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法院首次判娃娃股東持股合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23:56 上海商報
溫州某房地產公司被判向兩名幼兒轉讓股份 一個月前,北京銀行在滬上市,網友在其股東名冊中發現了一些“娃娃股東”,甚至“嬰兒股東”。無獨有偶,日前,上海閔行法院對滬上首起“娃娃股東”持股糾紛作出一審判決,兩名只有5歲和6歲的孩子各受讓溫州一家房地產公司出讓的7%股權而成為了上海某投資公司的股東。該判決給目前持股的“娃娃股東”們吃了顆定心丸。 商報記者 金莉娜 緣起 父母離婚 股份轉讓給女兒 蘇女士和李先生曾是一對夫妻,育有一雙可愛的女兒婷婷和芳芳。2003年1月,夫妻倆和溫州某房地產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上海某投資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元。其中,蘇女士占有45%股份,李先生占30%,溫州公司持股25%。 2006年9月22日,蘇女士和李先生協議離婚,并于當天達成自愿離婚協議書。該協議書約定,婷婷和芳芳由母親蘇女士撫養;父親李先生同意將其持有的上海某投資公司30%股權無償贈予這對女兒,兩人各持股15%。 不過,登記在溫州房地產公司名下的25%的股份,其真正的股東也是李先生。因此,李先生決定將這25%的股份也無償無條件轉讓給妻女,其中蘇女士獲贈11%,6歲的婷婷和5歲的芳芳各獲贈7%。 經過“兩進兩出”的變化,最終蘇女士母女三人成了這家投資公司的股東,其中蘇女士持股56%、婷婷持股22%、芳芳也持股22%。蘇女士還和李先生約定,在兩女兒滿24周歲前,她們股權中的30%由李先生托管,其余歸蘇女士托管。 訴訟 股份遲遲不轉讓告上法庭 由于其中25%的股份轉讓涉及到溫州某房地產公司,蘇女士和李先生遂將離婚之事告知了該公司。2006年10月17日,該公司出具了同意書,稱已知曉離婚協議書的內容,同意按蘇女士和李先生的要求將所占上海投資公司25%的股份無償無條件轉讓給蘇女士11%、婷婷7%、芳芳7%。溫州某房地產公司還在這份同意書上承諾,轉讓完成后,該公司不再是上海投資公司的股東,因本轉讓引發的訴訟或糾紛,均在上海某投資公司所在地進行。 次日,蘇女士、婷婷和芳芳與溫州房地產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書》,其中婷婷和芳芳因年幼,其轉讓書由母親蘇女士作為監護人代簽。但是,上述協議簽訂后,蘇女士多次與溫州公司交涉,要求辦理股權轉讓登記手續,該公司均以其負責人不在公司為由拖延。 2007年6月21日,蘇女士和她的兩個女兒作為三名原告,一紙訴狀將溫州某房地產公司起訴到了上海閔行法院,要求該公司履行《股權轉讓書》,將其所有的上海投資公司25%股權無償轉讓給三原告,并配合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開庭審理時,溫州某房地產公司始終表示,該公司確實向蘇女士及其兩個女兒出具過同意書,也和她們簽署過股權轉讓協議書,但因該公司主要負責人經常不在公司,因此未及時辦理轉讓手續。 判決 娃娃有權受讓公司股權 按照法律規定,有限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本案中上海投資公司股東分別為蘇女士、李先生和溫州房地產公司,現在溫州公司自愿將其持有的上海某投資公司25%股權轉讓給三原告,且從蘇女士和李先生的離婚協議中看,該轉讓行為是得到李先生同意的,因此法院認定,溫州公司向蘇女士母女轉讓股權的行為合法有效。 法院同時認為,蘇女士與李先生離婚后,兩個女兒婷婷、芳芳隨母親蘇女士生活,蘇女士作為兩個女兒的監護人,與溫州公司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書未違反國家法律強制性規定,該股權轉讓協議書系各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對各方均有約束力。 法院因此認為,溫州公司應按《股權轉讓書》的約定履行其義務,協助三原告辦理股權變更的手續。 閔行法院遂依據《公司法》、《合同法》相關規定,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蘇女士受讓溫州某房地產公司出讓的11%股權后,其持有上海投資公司56%股權;婷婷和芳芳各受讓溫州公司出讓的7%股權;溫州公司應協助蘇女士和婷婷、芳芳向工商登記機關辦理上述股東變更登記手續。 據了解,法院一審判決后,原被告雙方均未提起上訴。 爭議 娃娃能否履行股東義務 記者了解到,這是上海法院受理的首起“娃娃股東”糾紛案件。對于未成年人是否能成為公司股東,司法實務界尚無成熟經驗,理論界也存在著一定分歧。 贊成意見認為,現行公司法沒有對公司股東的行為能力作限制性規定,股東的主要義務是履行出資義務和承擔投資風險,主要權利是取得收益。未成年人受讓股權后,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股東權利。 而反對意見則認為,股東權的內容廣泛,包括自益權主要是財產權和共益權主要是管理權兩大部分,對于股東的行為能力要求應高于一般人,未成年人難以勝任。尤其是當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同時也是公司股東時,由于公司利益和股東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可能出現大股東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和信息優勢侵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未成年人由于受智力限制,無法對公司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不應成為公司股東。