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大幅增加農村投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14:09 《財經》雜志網絡版
大幅度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改變城鄉發展不平衡的體制,這也將是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 【《財經》網專稿/記者 常紅曉】12月23日,為期兩天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的政策意圖非常清晰:大幅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確保農村穩定和農業基礎地位。這彰顯出中國政府在“奧運之年”強化農產品供給的決心,也預示著未來五年中國農村政策走向。 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2008年五大政策目標:“農業生產不停滯不滑坡”,“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主要農產品價格不大漲不大落”,“農民增收勢頭不回落不放緩”以及“新農村建設不松懈不走樣”。 決策者之所以設定上述目標,源于對當前農業農村問題的判斷:2007年,中國財政收入已達5.1萬億元。但農民人均純收入不過4000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在拉大。中國糧食已四年增產,由于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繼續增產的難度大增。緩解2007年以“糧食和豬肉漲價”領頭的通貨膨脹,也是迫在眉睫的難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國政府的對策很明確:大幅度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改變城鄉發展不平衡的體制。而這也將是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該文件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為題,已經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討論,即將在黨內下發。 官方所謂“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據稱既包括“保障農產品基本供給”,又包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和服務”;既包括“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又要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而最現實的就是增加對農村和農業投入。 此次會議提出,2008年“要抓住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機,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投入,緊緊圍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集中力量辦成幾件大事。”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強化農村公共服務,重點解決民生問題。 在農村建設方面,此次會議要求“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這已是中國政府連續數年提出類似要求,意味著對過去“偏重城市”的財政支出結構的重大調整。 更多的財政投入指向農村公共服務和民生問題。2008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將在今年全面免除學雜費的基礎上,全部免費獲得國家規定課程的教科書;更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將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 另據《財經》記者了解,2008年中央財政對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補助將增加一倍,地方政府和農民的籌資水平相應提高。果如此,今后參保農民的籌資標準將由目前的人均50元提高到100元,農民的醫療報銷比例將有望較大幅度提高。 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2007年中國政府首次拿出30億元,用于補助中西部地方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建立了農村低保的制度框架,目前已覆蓋農村3100萬貧困人口。來自民政部的消息稱,2008年,為實現中央“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要求,中央財政用于農村低保的投入將大幅度增加。 隨著中國取消農業稅,農民的稅費負擔大大減輕,與此相關的農村社會矛盾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中國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滯后,近年來農村土地糾紛和矛盾日漸突出,引發諸多群體性事件。諸多農村研究學者認為,取消農業稅后,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 對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把“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作為強化農業基礎工作的重要內容。具體的對策主要三個:一是切實穩定家庭承包經營,保護農民土地權利;二是穩定家庭經營的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三是嚴格征地審批、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審批、宅基地整理審批,保護農民利益。 學者分析指出,由于長期的“城市偏向”的發展戰略,中國城鄉差距依然很大。雖然中國決策者決心統籌城鄉發展,但改變“城鄉分治、一國兩策”的格局,并非一日之功,必須仰賴更多的制度創新,這包括土地制度、縣鄉治理、鄉村自治等。在目前制度性改革缺乏突破的形勢下,增加財政投入,強化民生建設依然是未來數年農村政策的方向。-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