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投公司的獲與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1:10 財經時報
作者: 楊純 圣誕老人在年終光臨華爾街。但在美國人看來,今年的圣誕老人活像一個外地來的財神爺,他把大筆的鈔票都送給了因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而面臨巨額損失的銀行。這里面就有來自中國的主權投資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它以50億美元購入華爾街百年老店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近10%的股份。當然,充當華爾街送禮的圣誕老人的,還包括了其他來自東方的主權基金,比如新加坡的淡馬錫以及來自沙特等富庶的石油生產國的資金。 但顯然,中國并不是在充當散財老人的角色。如何完成對中國高達1.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如何深度參與國際市場投資,中投公司作為先行者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與壓力。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曾高聲呼吁,對于中投公司這個新組建不足4個月的主權財富基金,我們應該給它足夠的成長時間。但中投公司的掌門人、享受正部級待遇的國務院副秘書長樓繼偉卻無法給自己這樣的時間。 中投公司對摩根士丹利的投資是繼30億美元投資美國黑石,1億美元購買中鐵H股之后的再次出手。而在此前11月份面對媒體時,樓繼偉尚公開表示需要經過約一年左右的時間,中投公司才能全面進入大規模境外投資的運營狀態。 盡管這筆投資華爾街投行的交易,被賦予了“協助西方金融機構從當前危機中復蘇”的動機,在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吉密歐(Jamil Anderlin)的筆下,也以“北京的政治動機如今包括華爾街投行的健康和福祉”這樣詼諧的筆調來形容,但事實上不難看出,這更像是中投公司急于尋求高回報穩妥投資的一個全新嘗試。 在整個2007年,中投公司的成立或許是中國金融領域最富有制度設計創新的一個實踐案例——通過發行特別國債設立中投公司,將千億美元引向國外,讓中國的外匯儲備取得更高的回報,同時減少國內流動性并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但現在,樓繼偉和他人數不多的團隊,卻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他們需要把指定用于境外投資的700億美元盡快投向海外市場,不但不能支付過高的購買價格,還要保證至少8%以上足夠還債的收益率,更不能容許任何一筆投資失敗——連樓繼偉自己都不得不承認,“每天要賺3億元的壓力讓他覺得擔子很重。” 一個國家的財富如此高度集中在一家投資機構手中,當然會不可避免地引起外界的濃厚興趣,尤其是中國這樣外匯儲備超越萬億美元的成長型國家。甚至在一些西方政界和商界人士眼里,總會存在對中投公司這類由新興市場國家政府控制的主權財富基金的透明程度和政治動機的質疑。 但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這支龐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接下來應該購買什么?將會購買什么?到底怎樣去投資?又該怎樣把手中的美元兌現成更高的收益?這一連串的問題顯然才是困惑樓繼偉和他尚未成熟的團隊的首要問題。 也許,中投并不像一些人想象中那樣有能力去影響世界金融市場,而且作為國家一個正部級的下屬機構,往往可能受制于政治的“安全考慮”而樂意承受風險的資本會更小。但從“試水”入股私人股權基金黑石,到去香港股市“打新股”,再到試圖抄底華爾街投行的路徑延伸上可以看到,中投公司在不斷摸索并逐漸形成自身特定投資思路和理念的同時,也正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