策)下,預計“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有望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長速度,2010年環保產業年收入總值將接近10000億元。無疑,環保節能產業面臨巨大的市場機遇。

  2006年,國家發改委會、科技部、財政部等8部門聯合出臺了《“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其中,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區域熱電聯產工程、余熱余壓利用工程、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電機系統節能工程、能量系統優化 (系統節能)工程、建筑節能工程、綠色照明工程、政府機構節能工程、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這十項節能重點工程的“十一五”的節能目標是2.4億噸標準煤。為了推動工程的順利實施,政府將給予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依據十項節能重點工程的標準以及政府支持環保節能產業的政策導向,我們認為,未來工業設備節能更新改造、建筑節能、節油及石油替代、以及可再生能源這幾大節能領域將獲得快速發展。

  目前,現在市場最熱的是可再生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等產業。以風電產業為例,風能資源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無污染的特點,風能資源開發的綜合社會效益高。而且,風電技術開發最成熟、成本最低廉。根據“十一五”國家風電發展規劃,201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00萬kW,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kW。而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約91個風電場,裝機總容量僅260萬千瓦。可見,風機市場前景誘人,發展空間廣闊。

  縱上所述,在價格、稅收、信貸、土地以及政府采購等優惠政策扶持下,環保節能產業將獲得較快發展。

  三、房地產

  展望2008年,房價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2004年開始的這輪房地產調控,其重點是防范投資過熱,而不是防止價格上漲,具體表現就是:收緊銀根、收緊地根。問題是,地根是收緊了,但信貸依然充足。因為要配合住房改革大方向,國家對住房需求一直是保護和刺激的,按揭貸款便是這種保護的偉大金融創新,將人們的需求變成有效需求。如果沒有住房按揭制度,房地產行業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種局面。所以,國家調控的方向,一方面是抑制投資過熱,另一方面是刺激需求。對需求在保護,對土地在緊縮,可供產品越來越少,這時候價格上漲就是很簡單的道理了。今年1至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3%,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9%。由于價格漲幅過于迅速,把動能釋放得太快,因此房地產市場將遭遇市場調整,進入一個調整期,在這個過程中將有大量的中小開發商會被擠出市場。在這期間,開發商在競買土地、取得項目時都會更謹慎,銀行貸款也會更謹慎。

  2008年,可能會繼續加大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但是從中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依然看好。最近5年,是我國有史以來經濟增長最好的一個時期,這其中房地產作為經濟引擎的拉動功不可沒。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高增長,城鎮居民收入的大幅提升和財富積累,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置業高峰期人口比例擴大,以及近年來高校擴招畢業生急劇增加等等都構成了城市商品房旺盛的剛性需求。盡管在宏觀調控的重壓下,這部分需求有可能減緩,但是不可能完全抑制,最終都會釋放出來。我國長期處于地少人多的國情,又要保證糧食供給安全,嚴守18億畝耕地生命線,這意味著我國住宅用地緊張的局面將長期存在,進而影響商品房有效供給,同時也將造成購地上升,房價上漲。此外,隨著收入水平不斷上升,人們對住房的需求層次逐漸提高,由保障性需求上升到改善性需求。我國人均住房面積已從1978年人均不到9平方米上升到2006年的人均26平方米,在調控總量、供給縮小、縮緊銀根的市場環境下,改善性的需求對大戶型、好產品的需求會放大,價格繼續維持上漲,這是市場化的改善型的上漲。

  除了壟斷性以外,房地產還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正因為這樣,國家才有必要去調控,如果它是完全的私人產品,那么國家就沒有了調控的意義。房屋除了具有這種公共品的特性,還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并且不具有替代性。而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這種帶有福利性補貼的住房更接近公共品,一般的商品房則接近私人產品。在住房商品化、市場化改革之后,政府在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上似乎沒有太多作為。這是住房商品化改革過程中所帶來的短板,當然這有它的歷史因素。當時實行住房商品化改革,假如住房商品化與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一齊起步,那么住房商品化、市場化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因為大家都依賴廉價的住房。現在住房市場化發展到了一個階段,房價高企問題突出,是回過頭來關注廉租房這種福利性住房的時候了。在涉及房屋這種帶有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特性的物品時,政府的介入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因為政府可以矯正房地產市場失靈的部分。房地產的公共產品屬性說明,政府應該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中承擔更多的責任。鑒于當前的情況,建立一個多層次、能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住房保障體系就顯得相當緊迫。

  2007年10月11日,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7年物業稅的空轉試點省市由以前的六個省市擴大到十個省市,而且強調要在立法前進行更多的研究,從技術上為物業稅的開征做好準備。所謂物業稅,其實又稱財產稅或地產稅,主要針對土地、房屋等不動產,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繳付一定稅款,而應繳納的稅值會隨著不動產市場價值的升高而提高。簡單地說,物業稅是不動產保有環節的稅收,我國現行法規采取一次性收取40年、70年土地使用費用,因此就導致了購買與交易環節成本高、保有環節成本低的現狀,一些地方政府因此“急功近利”,在短期內大量賣地,一次性收取未來幾十年的土地紅利,這是許多地方土地財政盛行的根本原因。物業稅將土地收益分攤于未來40年或70年內收取,可以改變這一逆向激勵制度。同時,政府與開發商為了征收物業稅,也有動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充足的公共產品,吸引消費者到本地安家,提升本地的物業價值。物業稅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將現行的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土地增值稅以及土地出讓金等稅費合并,轉化為房產保有階段統一收取的物業稅,并使物業稅的總體規模與之保持基本相當。這樣一來,物業稅一旦開征,將對地方政府、消費者、投機者的經濟行為產生不小的沖擊。

