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信金融控股大旗下協同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6:32 21世紀經濟報道
中信控股發展狀況 中信集團從開始創立至今一直是以綜合經營為特征的,金融控股綜合經營醞釀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2002年8月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中信控股公司正式成立。因為政策敏感,新成立的中信公司沒有"金融"二字。經過累年發展,在綜合經營的實踐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從控股公司發展的結構來講,一開始控股公司都是百分之百地控制證券、信托、銀行等,但因應市場的需要和政策上的限制,控股結構逐漸發生分化。證券、銀行先后上市,信托也在上市途中,中信控股正在成為一個控股多家上市金融公司的控股公司。到現在為止,中信控股控制的動態總資產是13700億,控股的市值約8000億,規模不小。 從控股公司的綜合經營實踐來看,我們堅持:第一,在統一的持續性創新文化的引導下;第二,在全面風險管理的風險文化控制下;第三,在統一的人文文化環境約束下,既突出各自鮮明的特點,又交叉協同實現共同價值。 堅持"兩個統一" 探索機制創新 在金融業嚴格分業監管的法律框架中,我們探討以綜合性經營創造市場的差異性,以實現劉明康主席倡導的差異化競爭。差異性一直是中信綜合經營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同時我們堅持規模經濟性和范圍經濟性的統一,每一個子公司都向行業的排頭兵看齊,基本實現了在各自的市場中的領先地位,無論是資產規模、收入、產品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至于范圍經濟性,第一,資源共享,一個公司如果有剩余資源的話,可以無成本地服務于其他兄弟公司,這樣就擴大了單一機構的營業限制;第二,功能集成,金融集成豐富了服務內涵,產生溢出價值,實踐過程中也的確如此;第三,實踐無邊界服務的理念,超越內外限制條件,擴大經營范圍,延伸價值空間;第四,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很好地實現了信息共享和知識技能的疊加,知識和技能是金融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綜合經營的過程中,把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疊加會產生溢出價值;第五,實現隱性資本的互補,當某一個控股公司在行業當中創造了價值的時候,行業聲譽,產品創新,市場地位都會為兄弟公司的競爭帶來補益。 第二個統一是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統一。自身發展是指我們嚴格按照分業監管的要求,推動每一個子公司按自身規律縱向發展,不斷壯大自身實力。與此同時也強調各個不同金融單位的協同發展,主要的體會有五個方面。第一,共有物理空間,例如證券、銀行物理網點的合并,共享一個物理空間,降低了物理成本。而且比如IP電話、呼叫中心等,這些都是共享的。建造成本分攤,使用成本分攤。第二,產品共同研究,因為受監管政策的約束,只能從滿足市場需求的角度來共同研究內涵比較豐富的產品,現在在市場上看到的中信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證券、信托共同努力的結果,包含了不同金融公司的不同思想和功能;第三,資金互動;第四,功能互補。因為有嚴格的分業經營的要求,金融功能實際上是被人為割裂的,我們通過綜合經營實現多種金融的功能互補。傳統的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不僅文化不同,使用的基本技能和工具都不同,而通過知識的相互溝通和技能的交叉利用,即滿足了客戶的綜合需求也提升了共同價值。 發現新價值區 破解客戶偏好之謎 公眾覺醒了,這是金融業改革發展的幸事。銀行也好,投資銀行也好,信托公司也好,能否贏得市場,實現價值,就看你是否有效的破解客戶的偏好之謎。事實上,國際國內的金融環境、金融市場、金融產品還有客戶的偏好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我們坐在這個屋子里面想象不到的。 在實踐當中,我們發現每一個價值區都在非常快地變化和流動,新的潛在的價值區不斷顯現,如果沒有綜合的創新服務,就不能跟上特別的價值偏好和客戶偏好。在實現價值的過程當中,銀行因為體系龐大,流程較多,識別價值區的行動相對緩慢,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跟蹤和發現價值區的功能相對較強,通過發現新的價值區來突破同質化的競爭,使得我們在同業競爭中,覓得先機和勝機。由于分業監管,或者由于制度性的限制,使得一些功能不能行使。所以海外的PE、風投、產業基金、房地產基金蜂擁而至,市場被他們占領了,超額價值也拿走了,而我們卻因為行業分割,人為限制了自身的內在發展機會,正如限制汽車使用年限為八年到期就要報廢,表面的理由是為了安全和保護環境,實際上是暗中補貼了汽車制造商。 公眾覺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變化 公眾對財富的追求和對理財及金融服務的覺醒對綜合經營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推動。金融業必須正視,這種不可逆轉的變化,對一些諸如銀行存款增幅下降,資金搬家等現象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和專業上的準備。覺醒意味著對價值追求的多元化要求,他會對你的服務提出很多要求。如果不能提供一攬子的綜合性服務,就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建立和諧的金融生態 科學地推動金融改革 財富的積累無不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聯系。盡管金融市場知之難詳,飽受爭議,但對國家競爭力卻影響巨大。十七大提出的和諧發展、科學發展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命題背后,隱含著金融業改革發展的全部邏輯。假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能為國民提供一個公平的自由融資的渠道,實現他們獲得經濟自由愿望的制度基礎,不能創新一個和諧的金融結構,提供充分發展的金融市場的支持,使得一個人(即是窮人)能否在經濟上取得成功只取決于他本人的才華和志向,而與政治特權,關系特權,財富特權無關,那么我們就偏離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的主題。 總結我的發言,第一是我們為什么要綜合經營,回答是要滿足市場的需求,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戰。第二,改革20年了,我們有必要回過頭來反思一下我們的金融體系的制度基礎,是不是到了一個創新金融服務業制度基礎的時候?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給了三個機制設計者,我們應該思考在全球化競爭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在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進程中,我們的金融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制度基礎也需要創新發展,為此金融業應該作出自己的貢獻。 (曹理達、郭琦、廉薇 整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