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借殼境內+繞道海外 房地產企業另辟找錢蹊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00:22 證券日報
□ 本報記者 家路美 最近,不少房地產開發商都急了。連綿不斷的宏觀調控,使本來就屬資本消耗型的房地產行業倍感缺錢,“做夢都想上市”的開發商多如牛毛。但在全國房價猛漲、調控效果不理想的背景下,A股IPO對房企大開綠燈的可能性好像不會很大。去哪里找錢呢?“辦法總比問題多”,開發商們自有修棧道、渡陳倉的招數。 借殼境內 “多年不見”,足以描繪房企與A股IPO之間的生疏,但這并不影響其日趨密切的資本聯系。近期以來,不少內地房企暗渡陳倉,以借殼方式曲線登陸A股市場。 華遠地產是最新的成功者。10月30日,證監會有條件地審核通過了SST幸福資產出售及吸收合并華遠地產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華遠地產的“借殼計”因此過關,并引發SST幸福連續漲停。業內人士預計,華遠地產上市成功,無疑將大大鼓舞其它開發商的借殼士氣。 如果往前追溯,更能列出一串長長的名單。如,北京鵬泰投資借殼中關村、萬好萬家集團借殼*ST慶豐、浙江新湖集團借殼中寶股份、廣州粵泰集團借殼東華實業、北京萬通星河借殼先鋒股份等,都各自找到了通到資本市場的門路。 如果向后展望,未來亦不乏追隨者。大連金牛今年9月發布的一紙公告表明,該公司大股東東北特鋼集團擬轉讓其所持有的大連金牛全部股權給上海房地產企業大華(集團),后者將由此借殼上市。業內人士表示,與大連金牛一樣,應該還有很多開發商在打借殼的主意。 由上述資料可知,借殼已成為房企上市的主打牌。目前,在滬深約100家房地產公司中,真正IPO上市的約40家(多為1991~1994年間上市),原上市公司更改主業變身房企的約10余家,其它的基本都是房企借殼。重組ST公司(如ST環球、*ST濟百、*ST煙發)、利用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機會入主(如天創置業、迪馬股份)等,都成了房企的借殼途徑。 借殼果真給房企帶來了資本擴張機會?情況或許不能一概而論。業內人士稱,的確有不少房企“因殼得福”,利用資本市場實現了大幅擴張。但也有房企借殼心急,未發現殼公司的財務黑洞,結果不僅沒找到再融資機會,反而受了不少拖累。因此,借不借殼,借什么樣的殼,都要仔細研究甄別。 借殼會否成為房企躋身A股的第一渠道?從近期市場環境來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在北辰實業之后,盡管上海復地、富力地產等已遞交了回歸申請,但境外上市的大型房企畢竟有限,而小房企的回歸意愿未必很強。同時,在保利地產和廣宇集團之后,雖然不排除其它房企發A股的可能性,但在宏觀調控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很難期待管理層會大幅放行房企直接A股IPO。 繞道海外 與A股IPO的冷淡相反,境外資本市場與內地房企打得一片火熱。近日,房企奧園地產很快就要赴港上市,而剛剛過去的一年間,就有世茂地產、盛高置地、綠城中國、碧桂園控股、鴻隆控股等房企相繼以紅籌股的方式登陸香港,一幅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熱鬧景象。 最大的神話是碧桂園(2007.HK)。2007年4月20日在香港掛牌的當天,碧桂園就以1163億港元的總市值晉升為內地房企的最大“財主”,連辛苦打拼20年的萬科也被拋在后邊。最新的例子是SOHO中國(0410.HK)。今年10月8日,潘石屹旗下的SOHO中國正式登陸港交所,根據招股說明書,該公司此次全球發售15.4942億股,募集資金約128億港元,成為繼碧桂園之后集資額第二大的內地房地產股。 如果“瞻前顧后”地總結一下,房企舍近逐遠的案例正在逐年累積。如,2007年上市的已經有SOHO中國,遠洋地產、中國地產、鴻隆控股等房地產公司。再往前,則有世茂房地產、盛高置地、綠城中國、雅居樂、富陽、富力地產等渡過界河,在境外掛牌售股。而重慶龍湖、廣州合景泰富、汕頭龍光、廣州恒大、上海景瑞、河南建業、大連正源、深圳卓越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境外上市計劃。 對于眾多房企的境外上市,市場各方的態度遠未達成一致。此前不久,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規范外商直接投資房地產業審批和監管的通知》,對比去年六部委171號文中的相關限外規定,外資企業今后投資國內房地產市場將面臨更多嚴格控制,而《通知》出臺后,內地房企境外上市也會面臨更多審批程序,而且這些境外上市的內地企業收購內地房地產公司也將面臨更多限制。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從內地收緊房地產宏觀調控來看,未來房企的境外上市之路會否一路暢通仍是一個未知數。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