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揚:明年加息空間不會很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1:08 揚子晚報
馬燕 沈春寧 作為“江蘇·中國保險名家論壇(第二期)”的特邀嘉賓,中國社科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昨日做客南京大學。雖作為“保險名家”被請來,但他的演講縱橫捭闔,用大量論據分析說明:中國金融結構正經歷歷史性調整,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正脫離銀行體系,中國需要發展多樣化的金融體系。這其中,保險、理財產品、混業經營等話題,也都有涉及。 保險發展 銀行存款逐漸減少 保險年金逐漸增加 李揚介紹,在居民儲蓄從銀行體系大量流出的過程中,買保險成了一個主要渠道。而保險業被大力發展一方面有其內在供需因素,一方面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在金融多樣化發展的體系中,也有必然原因。 從供需因素來看,比如“其他行業以規避風險,只有保險業,迎著風險上,努力發現風險、并且定價,賣給可能發生保險的機構。”再則,從人民銀行定期調查問卷來看,列出的8個因素,來詢問居民儲蓄的原因是什么。首要原因就是為了養老準備。而就養老來說,“存銀行錢越存越少,還養什么老?”保險有著天然的優勢。 再從美國、英國、德國的數據來看,盡管各個國家的資金流向各有特色,但一個趨勢很清楚,銀行存款逐漸減少,保險年金逐漸增加。 理財產品 今年賣了1.2萬億 明年將唱“大戲” 李揚介紹說,理財基于信托,合約基本上把風險說清了,愿打愿挨,風險是由客戶自己承擔。他們研究所最近成立了一個理財研究小組,專門研究理財產品的發展。經過統計發現,2006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賣了6000億元,今年將達到1.2萬億元,如果把券商等的加入,可能超過2萬億元。“理財今后肯定是主流,明年貨幣信貸政策從緊,存款要找出路,會源源不斷地進入這個領域。雖然問題也很多,比如保險領域曾有詐騙呀,但是不能因噎廢食。”他補充道,國內的理財產品概念雖然當初是從國外引入的,但現在各家銀行開發的理財產品發展很快,其中有不少已超過了國外理財產品的設計水平,不僅有掛鉤股票市場、黃金市場、利率市場的,還有掛鉤匯率市場和商品市場的,擴大了金融衍生產品的范圍。 混業經營 銀行證券保險“混血”擺脫“失血”困擾 在談及金融創新時,李揚表示,金融創新是以“混業”為發展方向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為了不讓老百姓有負利率,美國政府提高利率,想讓錢回流。但實踐顯示,不但徒勞無功,反而危害了金融現代化的進程。因為銀行保險證券有界限,資金才會流來流去。后來美國金融管理當局改變了思路,打通銀行、證券、保險市場間的聯系通道,模糊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界限,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最終實現了混業經營,擺脫了銀行“失血”的困擾。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現代化,必然會經過一個資金從銀行體系脫離,再進入資本市場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過程,這個過程固然會對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沖擊,但更是一個“鳳凰涅槃”,通過最終打通銀行、證券、保險等主要金融行業的界限,實現金融混業經營,金融體系才能實現現代化。混業經營將是我國金融業發展的方向。 【互動】 明年加息的空間不會很大 問:明年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有經濟學家據此分析,明年可能會頻繁加息,也有的經濟學家認為如果再加息至少要到明年一月或二月。請問您對此怎么看? 答:我只能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從緊”的貨幣政策,潛臺詞就是今年不緊,明年更緊。而從操作上來看呢,今年的貨幣政策可以說“極緊”——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凍結了2.2萬億資金;多次發行央行票據,加上特種存款,總共凍結了3.7萬億左右的資金。而實際上需要對沖的錢是多少呢?今年的外匯儲備增加了4000億美元,需要沖掉的也就是2萬多億人民幣,而實際上凍結了3.7萬億。另外,14.5%的準備金率也可謂是“前無古人”,國內國外都不曾出現過,再緊的話,商業銀行不能“活”了(聽眾笑)。所以我的一個判斷是,2007年的貨幣政策是“極緊”,但是從結果來看,則“很松”。為什么呢?除了利率制約、匯率壓力外,我認為利率不市場化,這種調控的作用就不大,應該創造一種讓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機制。至于明年加息是否會頻繁,我的潛臺詞是,今年利率調了多少,不意味著明年會更高。而實際上加息的空間也不會很大,因為目前中美利差已經很小,繼續加息,會導致國外投機資本大量涌入。“從緊”貨幣政策更多意味著讓貨幣政策發揮有效的作用,而不意味著準備金率、利率等幾個指標的變化。 問:根據您的潛臺詞,我們理解明年加息的空間可能不會很大,那么是否明年利率市場化步子會加快? 答:肯定加快。 問:您剛才提到金融業已經開始混業經營,是否意味著也會混業監管? 答:混業經營已逐步開始,但混業監管短時間內不太可能,美國也是混業經營,分業監管。 問:您講到財政在銀行體系的余額有2萬多億,打算留一部分用于清算,其余進入資本市場,那么時間表有沒有? 答:還沒有。 【花絮】 銀行有“活水”就沒大問題 在昨日的演講中,李揚用圖表分析了近年來存款增速與貸款增速的關系逆轉。他介紹,這一逆轉發生在2007年年初,貸款增長速度首次超過了存款增長速度。 “在實踐上,如居民儲蓄存款占比高于銀行中長期貸款的占比,即使銀行存在相當高的不良率,也很難演變成支付危機;反之,發生支付危機的可能性將急劇加大。”同樣的,如果存款增長高于貸款增長,那么銀行即使有一些不良資產也沒有太大問題。李揚說,尚福林在擔任農行行長之前,曾在央行工作了23年之久,當了農行行長后,我問他:“從貓變成老鼠,有什么體會?”他說:“貓鼠體會不明顯,感受是對銀行的風險夸大了。”李揚說,當時尚福林打了個比方,銀行的資產相當于水很深,只要存款多于貸款,多出上面一米,是“活水”,就不會有問題。但如果逆轉持續,很快就會風險暴露,需要提高警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