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妃甸引海濟京猜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00:0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李明三 隨著唐山曹妃甸開發的急劇升溫,“引海濟京”(即用海水淡化來解決北京日趨嚴重的缺水問題)開始進入操作層面。 北京屬于嚴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在渤海灣周邊建設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向北京供水,是解決北京缺水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 作為海水淡化進京的最佳水源地,曹妃甸在構思未來產業布局時,已經把海水淡化輸送北京工程納入其產業總體規劃。 “我們委托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所做了一個方案,一期工程可以每年給北京送淡水4億噸。”唐山市政府黨組成員、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薛渤珣10月24日向本報記者證實,這項工程正在做前期研究,但是否上馬,要看南水北調中線水進京后的運行情況再做決定。 海水進京接近現行水價 曹妃甸的海水淡化工程,利用電廠的低品位余熱為配套 淡化水從曹妃甸淡化廠輸水口開始,采用全封閉管道輸送,經唐山、天津、廊坊到北京東四環,直線距離220公里,高差45米,輸水沿線設置兩級加壓泵站即可。 工程總投資經測算可以控制在170億元左右,其中海水淡化工程約110億元,淡水輸送工程約60億元。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技術開發處處長王國強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研究設計。據王國強透露,“目前國內的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很成熟”,曹妃甸可以同時上十套甚至幾十套淡化設備,組合起來進行淡化作業。 王國強所在的天津所是國內海水淡化領域的權威部門,除曹妃甸項目之外,他們此前還接受天津方面的委托,研究在當地上淡化項目以解決京津缺水問題的可行性。王在綜合權衡之后認為,與天津相比,曹妃甸的優勢是海水水質較好。 天津所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曹妃甸海域目前仍為清潔海域,隨著港口和工業區的開發建設,海水水質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由于海洋條件獨特,仍將是渤海灣沿海水質最好的地區之一。 這也是曹妃甸決意要上海水淡化項目的信心所在。“曹妃甸正處在渤海海流的分流點上,海水中不可沉積物的含量在天津海域是5%,在曹妃甸只有0.03%。”薛渤珣說。 曹妃甸選擇海水淡化的第二個原因是當地相對廉價的電能。 而天津海水淡化所為該項目所做的成本分析是:造水總成本3.776元/噸,淡化后的送水成本0.621元/噸;在自有資金內部收益率8%的情況下,在北京的售水價格為6.96元/噸。 這是以完全市場行為為前提的成本計算。該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如果能夠享受傳統水資源建設同樣的政策,并由國家投入45%的建設資金,同時免除相關的稅費,海水淡化在北京的售價可以進一步降到5元/噸以內。 “這個價格已經很接近北京現行的自來水價。”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劉冀宏說。作為該院海水淡化方面的專家,劉冀宏在今年早些時候參加了這個項目的座談,他認為,“海水淡化是個好項目,但工程近期內要付諸實施不容易。” 短期內難以實施 誰來投資——這是在技術已經成熟的情況下,曹妃甸海水淡化進京工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么大的工程,上百億投資,靠一個地區、一個企業肯定做不了。”王國強說,目前項目還在論證階段,有待進一步細化,將來肯定得納入國家規劃,靠國家力量來推動。 在曹妃甸項目的論證過程中,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曾提醒,“規模太大,運行有風險”。 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水資源配置室主任謝新明說,國家不投資,地方上都很謹慎,原因是海水淡化的運營成本高,淡化設備更新周期比較短,不到20年就被腐蝕壞了。 但是在曹妃甸,淡化水只是其總投資高達360多億元的鹽化工產業鏈條中的一個副產品。“4億噸淡化水可以得到700萬噸鹽,目前我們180萬噸的南堡鹽廠已經是亞洲第一。”薛渤珣說,以這700萬噸鹽為基礎,曹妃甸的鹽化工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這一循環經濟的發展思路已經納入曹妃甸產業總體規劃,《總規》確定曹妃甸未來的產業體系,除現代港口物流、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等四大主導產業外,電力、海水淡化等作為循環配套的關聯產業也提到了突出位置。 因此,淡水進京最大的疑問在于北京用水的短缺程度以及對調水的態度。曹妃甸方面的估算是,北京現需水量為每年49.27億至50.59億噸,2010年為52.70億至53.95億噸,而北京地表水加地下水年均供水量40.88億噸,枯水年和特枯水年僅為37.54億至33.99億噸,每年用水缺口達10億到20億噸。 “這個估計明顯偏大了。”謝新明說,北京現在年用水量基本控制在35億立方米左右,預計2010年最多達到40億噸。 據謝新明透露,北京從1999年到2005年,遭遇了連續7年的干旱,但年均供水量穩定在34.5到35億噸之間,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并沒有受太大影響。而中線南水北調進京后,北京每年還能新增16億噸外調水。 謝新明認為,花費巨資從外地調水仍有風險,而北京如果做好水源恢復、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結構調整、用水補償機制等工作,依靠自身資源是可以解決缺水問題的。 北京市水務局也向記者證實,北京現在是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水和周邊地區的外調水“五水聯調”,將來加上南水北調的中線水,形成“六水聯調”的供水格局,基本可以滿足城市發展的用水需求。 “從國家層面來看,海水淡化還沒有作為常規水源考慮,而僅僅作為應急水源。”謝新明曾經參與《21世紀初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的研究,他說,這個規劃提到的非常規用水包括集雨、外調水等等,并沒有涉及海水淡化。 劉冀宏也表示,《2020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里沒有海水淡化進京的安排。他說, 當然,缺水的北京并不是絕對不需要外調水,關鍵在于誰來為調水買單? “過去水利工程設計都不考慮生態環境用水,致使很多河道都干了,但是調來的高價水又不可能白白放到河道里去。”謝新明說,生態環境用水目前還缺少機制支撐,這才是制約海水淡化進京的深層次原因。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