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南春辭工事件調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2日 09:32 經濟觀察報
萬曉曉 張曉暉 11月9日,49歲的姚鳳瓊 (化名)像往常一樣來到劍南春酒廠裝酒一組上班,她沒想到自己的命運會在這一天發生變化。 這一天,國內著名白酒企業——劍南春集團開始大規模裁員。4天后,在綿竹市政府部門介入下,劍南春出具了撤銷解除的通知,讓員工再次回歸崗位,但就位者不足半數。 劍南春對這次辭工事件的解釋是,“生產設備升級,屬于正常流動”,至于解聘的人數,劍南春集團董事長喬天明曾對媒體稱達400人,本報記者從劍南春集團副總蔡發富口中得到的人數是498人。 辭工事件 姚鳳瓊每天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將流水線上的酒瓶裝進包裝盒里,然后再統一裝箱。“我們是計件工,從早上8點做到晚上17:30,為了多拿錢,周六日也經常加班。” 這樣下來,她一個月差不多能拿600元錢,只有初中文化的她覺得挺知足。19年前,她以“一畝地一個名額的身份”被安置到劍南春做裝酒工,當時她覺得挺幸福,畢竟在劍南春這樣知名的企業里,比干農活要輕松自豪很多。 當天下午三點,組長突然停掉了生產線,讓工人們全部放下手中的活,召開緊急會議。平日趕工趕得緊,姚鳳瓊覺得有些異常。組長拿出一疊紙,開始念名單,并讓叫到名字的數十人另外列隊,姚鳳瓊是其中之一。組長給每人手里發了一張紙,宣布:“你們明天全部不用來上班了,一切手續在11月13日結清。”。 姚鳳瓊接過《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心里一驚,自己合同明明到2008年4月25日才終止,為什么要提前解除?她連忙和其他工人一起圍了上去要求討個說法,組長避而不談,“都先回去,到時候根據情況擇優錄取”,催促他們簽字、按手印。 劉梅(化名)也是其中之一,她今年才30歲,已在劍南春工作了整整10年,最近還因工作出色受到表揚,她不明白自己為什么也在解除之列。 除了裝酒一組以外,其余各大小車間也有不同人數的裁員,劍南春給的數字是全廠共有498名員工被解聘。被解聘員工有個共同的特征——“農民工”,即與酒廠正式職工各項待遇有著本質區別,他們由綿竹轄內17個鄉鎮招募而來,全部按件計酬,分布在裝卸、裝酒、烤酒等不同崗位上,約80%為女工,多數在酒廠做工超過10年以上,年紀超過40歲。 工人們說,被裁的“起碼有700至800人,而且沒有按要求給予補償”。 劍南春在11月9日這天,將《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發到了他們每個人手上,但落款日期卻是10月8日。根據目前的《勞動法》的規定,合同期內裁員需要提前30天告知,可以不用付違約金,但要依據工齡付賠償金。 “解除通知書”上顯示,解聘員工是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的三點理由,但沒有詳細標出哪一點。工人們不服氣:“我們一沒有患病負傷,二沒有不能勝任工作,三簽訂合同的客觀情況也沒有發生變化,為什么以這三點開除我們!” 劍南春:與新勞動法無關 劍南春集團的裁員行動,恰逢《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夕。觀察人士表示,劍南春辭工事件是《勞動合同法》頒布以來,引發企業與勞工矛盾沖突最為激烈的一起。 蔡發富再三解釋,劍南春非常擁護即將實施的《勞動合同法》,此舉也并非為了規避新法,“新法的實施為企業和員工都帶來了好處,我們為什么要規避?” 蔡發富告訴記者,劍南春每年進進出出的人員流動在1000人左右,此次也屬于正常的人員流動,只是時機不對,引起了誤會。 綿竹市勞保局局長王順富也對劍南春每年人員進出流動約1000人的數字表示認可。但是,劍南春一個車間的負責人說,以往有自動走的,也有辭退的,但規模沒這次大。 