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中央一號文件敲定三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10:09 經濟觀察報
翁仕友 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即將召開。1993年以來,每年年底中央召開農村工作會議的慣例從未改變過。 該會議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討論來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本報近日獲悉,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這將是本屆政府第五個關注“三農”的一號文件,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第十個涉農的一號文件。 2007年12月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閉幕,這意味著明年經濟工作的大盤落定。那么具體到農村工作來說,如何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08年中央將會出臺哪些支農惠農政策? 一個關乎九億農民利益的懸念將在一號文件中揭曉。 調研路線圖 和往年一樣,牽頭本次文件起草的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參與部門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業部、發改委、財政部、勞動保障部等職能部門。不同的是,今年并沒有邀請地方農業部門負責人參與。據悉,這主要是因為今年文件起草時間較為緊迫。往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是在9月中下旬進行,而今年真正動手起草是在10月中旬“十七大”召開之后。 “文件會征求地方意見,特別是一些農業大省的意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本報,地方上的意見和建議會通過不同途徑反映到文件中。 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選擇河北、貴州兩省進行調研,調研的目的正是為明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提供借鑒。在貴州省,調研組又選擇了六盤水市和畢節市兩地進行調研。 畢節是1988年國務院批準的“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據《畢節日報》報道,調研組除了與當地各級領導座談外,還先后深入到多個鄉鎮和當地水庫進行調研。 據悉,為一號文件做調研是各個涉農部委常規工作,一般不會進行密集調研。從國家發改委調研點的選擇上,有業內人士解讀,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或在扶貧開發上會有具體政策出臺。 就在調研組來到貴州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來到貴州。根據公開報道,回良玉副總理先后到貴州省貴定、都勻、獨山、荔波等縣市,考察農牧業生產、扶貧開發生態建設。與此同時,他還主持召開了部分省份農業農村工作座談會。 在過去的一年里,這位分管農業工作的副總理先后前往湖北、吉林、遼寧、內蒙古、四川等地調研,綜合其調研路線圖和重要講話,實際上已經能夠勾勒出2008年一號文件的大致輪廓。 重新認識農業 12月7日,也就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兩天后,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兩次重要的會議有著一個共同的議題:研究農業和農村工作。 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可能會成為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其核心內容便是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條件。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田水利、交通等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從2003年到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約1.6萬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和國債投資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近3000億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告訴本報,現實情況依然嚴峻,例如一些小型水利設施缺少維護,損毀現象嚴重,同時還有農業機械化推進等問題。而這些現狀都構成了2008年一號文件起草的背景。 今年54歲的徐小青,有著20多年的農村研究部門工作經歷,一直專注農業政策研究。在他看來,過去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實際上是一脈相承,有延續性的。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 “促進農民增收”,此后三年分別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 在本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2008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即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活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就有 “判斷經濟走向的風向標”之稱,有專家據此分析,中國重提農業的基礎地位一定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今年以豬肉為代表的農產品供給吃緊,價格大幅上漲,“菜籃子”問題成為下至普通百姓,上至中央決策層都關注的話題。來自農業部門的分析認為,這個“影響全局”的“菜籃子”問題的癥結正是生產環節出了問題。 “這一新情況的出現,讓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農業之于整個國民經濟、農業之于農村的基礎地位。”一位專家分析道,政府在保障農產品基本供給上料將有大的作為。 含金量多高? 1982年1月,中央下發了第一個關于“三農”的一號文件,文件總結了當年推行的農村改革,但在四年后,中央一號文件關注重點便由農村轉向城市。200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下發,在闊別18年之后,中央一號文件回歸“三農”。 正是這一年,我國糧食供需缺口達3750萬噸,一些地區糧食供應出現緊張局面。據報道,當年全國人代會期間,溫家寶總理白天出席會議,晚上研究部署調運糧食。 “糧食危機迫近中國”,在這些憂慮聲中,國家開出了一劑劑“猛藥”。例如在此后幾年的一號文件中,出臺諸如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改革糧食流通體制、降低農業稅稅率直至完全取消、取消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等具體政策。 2007年底利好消息傳來:中國糧食產量將超過1萬億斤,這將是1985年以來糧食首次連續4年增產。糧食供給得到基本保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仍會是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頭等大事”。 除此之外,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會有些其它的農業政策出臺。 今年,農業部、發改委等部委針對農產品供給緊張等新情況,出臺一系列重大舉措。例如,今年中央財政拿出專門資金用于生豬補貼,據了解,明年中央財政會繼續安排25億元扶持生豬規模養殖,補貼生豬良種的標準將從今年的50元提高到100元。 此外,今年還增加了對退耕還林農民的補貼、奶牛良種補貼等,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政策勢必會與已有的“四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一起寫入明年中央一號文件中。 今年全國財政收入將超過5萬億元,面對日漸殷實的“家底”,多位“三農”問題專家建言,“支持三農已經刻不容緩”。 財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中央財政預算用于“三農”的資金3917億,比上年增加520億元,增長15.3%。按照增量和增幅“繼續高于”的原則,2008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資金將再創新高,其中新增部分不少于520億元。 “從總量上看,是不夠的;從使用效率上來看,確實需要改革。”徐小青告訴本報,要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但更要探索如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問題,怎樣把有限的錢花好,這非常重要。 求解農民增收難題 伴隨著政府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大,農民轉移性收入也隨之增加。 目前,農民收入主要由轉移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構成。一組數據顯示:2006年農民人均轉移性收入235元,比上年增加37元,增幅18.7%。 政府提供糧食收購保護價,對糧食主產區提供補貼等舉措為農民增收貢獻不少,同時,國家出臺了一些減輕農民負擔的“減法”措施。徐小青認為,國家對農村教育、醫療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有利于緩解農民在這方面的支出壓力。 徐小青所在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曾于2006年在全國17個省、2749個村莊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農村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而常年在外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占到了農村勞動力總量的五分之一。與之相對應的是,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不斷增加,并成為收入的主體。 這一判斷得到了張育林的認同。現任商務部研究院流通戰略研究部副主任的張育林,長期關注農村發展,他認為,從收入構成來尋求農民增收途徑,或許是一個可供參考的思路。 張育林說,2008年1月1日起《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這在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上肯定會起到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隨著企業用工成本的增加,像東莞等地一些依靠低成本勞動力生存的企業可能面臨倒閉,而這又會直接影響到農民工的收入。張育林說,這是個新動向,值得關注。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