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民生為重 力促和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11:39 財政部網站
--訪黨的十七大代表、財政部副部長王軍 2007年10月17日 財政部新聞辦公室 加快構建和諧社會,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對此,黨的十七大代表、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支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住房等問題均得到了改善。今后一個時期,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公共服務,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喜人數字 彰顯財政改革民生導向 2003年以來,全國財政用于“三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投入的年增長率均較多超過了同期經濟增長率。 財政部數據顯示,近年來財政部門大幅度增加了對“三農”的資金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2003至2006年,僅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資金投入分別為2144億元、2626億元、2975億元和3397億元,累計達到11142億元,年均增長15.6%。此外,2003至2006年,全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累計達到13833億元,年均增長18%;教育支出累計達到16224億元,年均增長16.4%;醫療衛生支出累計達到3990億元,年均增長20.1%;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累計達到2622億元,年均增長18.3%。 今年以來,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三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教育等重點支出均得到較好保障。1-6月,農業支出同比增長28.7%;社會保障支出同比增長29.7%;醫療衛生支出同比增長36.6%;教育支出同比增長30.6%。 王軍說,這些增長數字的背后反映了財政支出重點向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傾斜,向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困難群眾傾斜,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亮點紛呈 弱勢群體得到更多關愛 各級財政部門在不斷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向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傾斜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從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到全面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再到積極探索完善城鄉低保制度,都充分體現了國家財政改革與發展的民生導向--以人為本,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王軍說,隨著國家財政實力的不斷壯大,我們有條件逐步擴大政府公共服務規模,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近年來,財政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可謂亮點紛呈。堅持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制訂相關稅收優惠措施幫助下崗失業人員以及進城農民工實現就業。2003年以來,已有近2000萬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基本解決了體制轉軌和結構調整中出現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級財政對城市低保資金的投入從2003年的160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241億元,四年共投入資金779億元,年均增長14%。城市低保補助水平也從2003年底的58元/人•月提高到2006年底的83元/人•月,2007年6月底已達到92元/人•月。另外,農村低保制度建設也于2007年全面啟動,目前全國2777個涉農縣(市、區、旗)已全部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截止8月底全國農村低保對象人數達到2573.5萬人,1-8月全國累計支出農村低保金46億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醫療救助體系的建立完善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邁出了重要一步。截至2007年6月底,全國有2429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全國縣(市、區)總數的84.87%,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達到7.2億人。2003-2007年,中央財政共安排合作醫療補助資金169億元。 大力支持農村義務教育,積極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是財政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新亮點。王軍說,2003-2006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財政預算內撥款累計達5868.12億元,年均增長19.78%。為了讓貧困孩子上得起學、讀得了書,從2004年起,國家財政逐步擴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實施范圍,到2007年已在全國農村全面推開,惠及全國近1.5億農村中小學生。 完善落實支農惠農政策。近年來,國家財政在不斷加大支農力度的同時,對種糧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等措施,同時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特產稅,全面減輕農民負擔,努力促進農民增收。與農村稅費改革前相比,農民減輕負擔1250億元,人均減負140元。 多措并舉 致力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王軍指出,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社會事業發展總體上仍相對滯后,而且一些新問題不斷涌現。例如,在教育方面,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后,城市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的問題開始凸現;在醫療衛生方面,盡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范圍不斷擴大,但標準仍偏低;繼“上學難、上學貴”、“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后,“住房難、住房貴”問題也已成為群眾關注的重點。 王軍表示,今后一個時期,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十七大報告要求建立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努力實現胡總書記提出的“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發展目標。 王軍說,財政將進一步推進完善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一方面繼續推動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第三產業發展,不斷拓寬就業門路,促進就業再就業;另一方面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等城鎮社會保障工作的同時,切實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等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并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和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政策。 在醫療衛生方面,財政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基本醫療制度建立,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重點支持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管理和投入機制。中央財政將從2007年起對中西部地區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按照一定標準給予補助,爭取到2010年建立起功能齊全、安全有效、公平低價的城鄉初級衛生醫療服務體系。 在教育方面,從2008年起逐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到2010年達到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切實保障農村中小學正常運轉需要。同時研究制定城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方案,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機制、國家獎助學制度和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金制度,爭取到201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學生資助制度。 在“三農”方面,在不斷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的同時,將積極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穩定和完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等補貼政策;認真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促進糧食生產;綜合運用貼息、農業保險、投資參股、信貸擔保等各種財稅杠桿,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支農資金投入機制。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繼續完善和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制度;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支持推進國有企業分配制度改革,重點規范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收入,合理調節管理者與職工的收入差距;完善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加強對居民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縮小社會貧富差距。 此外,通過完善政策和增加資金保障力度,完善和推進廉租住房制度,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把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納入公共財政覆蓋范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