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抑止通脹更需要對沖型財稅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08:20 每日經濟新聞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10月份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建議央行加息的聲音此起彼伏。 加息是抑制通貨膨脹的常規手段,但目前的物價上漲并不簡單是由寬松的貨幣引起。從10月份的情況看,CPI反彈的主要原因還是食品,非食品價格的漲幅仍然較低。PPI加速上漲則主要是由原油和原煤等能源、原料產品引起。加息是通過抑制國內需求增長影響物價,但食品是比較剛性的需求,人們不大可能因為利率上升而將吃飯的錢存在銀行。 有人主張以加息應對物價上漲,是為了避免“負利率”。 抑制通貨膨脹預期也是加息的一個理由,這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是比較正確的理論,但未必適用于目前的中國。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模型是“通貨膨脹預期—勞動力需求增長—工資上漲—成本上升—物價上漲”,只有當這些環節緊密地組成一個鏈條,抑制通脹預期才能起到抑制物價的作用。但在現階段的中國,這些環節的聯系不是十分緊密,勞動力成本上升會造成通貨膨脹預期,但勞動力工資卻不太可能因為通貨膨脹預期而快速上漲。 對于轉型期的物價,財稅政策比貨幣政策影響更大。能源和糧食價格的變動,就與財稅政策密切相關。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能夠反映到國內價格指數中,是因為價格改革的逐步深入,財政減少了用補貼的方式限制石油企業漲價,煤價以及電價的上漲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此外,各種資源稅的相繼開征和稅率的提高,也是能源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 既然財稅政策比貨幣政策對物價影響更大,那么,應對物價上漲,應該主要從財稅方面著手。首先是改善對農業的補貼方式,既增加農民收入,刺激農民積極性,又能穩定農產品價格,不使其大幅上漲。 其次是采用“對沖”的財稅政策抵消能源價格改革和增加資源稅對于物價的影響。增加資源稅以及逐步放開價格、減少補貼既是市場化的步驟,也是促進節能環保的要求。既然能源企業補貼減少,那節約的財政支出應該用于補貼低收入人群,使他們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生活水平也不下降。而對于中等收入人群,則應該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這是因為,物價上漲到維持基本生活的開支增加。 《21世紀經濟報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