  開征物業稅有利于解決房和地分別征稅帶來的稅制不規范的問題,但目前開征物業稅需要解決的政策和技術問題還很多。最直接的一個問題是,物業稅根據什么來征收?是根據住房價值還是根據面積征收?如果根據住房價值,其評估依然是一大難題。開征物業稅,必須制定出一個明確的評估標準,然后,由專門的機構進行評估。對于評估過程中價值變化如何應對?世界上許多開征物業稅的國家,都單獨設立了不動產稅基的評估部門。但是,現在我國的物業評估機構極其缺乏,需要成立一個多大規模的評估機構也是未知數。如果根據面積,一套位于郊區的120平方米的住房要比一套位居市中心的80平方米小戶型住房多交50%的物業稅,但是,位于市中心的小戶型住房售價可能比郊外的120平方米住房還要高出許多,僅以面積來計算稅負是否公平?另外,一旦開征,在執行上也會碰到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新老住房問題,買的時候沒這條規定,買了后卻又要征?買房時已經繳了土地契稅,再征物業稅是不是重復征稅呢?已經持有房產的人會不會因此反應過激,影響社會穩定?還有,征收物業稅,可能對市場造成致命的打擊——如第二套房要交物業稅,那大家就不愿持有了,一旦這些人一起甩房源,這個市場就危險了。因為物業稅這樣一種牽涉面非常廣的稅種,須提交人大進行深入討論,這需要一個過程。目前來看,全面征收物業稅的條件還遠未成熟。但是不排除如果在2008年房價繼續上漲過快,物業稅推出進程可能加快。

  四、區域經濟與企業經營

  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發展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面臨的重大課題。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迅速發展,以各種形式參與各個層次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20多年,我國沿海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特征日益明顯,目前已形成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具有較大影響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等三大經濟區。隨著這三大經濟區的形成和發展,區域經濟分工協作、互動發展日趨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區域合作與發展呈現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合作。近年來,由于受到勞動力成本提高、人民幣升值、土地資源、環境等方面的限制,長三角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制造業的價格優勢逐步削弱,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難以為繼,很多企業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樣,主要受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因素,特別是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歐美發達國家在珠三角的投資大幅下降。2006年來自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實際投資額下降25.3%,今年呈現繼續下降態勢。來自廣東省統計局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1—10月,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廣東的直接投資繼續呈現大幅減少的趨勢,實際投資額歐盟下降 19.3%,美國下降20.2%,澳大利亞下降54.0%。未來,在成本上升和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背景下,長三角和珠三角都面臨著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考驗。預計2008年長三角、珠三角仍將維持高速增長,但增速將放緩。

  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后,環渤海經濟區正在加速崛起,有望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又一引擎。加快環渤海經濟區的開放步伐,必將進一步帶動全國的經濟發展。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及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中部地區。這一地區位于中國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沿海發展戰略中占重要地位。同時,環渤海地區處在我國華北、東北和華東的三大區結合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拓展、由南向北推移的紐帶,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成為第三增長級。實際上,早在1992年,黨的十四大就提出把環渤海地區作為我國加快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龍頭”的帶動作用,隨著天津濱海新區地位的確立,標志著環渤海經濟圈的“龍頭”基本形成。近幾年來,天津濱海新區的快速建設與發展,使人們看到了環渤海經濟圈的新亮點,并把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這塊熱土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天津濱海新區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是繼深圳經濟特區、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是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環渤海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相比,其整體基礎條件并不遜色,加上其產業定位高,標準高,起步高,2008年,預計環渤海經濟區將成為我國經濟成長的新龍頭。

  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08年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貨幣政策由“穩健”轉變為“從緊”,這將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雖然我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企業直接融資比例越來越大,但還是偏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中國居民和企業在2006年期間,外部融資總額接近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接近3.3萬億為銀行貸款,約占外部融資的82%;通過股市籌集的金額不到2300億,約占外部融資5.6%。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融資約4779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我國企業直接融資比例將超過10%,不過,目前國際上日、德、美等發達國家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已分別達到50%、57%和70%。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企業直接融資比例還偏低,融資主要還是靠銀行貸款。在明年已經確定從緊的貨幣政策下,銀行貸款不可能增長很快,企業要減少對銀行的依賴。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突出,對銀行貸款依賴性過大,自身造血功能不強,因此,要加強自身實力,找準市場定位,走科學發展之路。近年來,多元化投資、非相關性投資快速擴張以及過度負債是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造成很多企業由盛而衰甚至破產的主要原因。可預見,在2008年從緊貨幣政策背景下,控制財務風險、防范資金鏈鍛斷裂將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首要內容。只有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建立和完善風險防御機制,才能保證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周春生為長江商學院教授,馮科為北京大學經濟所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