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安領跑 保險公司踏上海外擴張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3: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資料圖平安集團斥資18.1億歐元成富通最大單一股東 中國平安再一次讓市場人士領略了其“急先鋒”的魄力。繼本月初斥資約11億港元入股香港惠理集團后,平安又參股國際金融服務提供商富通集團,以18.1億歐元的收購價,坐上了后者最大單一股東的席位。中國保險公司海外擴張步伐由此邁開。 ⊙本報記者 黃蕾 根據平安昨日公開的信息顯示,雙方已于比利時時間11月28日簽訂諒解備忘錄。平安集團此次通過旗下子公司平安人壽進行操作,后者通過二級市場購入了富通集團9501萬股股份,占其已發行股本的4.18%。摩根大通是此次交易中平安方面惟一的財務顧問。 資金 監管部門開“綠燈” 18.1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99億元)不是一筆小數目。按中國會計準則平安上年末總資產達4417.91億元人民幣來計算,平安對富通的這筆投資占其總盤子的4.5%。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保險業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 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平安今年10月剛剛拿到中國保監會發出的購匯投資香港股票市場的批復,金額上限為上年末總資產的5%,其中已包括此前特批獲得的對外投資17.5億美元。除此之外,保監會并未給予任何境外投資額度。 因此,平安18.1億歐元的資金出處,便成為市場人士關注的焦點之一。一位接近平安集團高層的相關人士向本報透露,平安與富通的這筆交易所涉及的外匯額度,是由保監會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專項投資額度”,等于監管部門為此次交易開了一次“綠燈”。 根據此前保監會公布的《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來看,保險機構“出海”資金不超過上年末總資產15%,其中包括固定收益類、股票、股權等產品。至于這次用掉的4.5%額度,是否包含在“出海”總額度15%之內,知情人士表示,由于“出海”細則尚未出臺,加上平安與富通的這筆交易屬于“特批”性質,目前還不宜對上述問題做出判斷。 時機 價位頗有吸引力 “可以說,目前歐美股市的波動,為平安提供了一個以頗具吸引力的價位進入富通的好機會。”上述接近平安高層的人士向記者分析表示。 安信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楊建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今年4月以來,富通集團股價受全球環境的影響出現了較大幅度下跌,從今年的高點34.81歐元,下跌至11月28日收盤17.83歐元。“現在的股價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介入機會,該項投資再次證明了平安的國際視野和執行力。” 事實上,平安在對投資富通價位上的把握,也可謂“用心良苦”。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危機的發生,給了平安一個逢低進入的機會。上述人士進一步向本報透露說,“在交易之前,平安基于公開信息對富通受次貸的影響程度進行了盡職調查,并對這些影響進行了充分的考慮和評估,富通目前的市場價格應該已經把其在次貸方面可能受到的負面影響考慮了進去。平安方面對富通的基本面很有信心。” 意義 為海外業務鋪路 雖然平安對這次投資下的定義仍為“財務投資”,不過,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平安此項收購是一項兼具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收購,富通是有著豐富銀行、保險及投資等金融控股經驗的“大鱷”,平安向其派駐一名非執行董事,有助于平安向其學習將銀行、保險協同發展的經驗,“花錢拜師學藝”的味道較濃。 據了解,平安集團執行董事、集團總經理張子欣將加入富通董事會,這項人事任命將在通過比利時監管部門無異議審批的前提下,于2008年4月的富通股東大會上申請股東批準。 雖然只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不過,根據另一位接近平安的知情人士的說法是,“通過此方式,平安在董事會上也能擁有相應的話語權,一定程度上可參加富通的決策,意味著平安所指派的董事能從平安和其股東利益的角度出發,在經營中做出對平安有利的決策。”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雙方日后可能探討在其他業務領域的合作。“合作領域主要包括在資產管理、私人銀行以及財富管理等方面,同時通過技術交流、交叉銷售等形式,富通將向平安傳授相關技術與知識。” 對于平安而言,通過投資富通,除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外,最關鍵的作用還是能為將來開拓海外業務鋪路,為挖掘新的收入增長點提供經驗。而富通長袖善舞的私人銀行、網上銀行、應收賬款、抵押貸款等領域,恰是平安目前業務增長點中的幾處空白。 事實上,在投資額度和金融資產品種增加的趨勢下,平安顯然不會止步于富通。記者從平安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平安下一步還會繼續關注海外投資,以及挖掘投資海外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雖然目前暫無海外戰略投資計劃,但若出現合適的市場機會,也會考慮通過這種方式投資海外市場。” ■機構觀點 中金:平安投資戰略正向全球化發展 ⊙本報記者 盧曉平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認為,平安收購富通集團部分股份的舉動顯示了平安的投資戰略和資產配置策略正在向全球化發展。近年來,平安總資產急劇膨脹,迫切有拓寬投資渠道、更大范圍分散風險和獲得長期穩定收益的要求。此項交易符合這一要求,但不會顯著影響平安的總體投資收益率,因為18.1億歐元(約合200億元人民幣)只占平安目前總資產約6500億元的3%。 報告認為,目前平安在富通的投資仍然停留在單純財務投資的層面,未來不排除平安和富通加強多方面業務合作的可能。富通集團是比利時和歐洲較大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其銀行業務和人壽保險業務都很強,這也和平安未來的發展目標相吻合。 報告認為,相比中國,歐美目前的金融股股票價格很便宜,交易顯得很劃算,這和中信證券與Bear Sterns的交易有類似之處。從匯率的角度來說,如果人民幣對歐元大幅升值,該項投資可能會面臨匯兌損失。 ■記者觀察 機構“出海”良機已到? ⊙本報記者 黃蕾 受累于次貸危機,國內一些銀行、基金系QDII產品跌破面值,讓國內金融機構清醒地意識到,海外市場并非遍地是“黃金”。然而,一片看淡情緒中,也有不少市場人士發出不同聲音:對一些準備充足的國內機構而言,目前或許正是出海投資的一個好機會。 風險也意味著機會。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內大型保險公司投資部高管認為,美國次貸危機未必不是保險QDII跨出國門的一次良機,一些股票大跌使得投資海外市場有更多的選擇。在意識到風險的同時,保險公司更應該給予理性對待。 與上述高管持相似觀點的還有另一家金融機構投資部主管,雖然他所在的公司由于盤子小暫無出海計劃。“在股市暴跌中,部分企業的股票以低于實際價值的價格被拋售,這不正是一次進入機會嗎?”他認為,出海投資對于金融機構分散風險至關重要。尤其對于資金量大的機構而言,在國內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出海”是增強資金運用實力的一個必然選擇。如何把握出海進程,關鍵在于練好內功,不斷增強全球投資經驗,培育國際型投資人才,而不是僅僅依靠主觀判斷是否要延遲出海時間表。 與此同時,專家還提醒說,跨國交易可能會牽涉到多方的審批和協調,同時存在一定的匯率風險。與此同時,大部分國內機構對跨國交易的經驗有限,可能對對方市場缺乏了解,以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差異。國內金融企業需對上述風險有充分考慮。 在“出海”問題上,國內金融機構面臨的另一問題就是人才匱乏,這對多數金融機構而言是一大挑戰。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