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業或將迎來新一輪外資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0:51 國際商報
12月13日,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圓滿落幕,一天半的對話中,中美雙方簽署了多項協議,對8個領域的合作達成31項共識,而在金融服務領域合作達成的共識是此次對話中取得的一大突破。 在對話后發布的一份聯合情況說明中,中美雙方就在金融服務領域加強合作達成的協議包括:會后中國證監會將就外資參股中國證券公司及其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進行認真評估,并基于評估結果就調整外資參股中國證券公司的股權比例問題提出政策建議。這一共識,預示著中國證券市場將進一步開放。 按照協議,在政策評估結論的基礎上,中國銀監會屆時將就外資持股比例問題提出政策建議。依據相關審慎性規定,中方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公司包括銀行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允許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公司債券,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法人銀行發行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債券。情況說明表示,中國和美國歡迎最近批準的招商銀行在美設立分行的申請。美方表示,美國政府將繼續承諾對在美開展業務的中資銀行實施國民待遇,并確認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對中資銀行的申請進行評估。美國對所有外國銀行在美建立分行或子行、或者購買美國現有銀行機構股份的申請應用同樣的審慎標準。 美國一直希望中國開放資本市場,并認為這是中國履行入世承諾的重要標志。在歷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都是美方所提的重點要求。 去年12月,第一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達成的相關具體成果,是中方同意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設立駐華代表處。 今年5月的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作為中方代表團成員與會。中方承諾重新開始按照《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審批合資證券公司的設立申請。 紐交所北京代表處高調開業 而作為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成果之一,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已于日前先后獲準在北京成立代表處。在11日舉行的紐交所北京代表處的開業儀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紐約市長布隆博格以及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鄧肯·尼德奧爾都親赴現場。吳儀和保爾森共同為紐交所北京代表處開業剪彩。 “紐交所北京代表處的成立實現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成果,反映出中美間金融和經貿領域有越來越好的合作前景,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對外開放的標志。”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在致辭中指出,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根據入世承諾,不斷加快資本市場的開放節奏,對外開放的領域和范圍也日益拓寬。在開放進程中,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同時,國際機構也充分分享了中國對外開放帶來的好處。其中,美國金融機構扮演了重要角色,無論是合資券商、合資基金還是QFII,美國方面都占據了重要位置。屠光紹還表示,紐交所北京代表處的成立還意味著中美證券市場合作又有了新渠道。近期以來,中美證券市場的雙向交流日益拓寬,從監管機構、交易所到金融機構等,各方面的合作都在不斷推進。作為國際市場上重要的證券交易所,紐交所可以為中美合作提供更好的窗口和渠道。 據悉,紐交所是今年7月1日我國《境外證券交易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首個獲準在華設立代表機構的境外證券交易所。 “紐交所北京代表處的設立意味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也象征著中國市場進一步與全球市場融為一體。我希望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能夠被廣泛共享。而更多境外機構參與競爭,也會促進中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使中國資本市場更強大、更具競爭力。”保爾森在致辭中說。 鄧肯·尼德奧爾表示,紐交所北京代表處將為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提供更有力的服務和支持,并進一步深化紐交所在中國市場的作用。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將繼續發展國內資本市場,紐交所愿在這條道路上與中國結成伙伴,謀求共同發展。他說,紐交所正在探索與中國滬、深交易所開展合作的問題,以后會選擇合適時機進行深入討論。 中美券商雙向開閘而紐交所北京代表處開業后不到1天,中美券商合作開閘、外資登陸A股等議題就被拿到了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談判桌上。 “證券業對外開放肯定是本次對話的核心議題。”一位中國證券業人士此前向記者表示。 事實也證明了外界的預料。盡管中美共識沒有詳細闡述開放的模式、路徑進行,但中國證券業即將迎來新一輪外資潮的日子不再遙遠。最令中國券商關注的是“美方也將平等開放其市場”。 “以前都是請進來,現在終于有了走出去。”中信證券有關人士表示,“盡管目前國內券業總體實力相對較弱,走出去的困難很大,但此次美方承諾將允許中國證券公司在美開展業務這個突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日前,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透露,中信證券與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的合作已獲得監管部門原則支持。美方如能遵循這個承諾,中信證券與貝爾斯登的換股計劃將掃清“政治”障礙。 而此前,關于外資參股國內證券公司的規定,只能參照2002年7月起實施的《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外資在合資證券公司內持股不能超過33%,合資券商只能經營國內企業IPO和外資股的經紀業務,但不能從事國內A股經紀業務和衍生品業務。 2002年以來,華歐國際、長江巴黎百富勤、海際大和、高盛高華、瑞銀證券多家合資券商先后設立。以高盛高華、瑞銀證券為代表的合資券商已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形成鮮明的外資系。這些合資券商在中國發展并非平坦,其中既有幸運者也不乏失意者。 目前,證監會還在起草關于外資戰略投資已上市證券公司的相關辦法,目的是讓外資對上市券商的戰略投資入股有法可依。根據這一辦法,未來外資將可能對上市券商采用各種方式入股,包括定向增發、以股換股等。 “未來兩三年,除搶奪門票外,只要政策允許,外資也可能加入搶奪國內證券業優質資產的行列。只要市場出現波動,不僅中小券商,連大券商也可能面臨被兼并的壓力。”正在準備IPO的招商證券一位分析師指出,中國證券業的重新對外開放必將給整個行業帶來新景象。 外資登陸A股利空還是利好? 上述招商證券分析師認為,周四A股出現非理性下挫與中美對話達成的外資將可發行A股或有關系。某股票咨詢網站關于“你認為外資公司進入A股是利好還是利空”的調查顯示,48.13%的人選擇了“利空”,比認為“利好”的多了4.5個百分點。但是,調查也顯示,六成人表示有興趣購買外資公司股票。 分析人士指出,從長期看,中國A股市場想躋身世界主流資本市場,就必須對外開放,容納來自國外的上市公司和國際投資者。實際上,允許外資公司發A股的建議在2002年就探討過了,這次只是明確了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協議中相關內容,既有利于外資參與國內銀行、券商業的整合,還有利于國內銀行、券商走出國門,做大做強,對A股市場上的銀行股、券商股構成特大利好。此前中信證券參股貝爾斯登投行中發生的不愉快現象,將再也不會發生。協議將使外資參股國內銀行的上限比例大大提高,此前國內有規定外資參股國內銀行的參股比例不得超過25%,這意味著國內部分中小銀行將面臨被外資銀行購并的機會,尤其是上市中小銀行。 從協議中還可以看到,盡管已允許外資發A股,但路還很長,特別是“依據相關審慎性規定”這一前提。同時,即便外資已具備發A股的條件,中國還需調整法律和監管框架,以適應這一新舉措,同時,尋求在中國內陸IPO的外國公司必須調整管理層,故外資企業發行A股短期內不太可能實行。 人大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毛宏靈認為,金融開放必須在完善相關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目前,相關配套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而且要找到一個好的時機,采取漸進的方式。 本報記者 董鴻樂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