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自貿協議懸念背后:失衡之下的機遇與障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0:42 21世紀經濟報道
重慶報道 見習記者 張孜異 隨著明年1月印度總理辛格訪華的日期逼近,中印兩國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再次成為外貿企業和專家關注的焦點。而關注的背后,是中印貿易的不平衡。 “中國對印度的出口為250億美元左右,而印度對中國的出口僅為30億美元,而且其中出口產品多為‘挖掘—出口’的初級產品。這樣極度的不平衡,已經使中印貿易關系進入了一個危險時期。”12月7日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正在訪華的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Amit Mitra博士表示。 另一方面,就中國企業而言,機會和風險共存這個說法在印度市場則得到了尤為明顯的體現。 “印度的水很深。”11月29日,身在印度的中鋼集團印度有限公司(下稱“中鋼”)總經理、印度中國企業商會會長王洪森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印度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但是中國企業往往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他說,中印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是兩國企業都翹首企盼的事情。 互補性商機 “做對印的出口貿易,一個20英寸的標準集裝箱的利潤至少可以保證在三四百美元左右。”深圳凌潤國際物流公司廣州分公司的業務員佘嘯告訴記者。 他介紹,那些1995年左右趕上了中國物流業第一批浪潮的公司中,開展印度業務公司現在都已經由小變大,譬如,凌潤成立之后的幾年內開始印度業務,到目前,整個印巴和中東地區的利潤已經占到公司總利潤的20%,而且還在逐年增長。 中鋼印度公司的王洪森則介紹,中鋼1991年開始涉足印度,2005年正式成立印度子公司,到目前為止,中鋼在印度的經營狀況一直都不錯,尚未發生過虧損。目前,中鋼在印度購買鐵礦石銷往國內,每年的數量在7500萬噸-8000萬噸左右,占到了中國進口鐵礦石總量的23%;中鋼每年出口到印度的焦炭至少有300萬噸;中鋼還同印度當地展開了多種合作項目,承接各種鍋爐和工廠的建造。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印貿易額已經在2005年超過了18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印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印度也成為中國的第十大貿易伙伴。去年,印度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17.9%,中國對印出口額同比增長54.8%。 據王洪森介紹,中印貿易之間有著良好的互補性,譬如,印度政府計劃將鋼鐵產量從目前的4300萬噸提高到2012年鋼鐵過億噸,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恰好可以為印度提供大量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技術以及設備;此外,印度目前尚沒有能力有效利用國內出產大量的粉礦,而中國則大量需要粉礦;在焦炭問題上,中國當前的產量已經飽和,而印度卻有大量需求。 非對稱性障礙 “把東西賣到印度去,利潤高,但是難啊!”這是佘嘯當了兩年外貿業務員的感受。他說,由于兩國之間沒有自貿協議等促進貿易發展的工具,最成問題的就是兩國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無法對稱。 譬如,現在中印企業要尋找合作伙伴主要還是通過廣交會建立聯系,但是廣交會每年才兩次,因此,有實力的印度公司一般會設立中國貿易分公司,之外就只能盡可能地利用互聯網。“只要能和印度企業搭上話,QQ、MSN、阿里巴巴、各種各樣的采購網,我們統統都用。”佘嘯說。 除了溝通難,各類的貿易壁壘也是令外貿企業頭疼的問題。佘嘯說,最常發生的就是印度國內指責中國產品傾銷。 對此,Mitra博士表達了不同意見。他說,印度并沒有針對中國特別設置障礙,印度的非關稅壁壘也只是涉及安全問題。而且,印度的關稅就亞洲水平而言并不高,并且每年還以2%—2.5%的幅度下降。 至于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Mitra博士承認,涉及到中國產品的反傾銷的確數量最多。他說,這是因為中國產品價格機制的不透明所致。來自中國的商品有大量的補貼,印度產品根本無法與之競爭。 佘嘯認為,中國產品深陷反傾銷漩渦的原因緣自中國企業之間的低價競銷。 “現在中印之間的貿易并不規范,單個企業往往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盲目壓低價格,不管這樣做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也是現在中印貿易市場混亂、海運價格一天一個價的原因。”佘嘯說。 印度市場的障礙還體現在其民族特征和行政制度方面。商務部研究院亞非地區研究部研究員王濼向記者介紹,印度的民族特征和成分很復雜,整體對外有保護主義傾向;而印度各個邦之間的法規也不盡相同,行政審批制度也相當復雜,供需情況也欠清晰,譬如印度西部和南部(如孟買、班加羅爾)等碼頭基礎設施較好的地區,做生意的難度就會小一點,如果在其北部、東部等地區,困難就很大。 自貿協議進行時 在此情形下,中印自由貿易協議就成為眾望所歸。 王濼向記者表示,目前中印兩國貿易規模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兩國關于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進程卻相當緩慢。她認為,即使明年辛格訪華會對自貿談判起到推動作用,實質的內容也不會多,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印之間的自由貿易區建設問題由來已久,但是卻一直沒有進展,王濼說。她解釋道,長期以來,印度國內由于擔心中國產品對印度產品的沖擊,反對建立自貿區的聲音很大。所以,中印的自貿談判從來都是叫得熱鬧,做得冷清。她認為,明年辛格訪華展開的自貿談判估計也是先談著,不可能立馬就成功簽署。 她預計,到時候雙方的自貿協議內容將遠不止削減關稅,而是全方位的協議,這也是目前的趨勢。她說,雙方還可能會在某些領域,如軟件和紡織品行業,采取試驗性的做法,互相讓步。她介紹說,中印各自的紡織品都具有競爭力,而印度在IT軟件服務輸出方面則有很大的優勢。 Mitra博士則認為,中印之間要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的前提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首先得到印度國內的承認。他說,中國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已經在印度國內掀起了激烈的辯論。他認為,就目前來說,中國不具有市場經濟地位。到了2015年,中國達到了WTO的所有要求指標后,中國才會有真正的市場經濟地位。 印度工商聯合會中國區執行董事Atul Dalakoti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中國和印度的經濟非常相似,兩國的合作是發展所必需的。”他說,盡管中印兩國的自貿談判有難度,但是考慮到兩國的人口和經濟規模,再小的進展都將會影響巨大。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