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閔行法院相關人士曾就此案展開過探討,認為上述兩種意見均有一定的合理性。 而我國《公司法》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審理此案的合議庭認為,股東資格既然可以繼承,應該也可以贈予。對于《公司法》中提到的“合法繼承人”,并未規定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則未成年人也可以受讓股份。合議庭據此作出判決,支持了蘇女士及其女兒的訴訟請求。 觀點 對“娃娃股東”應限制投票權 對于“娃娃股東”的持股糾紛,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羅培新教授指出,“娃娃股東”完全可享有公司股份。因為我國《民法》、《公司法》等相關法律都不禁止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單純獲利的行為。“生活中很常見的例子就是,父母去世,將財產留給了他們的孩子,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未成年而剝奪他的繼承權。” 至于這些“娃娃股東”要如何行使股東的權利?羅培新教授說,雖然這些“娃娃股東”享有公司股份,但因為他們尚年幼,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以“娃娃股東”不具有處分公司股份的權利。“在法律上,持有公司股份和執行處分股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羅培新教授指出,“‘娃娃股東’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以他們不能在公司的重大決策上投票,以免因為‘娃娃股東’的無知而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 當然,這個問題不難解決。羅培新教授表示,“娃娃股東”只要委托監護人或者專門的證券投資人員來管理自己的股份即可,受托人必須為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盡心盡力服務。一旦受托人在管理委托人股份的過程中,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就違背了他的信義義務,是要對委托人的損失進行賠償的。 那么,“娃娃股東”委托其他人代理行使其權利是否要經過股東大會其他股東的同意呢?羅培新教授認為,委托行為是股東的個人行為,屬于私權,不需要取得其他股東同意。 -鏈接 北京銀行“嬰兒股東”風波 2007年9月19日,北京銀行在上海上市,引起普遍關注。不久,就有網友從其股東名冊中發現了一些“娃娃股東”,甚至“嬰兒股東”。1997年,該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時,有的股東剛出生,或者還在上幼兒園、小學。其中,1984年11月出生,當年只有13歲的吳振鵬,以五百萬股的數量排在自然人股東首位。另外排名第13的鄭宇軒,于1997年1月出生,持股量為130萬股。10年后的今天,這些10到20多歲的股東都已成千萬、億萬富豪。 這一現象引來了網友的熱議:1歲的嬰兒是否有權成為公司的股東?他們怎么行使自己股東的權利? 網上的評論立即引起北京銀行的重視,銀行為此還特地作出聲明。 聲明稱:北京銀行在上市前進行了股權清理和規范登記,在審核過程中,注意到未成年人股東的情形,但經核查認為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并未對未成年人持股進行禁止或限制,未成年人持股不存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情形,因此,無需對這些股份進行特別處理。 對于公司的未成年自然人股東情況,北京銀行也特地作了說明:北京銀行的未成年股東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信用社轉入的未成年股東。 1996年在組建北京城市合作銀行時,部分原信用社自然人股東將股份直接轉入北京城市合作銀行,形成自然人股東持股,其中包括67名未成年自然人股東所持股份。北京城市合作銀行組建時中國人民銀行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分別出具了《關于北京城市合作銀行開業的批復》銀復[1995]470號和《關于設立北京城市合作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京政辦函19966號批準文件,批準了設立時的自然人股份。 二是第四次增資擴股形成的未成年股東。北京銀行在2004年第四次增資擴股時,形成未成年自然人股東15名。2004年通過北京銀行總行及部分支行的工作,除法人股東外,還吸收了包括15名未成年股東在內的547名自然人股東入股。 而關于“娃娃”員工股東,北京銀行則稱,這些所謂“娃娃”員工股東主要為北京銀行近年通過社會公開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其受讓股權時均為成年人。 相關報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