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北京友誼賓館友誼宮聚英廳上演著一場金融好戲——2007中國金融論壇。
“很巧合的是今天是圣誕節,又在友誼賓館,這形成了時間和空間上的統一,今天我們在友誼賓館召開中國金融論壇,為的是在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創新中國金融的改革發展。”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的幽默主持下,由中國金融學會和《金融時報》共同舉辦的“2007中國金融論壇”拉開帷幕。“科學發展觀:中國金融業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得到周小川、尚福林、蔡鄂生、李克穆、陳元、樓繼偉、李若谷、魯昕、夏斌、姜建清、朱洪波、李揚等金融界重量級人物的精辟闡釋。
周小川指出,金融業應找準著力點支持農業發展。他提出如何利用金融市場(如期貨市場)支持農業科技產品開發;如何利用金融市場的定價和風險管理技術,發揮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如何借鑒國際碳交易機制,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節約耕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與支持農業基礎建設資金占補平衡等三方面的思路供研究界研究。
尚福林表示,現金分紅拓寬了群眾分享資本的渠道。他說,總結資本市場十幾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年的改革發展的實踐,我們深深感到服務統領全局,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既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出發點,也是資本市場成長壯大的必由之路。
蔡鄂生指出,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中國銀行業必須自覺地在本領域內執行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戰略方針部署,遵循市場客觀規律,深入研究自身在新時期的商業可持續戰略,制定有效的落實措施,真正將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作為自身的任務目標和衡量標準。
李克穆指出,保險業要追求有質量的速度、有效益的規模,只有這樣才能健康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他強調,保險業的基本屬性即產品的保障性要保持恒定,目前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很多保險企業為生存和發展不斷調整產品,不少產品基本上沒有多少保障性,有的還號稱有“1%的保障性”,其實有的產品基本上就變成一只普通的基金。
樓繼偉在發言中透露,最新的財務報告表明,三家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普遍提高,抗風險能力逐漸增強。同時,國家的注資獲得了明顯的收益,國有資本實現了保值增值。在中投公司成立之后,匯金公司成為了中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正式成為政府的機構。
陳元認為,隨著金融業的發展,金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這形成了基本戰略目標的平衡,使金融的發展既要提高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又要保持全面協調可持續,這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具有戰略意義。
李若谷強調,控制金融風險的核心在于金融機構。李若谷說:“我覺得金融風險控制的核心問題,是金融機構自身的問題,那么外部監管永遠只能起輔助的作用。因此,監管當局應該鼓勵和幫助金融機構提高自身管理風險、控制風險、抗拒風險的能力和水平,而不能越俎代庖。”
姜建清認為,目前,國內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差距,并不在于不良率等顯性的指標上,而在于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還沒有全面形成,國際上成熟的風險技術還沒有得到全面應用。風險管理,特別是近年來形成的信貸資產的質量,尚未經受過信息周期的考驗。
魯昕表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努力,地方政府要為金融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區域金融業是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金融時報社社長汪洋在閉幕致辭中提出,我國的經濟社會正處在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金融機構發展存在諸多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受到了許多內外因素的制約。在這個時期,金融機構要更好、更快地發展,關鍵是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主題,以效益為目標,以質量為基礎,以管理為保障,努力追求效益、質量、規模的有機統一,協調發展。
經過一天緊張有序的研討,與會代表認為,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推進我國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國金融業要全面、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金融工作的各個方面;要更新觀念,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發展各類金融市場,著力建設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要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改革,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提升金融業的競爭力和服務水平;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金融監管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
論壇已經結束,“科學發展觀:中國金融業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將伴著2008年春天的腳步成為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