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淺談基層審計機關如何加快計算機輔助審計發展(07-11-21)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16:31 審計署網站
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普及和深化計算機輔助審計是審計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面。基層審計機關的技術力量相對較為薄弱,全面快速地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的難度也較大。本文擬結合基層審計機關的特點和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實際情況,對審計轉型中基層審計機關如何加快計算機輔助審計發展,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隨著會計電算化及辦公自動化的普及,計算機輔助審計成為一種必然,并且具有廣闊的前景。目前,各級審計機關已對計算機輔助審計作了較多的嘗試和運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于基層審計機關,要既快又好地把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必須求真務實,從觀念、行為模式等方面著手,解放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一、按照計算機輔助審計的要求,調整傳統的審計模式計算機輔助審計之所以稱為輔助審計,是因為計算機不可能完全代替人工,審計說到底還是需要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理性思維。計算機是一種高速準確的數據處理和運算工具,被作為輔助手段用于審計工作后,大大改變了傳統審計效率和模式。因此,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審計人員有必要遵循計算機的固有特性,對傳統的審計模式和思路作適當調整。1、加強審前調查,把握審計方向計算機輔助審計客觀上要求加大審前調查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首先,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前提是能準確獲取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因此審前調查中,除了要關注傳統審計所需關注的事項外,還要關注對方計算機系統的相關情況,包括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財務或業務軟件的種類和版本、軟件使用人員權限設置、業務流程設置、軟件后臺數據庫的構成、被審計單位是否具有軟件設計的數據字典、數據備份方式、審計期間相關數據量的大小等。只有掌握了這些信息,才能為順利獲取審計所需數據作好準備。其次,計算機輔助審計擺脫了對紙質賬本或報表的依賴,只要準確取得并導入電子數據,審計人員就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中隨意查閱相關數據。這必然使審計人員大大縮短在被審計單位實施審計的時間,因此有必要在審前調查時對相關事項作有針對性的、更為細致和深入的了解,以便于審計人員不在被審計單位時順利完成審計工作,并能較好地運用職業判斷,正確把握審計方向。2、重視數據的采集、轉換和處理(1)數據的采集、轉換和處理工作在目前階段可謂是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瓶頸所在。這是因為市場上有眾多的軟件種類,各類軟件又有眾多的版本,不同種類不同版本的軟件在后臺數據庫配備和數據結構往往各不相同;各個行業各個單位都還會根據自身的特殊需求選購或定制軟件系統。通用審計軟件不可能擁有各個軟件的數據接口,因此更多的數據采集和轉換工作需要審計人員利用最基本的方法從數據庫底層完成數據的導入導出及分析轉換。這一過程既煩瑣又枯燥,就如同把一團亂七八糟的毛線解開理順,再有規則地繞成一卷,以備織毛衣的人使用。所以,必須給這一階段的工作多預留一些時間。但當前的情況是,多數審計人員不了解數據采集和轉換處理是怎么一回事,想到要數據時,就通知計算機人員馬上去取來整理,希望立等可取。(2)數據的處理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審計的過程,這一點在業務數據上表現得特別明顯。整個業務流程理清了,各項內容都分析明白了,數據自然就處理好了,這時,審計結果可能就已經出來了。3、細化和優化審計方案計算機輔助審計中,操作的對象是數據,執行操作任務的是計算機。數據是客觀存在不可改變的,計算機是嚴格執行既定程序不可變通的,因此,每一個指令的設計都必須是有意義的、可操作的。這就要求審計方案必須非常細化,盡量明確每個事項的操作步驟。AO中對審計事項的設計思路正是如此,一個事項對應一個數據查詢操作,讓審計人員一看到這個事項就知道如何操作。二、按照計算機輔助審計要求,充分掌握行業法規和操作流程所有系統中電子數據都是經過一個既定的流程后形成的,這一流程的制定依據就是其所在行業的相關法律規定或行業規范。因此,審計人員在審計時,尤其是對業務數據進行審計時,必須充分掌握審計對象所處行業的相關法規,這是前提。熟悉了相關法規和流程,將給審計實施帶來兩個好處。1、有助于提高審計效率。計算機輔助審計的過程也就是順著數據流的方向用數據結果去考察兩個方面的情況:一是這一流程規則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或行業規范的要求?若不符合,偏離程度有多大?二是在既定的規則下,數據流轉的正確性,即數據是否嚴格按規則流轉?若不符合,偏離程度有多大?熟悉了法規,就能很快地進入角色,抓住主要矛盾,大大提高審計效率。2、有助于開拓審計思路。熟悉相關法規和業務流程,能使審計人員跳出數據查詢的框框,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去思考問題。從而有助于審計人員拓展思路,提出數據分析模型,指導具體審計事項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三、審計人員有必要全程參與計算機輔助審計全程參與,是指參與從數據采集、數據轉換、數據處理到數據查詢分析、得出查詢結果的整個過程。目前的狀況往往是計算機人員專門負責數據處理,審計組其他人員在一旁等待,這樣的分工不盡合理。一方面,這使得計算機人員必須全神貫注于數據的處理,而喪失了對數據內容進行思考的時間。比如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往往只是把數字看作一個符號或編碼去加以核對,而失去了對此數字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其他審計人員不參與此過程,往往對數據之間的來龍去脈、關聯關系一無所知,以致于在審計查詢過程中提出不切實際或毫無操作性的要求。因此,審計組所有成員全程參與(當然,不是說每個人必須動手進行數據處理等工作,只是指各人都拿著數據去看看、分析思考一下或關心一下而已),會起到以下幾個好的效果:1、有利于及時發現審計線索。看數據就像看偵破小說一樣,看著看著,就可能看出點門道來,然后就可能發現某條線索,接著就可能會沿著這條線索自主地去尋求一些什么。所以,就算不動手處理數據,通過看數據,也可以增加對數據庫的結構、數據構成、數據構稽關系、數據流轉方式等的理解,從而有助于產生具體的審計思路。2、有利于審計人員快速進入角色。審計組成員通過全程參與,對數據都有了感性的認識,就有可能作一些交流和探討,客觀上起到彼此提醒、彼此啟發的效果,實現思維和方法的突破,促成審計思路的拓展。正如有句話所說:“你給我一個思想,我給你一個思想,于是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同時,參與數據處理的過程,審計人員會有意識地學習實踐數據庫知識。“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平時漫無目的地接受培訓、聆聽教誨,往往過耳就忘。實際一操作,可能就印象深刻了。3、有利于審計資源的合理配置。審計數據,特別是業務數據,往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的內容一環扣一環,前一個查證的結果可能是后一個內容的基礎,也可能為后一個查詢內容提供有用的線索。如果審計組其他成員對此數據一無所知,那么不但思路受限,而且在對數據查詢的各個環節上都插不上手。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一個人在查,其他人在等,看到結果出來后,再在一旁等下一個結果。這樣,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將造成極大的浪費。計算機輔助審計,歸根到底是利用計算機快速準確的特性進行審計。審計人員只有在熟練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理清了數據關系的基礎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基層審計機關來說,人力少、任務多、專業計算機力量欠缺,實施審計時分工不可能非常細化。因此,所有審計業務人員必須雙管齊下,同時掌握好審計業務技能和計算機技能,這樣才能把計算機輔助審計不斷推向深入。(作者:杭州市余杭區審計局李明葛建偉)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