蔡發富介紹,此次解聘的全部都是“農民工”,因為生產設備升級,今年一共開了30條流水生產線,添置了大量的新設備,改進了工藝流程,自動化令劍南春不再需要太多的工人,且都要具備相當的素質水準。“有的員工雖然工齡很長,但是素質水準不夠,不過這個原因沒法細說,我們在解聘通知書里,就順手引用了《勞動法》的第二十六條來解除用工。” 知情人士說,11月12日開始一直到11月16日上午,在劍南春酒廠外的雙忠路到二環路一百多米處,一直拉著警戒線。劍南春則在政府的指導下,于11月13日出具了“關于撤銷《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的通知”,通知說:“因當事人反響很大,我公司為維護安定團結,經研究,決定對所發的解除勞動合同的通知予以撤銷,原勞動合同繼續執行。” “愿意回來的繼續回原崗位上班,不愿意回來的我們也不勉強”,記者從蔡發富和王順富那里了解到:498人里有160人選擇了重回崗位。 “其他人該得到的補償,我們都按要求給了,如果你合乎規定,當然按每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薪水的規定照辦。”蔡發富說。但為何被裁員工得到了補償,仍在追討?蔡發富表示自己也很疑惑。 對于劍南春此次辭工事件,王順富評價:“劍南春做的特別好,他們為了防止狀態惡化,又作出了補救決定,寧可把這些人養起來。” 綿竹市勞保局副書記劉華林也表示:“我們認為劍南春酒廠的做法是合理的,勞保局給了最大的支持。” 記者從被裁員工的合同中看到,大多人的合同截至在2008年4月25日,合同是每年一簽,但只簽11個月,每年都有一個月的試用期。 “我們實際每年都工作12個月,但他們在合同上只簽11個月!”這一現象,劉華林表示知情:“在這方面劍南春的做法確實有瑕疵。” 可事實是,如果工齡間斷,那按每年工齡補償一個月薪水的說法便是張空頭支票。 “我們不管這個事情” 工人們表示,并沒有依據工齡拿到經濟補償,因此在后來的幾天里繼續追討,“他們最初只愿意補償270元,后來提升到600元。”撤銷解除合同的告示出來后,更多人選擇不回去,“還會和從前一樣,各方面都沒有保障,我們要求他們把補償金賠給我們。” “解除必須找到合適的理由,每年為什么只簽11個月的合同,需要進行事實認定,劍南春并沒有真正意義上達到提前30天通知,還應付違約金,然后再依據工齡付補償金。”國務院勞動合同立法專家組首席咨詢專家董保華認為,劍南春解聘的系列動作與相關條文精神是違背的,“這么大規模的解除勞動合同,不可能統統適用于第二十六條法律規定,且企業也沒有盡到調劑和協商的義務。” 補償金只有通過司法途徑去追討,工人們又對廠里每月只給交10元錢的保險提出質疑。對此,蔡發富和王順富解釋道:這是根據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相關規定,繳納的“農保”。 “他們是農民工,每月按件計酬”,蔡發富介紹,劍南春集團共有員工8000人,其中這樣的“農民工”達到6000人。 董保華說,劍南春酒廠定義的“農民工”概念是錯誤的,“農保”是針對農民繳納的保險,自1994年7月《勞動法》實施后,已實現各類用工形式的統一、實現身份平等,廠里既然常年與他們簽訂合同,他們的身份就是工人,而不是農民,計酬方式更不是繳‘農保’的理由。“但如今打‘農保’擦邊球的企業,不僅在劍南春,在全國各地都有很多。” 業內其他勞動法學人士認為,每年只簽“11個月合同”把連續工齡切斷,以及以打“農保”擦邊球,提前解聘等行為,難逃規避新勞動法的嫌疑。 蔡發富和當地勞動保障部都不認為企業在這起事件過程中,有任何不妥,“頂多是有些粗糙”,而劍南春集團的工會主席何天正明確表示:“我們不管這件事”。 綿竹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羅應光介紹,劍南春是綿竹市的支柱企業,貢獻給當地的財稅占當地總財稅的50%以上,最鼎盛的時候達到70%,一個酒廠養活了一座城。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