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探混業雷區 建行平安合資好事多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00:23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談佳隆 9月25日,中國建設銀行(以下簡稱“建行”)董事長郭樹清“高調”表示,建行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平安保險”)共同組建合資保險公司的計劃正在等待監管部門的批準,且“為時不會太晚”。 兩天以后,匯豐控股(0005.HK)宣布,旗下匯豐保險已得到中國保監會批準,與國民信托共同籌建合資保險公司,匯豐銀行成為首家獲準在內地籌建保險公司的外資銀行。 監管層對外資金融機構銀保合作上的放行是否將加速包括建行等在內的國內商業銀行向保險業挺進的步伐呢?就此,建行和平安保險均有內部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表達了積極的觀點,監管層對外資金融機構在“混業經營”問題上的“寬容”,勢必在某種意義上為建行與平安保險的合作鋪設坦途。 但是,10月26日,當《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向平安保險的媒體負責人再次求證合作的進展時,該人士對此表現得十分“冷淡”,她表示:“郭樹清認為(監管層批準組建合資保險公司)‘為時不會太晚’的觀點,僅代表建行的觀點,不代表平安保險對此事件的看法。” 建平“合作”已經逐步深入 今年8月28日,平安保險旗下的深圳商業銀行與平安銀行合并成立深圳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銀行業務正式成為平安保險的三大業務支柱之一。有業內人士認為,平安保險提出的“一個客戶、多個產品”戰略目標的本質是混業經營,即一個客戶,同時享受平安提供的保險、銀行和投資服務。 其實,早在一年半以前,由于銀行業務“短板”但又想做“金融控股集團”的平安保險就已經開始嘗試和建行合作試點了。 2006年初,中國平安人壽深圳分公司與建行深圳分公司簽訂了《保險理財顧問合作協議》,是內地銀行和保險公司首次推出的保險理財模式,該業務目前不僅在建行深圳分行20多家支行網點全面鋪開,也將逐步向全國推進。 這種被國際同行熟知的保險理財顧問(IC, Insurance Consultant)合作項目,其本質已經不同于一般意義上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的合作模式。據了解,建行不僅為平安的保險理財顧問提供工作場地,推薦客戶,其網點負責人和銷售人員更是參與平安的績效評估,平安派駐的保險理財顧問并非代理人員,而是其正式員工。 目前,我國的銀保合作大多依然采取“一對多”,即一家銀行可以代理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合作協議也是一年一簽,但建行和平安保險的合作凸顯出“一對一”的排他性。 平安保險媒體負責人向記者表示:“IC上的合作與雙方組建合資保險公司是完全不相干的兩件事情”,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雙方合資設立保險公司的方案落實,那么擺在他們面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短時間內實現整合,毫無疑問,既熟悉平安,又熟悉建行的IC們將成為新公司整合的潤滑劑。” 今年10月下旬,平安保險與建行合作進一步深入,平安保險在壽險業內首創全新的手機交費方式:客戶只需開通建行手機銀行業務,將賬戶與手機綁定,即可隨時隨地便捷交費。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這看起來是條小新聞,但其背后意義很大。其一,平安保險客戶與建行客戶實現共享,平安保險會向其客戶推薦建行為其交費銀行,而建行也會向其客戶推薦平安保險為其保險首選。其二,在未來,平安保險也許會將其資金結算業務完全轉入建行。”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雙方互惠共贏的合作前景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混業“單干”與“合作”雙押寶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果說2006年初,建行和平安保險的合作屬于“你情我愿”的話,而如今雙方就要重新掂量手中的籌碼了。平安保險與建行都可以選擇“單干”或“合作”的“雙押寶”路線。 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表示,平安保險方面可能有兩種選擇:一,通過深圳平安銀行的網絡建立保險系銀行,完成嫡系“混業”;二,與建行等大型商業銀行建立合資公司。同樣,建行也可以有兩種方案:一,尋求監管層的早日批復,建立自己的銀行系保險公司;二,與平安等保險公司建立合資公司。 2006年11月份,建行向銀監會及保監會遞交了經營保險業務的申請,按照建行此前的戰略布局,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即可成立,但保監會至今未予以放行。 平安保險方面,曾經“被放鴿子”的教訓也讓其心有余悸。2003年,平安保險曾滿懷希望地與中國銀行簽訂了長達8年之久的排他性銀保合作協議,計劃最終達到70%的網點排他性,中行只銷售平安的險種。作為交換條件,平安保險將其資金結算業務轉入中行。 但此后,由于2005年中行在香港成立了中銀保險公司,開始向內地保險業進軍,因此中行與平安保險的合作也就此告吹。 未來建行“單干”的可能性有多大,平安保險再度被“放鴿子”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行與平安保險合資組建壽險公司的可能性不大。他分析說,平安壽險是目前國內第二大壽險公司,其母公司平安保險與他人組建一家合資壽險來和自己的子公司競爭顯然不符合邏輯。 不過,國內第一大壽險公司中國人壽在與銀行參股合作方面的“如火如荼”不得不成為平安保險有所考量的另一重要因素。 繼2006年末,中國人壽入股廣東發展銀行20%股份,成為并列第一大股東之后,今年雙方又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合作領域不再僅限于銀保代理業務,而是拓展至資產托管、信用卡、電子商務等領域,混業經營雛形初現。 混業經營大勢看好 記者從建行方面了解到,如果建行與平安保險能夠成功組建保險公司,其股權比例方面,建行將占51%,平安保險將占49%。 目前,建行與平安成立合資保險公司的申請已通過銀監會的核準,但還需保監會的批準才可放行,而保監會對銀行系保險公司的設立一直以來持謹慎態度。 此外,交行、中行、光大、華夏等銀行也都向監管機構申請成立合資保險公司,因此保監會對于銀行系保險公司的態度就變得越來越關鍵。 上世紀70年代以后,國際金融界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等出現嘗試混業經營的新趨勢,然而目前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和《證券法》的規定,金融業應遵循分業經營原則,這成為了中國金融業的“鐵律”和“雷區”。 事實上,伴隨著類似于平安保險這樣的金融機構給“混業經營”造成的客觀事實,以及中國金融業改革將朝向“混業綜合經營”的趨勢日漸明朗,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對金融分業經營原則的“但書”進行解讀。 我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或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我國《證券法》第六條規定:“證券業和銀行業、信托業、保險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國家另有規定除外。” 其實,這兩處的除外“但書”,確實已經為銀保混業合作新政策埋下了伏筆。 業內人士表示,繼去年監管層全面放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后,銀行、券商投資保險公司的相關規定也有望出臺。近日,保監會公布了《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送審稿)》并開始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該《辦法》首次取消了銀行、券商投資保險公司的禁令,并提高了投資保險公司的門檻,3年持續盈利且有持續出資能力的投資者才可投資保險公司。 新近法律法規的出臺為建行與平安保險的合資合作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但雙方合資合作的進度快慢、成功與否還取決于各自的商業考慮。 歡迎訂閱《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國外訂閱代號:W5372,訂閱電話010-65363436,更多訂閱信息請登陸:www.ceweekly.cn。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