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爭當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的主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4:13 中華工商時報
中科恒源公司董事長盧德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近30年的改革開放,是國家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不斷富裕的歷程;是民營經濟由積貧積弱到做大做強,民營企業家艱苦創業的歷程。在剛剛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中,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了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將比2000年翻兩番的喜人目標,并突出強調了和諧社會要靠全社會共同建設,改革開放的成果要讓人民群眾共享。為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動活潑局面,報告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進行了細化。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慈善事業為補充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慈善是均衡財富分配、弱化收入兩極分化的一種途徑。一般認為,市場實現的收入分配是第一次分配;通過政府調節而進行的收入分配是第二次分配;慈善捐贈則稱為第三次分配。它所發揮作用的領域是“市場不為,政府不能”的事情。我國的慈善事業發展已有10多年,但我們現在記得最清楚的還是那雙渴望知識的大眼睛及賑災晚會。中國的慈善事業前行艱難。或有心無力,或有力無心,我們缺乏推動慈善的主角;坐視不管還要對別人的慈善之舉無端非議,我們缺乏好觀眾;慈善門檻過高,我們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固然還有待完善,社會的基本元素———人才是決定性因素。中國經濟的發展孕育了富豪,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現實又產生了對慈善家的需求,而事實告訴我們,在富豪和慈善家之間建立必然聯系需要一個過程。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多減少到2000多萬。這一進步在人類歷史上和世界范圍內都是空前絕后的。但同時要看到,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面對的任務仍然艱巨:2000多萬處于絕對貧窮線下的貧困人口,并要實現“貧困不傳代”,就需要在教育、培訓、工作、醫療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使年輕一代掌握技能,將來能夠自力更生脫離貧困,有機會成為中等收入者。 很多反映社會貧富差距的指標,在中國目前都呈現出惡化的態勢。第一個指標是基尼系數,第二個指標是城鄉差距,第三個指標是地區之間的差距,第四個指標是行業之間的差距。讓更多人過得好一點,我們的社會才能整體升級。面對嚴竣形勢,我們不容樂觀。慈善文化在我國更是遠未形成。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10月16日收盤,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上市公司中,中國公司已經和美國公司平分秋色,各占四席。民營經濟也發展迅速。創造社會財富的眾多企業,是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源頭活水。慈善的核心是一種社會責任。“財富的集聚就是社會責任的集聚”,這是先富起來的公民應有的胸襟,也是中國企業家在從生存向著回報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的更高境界邁進的基本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市場經濟只有建立在健全的道德或者說財富倫理與市場倫理的基礎上,才如同建立在磐石之上。否則,我們不知道,哪一天市場經濟的自發秩序會遭到破壞;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天仇富的心理會演變成什么;我們同樣不知道,企業的生命力到底會有多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慈善對企業、企業家和社會是一種多贏的選擇。既能促進社會和諧,又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還能給企業家帶來美譽。通過人類長期實踐證明,體現這一目的的最佳手段就是建立慈善基金會。怎樣在中國建立慈善基金會?我認為,在中國發展新型慈善事業,必須秉承幾千年來中華慈善文化的自律傳統,再結合西方慈善文明中他律的要求,立足中國,面向人類,從小到大,由弱到強, 逐步建立以私募為主體,以法制作保障的既有中國特色,又具有國際化水平的新型的慈善基金會。這樣的慈善基金會的最高理念應為四個字:“上善若水”。慈善基金會的運作,我認為應遵從五個原則:一是誠信原則。誠信原則一方面指的是基金會的出資必須到位,基金會的捐助必須到位;另一方面是對從事慈善工作的人員的道德要求。二是專業原則。專業原則主要有兩層意思:首先是指基金會要有一套專業獨立的運作機制,由專業人員來進行管理;其次是指捐贈的領域應該固定。三是規范原則。四是透明原則。五是高效原則。基金會的運轉效率要高,同時基金會的資金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做到增值高效。 “富了不一定和諧,但窮肯定會造成不和諧。”我所認為的中國特色慈善事業應該是以發展為前提,發展是第一要務,企業家首先應該要把企業做強做大。《紅燈記》中李奶奶所說:窮不幫窮誰照應,兩顆苦瓜一根藤。那是被逼無奈,而不是現代慈善事業所倡導和要求的。我最近根據自己的市場實踐提煉出了“資本精神”的概念。具體體現為拼命的賺錢、拼命的省錢、拼命的為神圣的事業而花錢。通過三個拼命鼓勵更多的人通過努力奮斗追求財富而變成富人,鼓勵更多的富人通過慈善捐贈把財富返還給社會。企業家階層在追求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同時注重自己的道德積累。資本精神成為指引企業長期持續發展的靈魂,對建設和諧社會,為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目標扎扎實實做貢獻。 在不影響企業成長的前提下,拼命地把錢投入到慈善事業,這是資本精神在企業家身上的具體體現。慈善基金會的發展,不僅幫助了社會底層“最需要幫助的人”,而且,為企業家走向崇高、反哺社會提供了一條科學的道路、從這個角度講,科學的慈善事業也有為“富人著想”的功效。因而,發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對企業家來說,不但利人,而且利己。發展壯大了的民營企業家應爭當發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的主角。(23I3)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