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節能減排挑戰中國產業新技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17:44 中國科技財富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7年4月份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說:“不加快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是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正確道路。” 9月3日,由中央各部門聯合發起的全民節能減排的儀式已經啟動,全民都在研究如何勝利取得節能這場戰役的勝利。現在,2007年被稱為節能減排年,“節能減排”這簡單的四個字在2007年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方向,中央的“鐵腕”政策、各部委的指導文件、各單位的節能方案都在向我們傳達著一個信息,節能減排已經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 “節能減排技術先行”,在9月8日召開的2007年中國科協年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也鄭重表示堅持科學發展加速自主創新,為節能減排工作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作為以科技立國、科技興國為路線的中國經濟,把握中國科技命脈的科技部很快就走到了節能減排的前列,也成為了節能技術的風向標。而新技術到底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幫助產業完成節能減排目標,還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數據。但是科技的發展給產業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例子舉不勝舉,科技的影響力也讓人們開始將節能減排的焦點投向了科技部、投向了節能減排技術的革新。 急迫的環境問題 高耗能必將導致高污染,快速的經濟發展必然會為此付出環境的代價, 中國大規模和高速度的工業化已經讓中國擁有世界十大污染嚴重城市中的八個。對此中國政府正雷厲風行地控制環境污染問題,去年勒令關閉三千多家危害環境的公司,但是中國2006年還是沒達到降低能源消耗及廢氣排放量的既定指標。 對于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非常憂慮。目前,我國25%的城市空氣污染嚴重,30%的國土面積受到酸雨影響,20%的土地面積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現象,30%的土地面臨水土流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環境狀況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制約,對社會穩定也造成重大影響,污染排放已經成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 自從2006年公布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04年綠色GDP的數據,而2005年的數據至今都未公布。對于綠色GDP各界的聲音不太統一,質疑之聲四起,但是環保問題的嚴峻是不可更改的,2004年的數據足以讓我們非常震撼。 2004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佔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862.8億元, 占總成本的55.9%,大氣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198.0億元,占總成本的42.9%;固體廢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57.4億元,占總成本的 1.2%。 在人類社會進程中,經濟發展一定是必然,如果沒有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將是非常可怕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雷明人類,人 類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僅依賴GDP的增長,還依賴自然資源環境和諧統一度的提高。綠色GDP不僅能反映經濟增長水平,而且能夠體現經濟增長與自然 保護和諧統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達和反映可持續發展觀的思想和要求。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 挽救能源危機 幾乎地球人都知道,我們賴以生存的石油已經開始和我們生活最后的告別,如果我們濫用石油,我們肯定在將來的某日會失去它。同時我們失去了現代的生活,居安思危,何況石油危機已經擺在我們面前。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據美國石油業協會估計,地球上尚未開采的原油儲藏量已不足兩萬億桶,可供人類開采時間不超過95年。在2050年到來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間,煤炭也將消耗殆盡,礦物燃料供應枯竭。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全世界認識到必須采取開源節流的戰略, 即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 從戰略的角度看,節能減排絕對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情,節能減排是全球的。面對能源危機,許多國家都在下大力氣研究和開發利用“綠色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源、風電、水電的新技術新工藝,并且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就。 目前“綠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已達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將得到改善。目前世界上對“綠色能源”開發比較重視,擁有先進技術 并已取得良好效益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歐美。1989年到1992年,美國800多家再生能源公司年收入就每年遞增16%,達到22億美元。 傳統行業的困局 在我國,什么是高能耗行業,什么就是最賺錢的行業。我國GDP的支柱產業中電力、煤炭、鋼鐵等重工業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大戶。而這些行業也是節能減排的重點實施企業,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節能減排的改造。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在2006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前提下,使連續幾年上升的單位GDP能耗突然出現“急轉彎”難度較大。特別是重點企業如果從事節能減排,對于企業本身來說都還是未知數。 對于目前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 馬凱8月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情況時說,盡管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但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經濟增長速度偏快,特別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仍然過快。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5%, 增速比輕工業快3.1個百分點。鋼鐵、有色、電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20.1%,增幅同比加快3.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重 型化的格局沒有改變。這種增長格局,不僅使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危險進一步增大,而且使節能減排工作面臨更大的壓力。 對于企業的節能減排,政府官員也好、經濟學家也好都是憂心忡忡。此次節能減排運動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添加技術的問題,而是站在持續發展和企業未來規劃的角度,制定一個長期有效的企業節能減排的規劃。 站在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傳統產業中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已經不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改造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特別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大多數都集中在國有企業,在國有企業面臨改制等方面難題的同時,還要應對節能減排問題,對于他們確實是非常棘手。 以電力行業為例,今年1-7月份,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18.5%,其中,輕工業增長16.2%,重工業增長19.5%。電力作為工業發展的主要基礎能源,隨著工業 的快速發展,其需求量也呈現出高速增長,1-7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8167.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68%。電力行業在提供電產品的同 時,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使之成為政府“節能減排”的重要關注領域。 從發達國家節能情況來看,95%左右的電量要經過電力電子設備變換后使用,而目前我國經過變換后使用的電能僅占總耗電量的不到三分之一,遠遠達不到應用電力電子設備進行節能的目的。 而這筆電力電子設備更換的費用將是一筆不可估算的數目,對于企業的影響力將會是全方位的。目前沒有哪一個企業敢說,他們已經做好了快速更換設備的準備,包括技術準備、資金準備、人才準備等。 馬凱表示,我國經濟發展付出的代價過大。經濟快速增長消耗大量能源資源,一些地方過度開發、不計代價發展的惡果不斷暴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遠遠超過環境容量。環境污染正在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制約因素。如果節能減排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必然使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容納,社會難以承受,發展難以持續。 對于傳統行業如何應對節能減排即時中國政策的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只有調整企業發展的腳步才不會被經濟的大車輪作為落后、高能耗的重污染的行業淘汰掉。 科技支撐產業發展 作為新任的科技部長,萬鋼上任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就是針對節能減排,以科技前鋒來控制氣候變化。參照發達國家的節能減排經驗,除了強硬的政策支撐,科學技術的創新的威力也不可小視。 以汽車產業為例,在歐美市場,低排量、混合動力汽車大受歡迎。美國政府今年提出了每年提高節油率4%的節能目標,并提議立法確保今后10年內,將汽油的使用量減少20%,主要方法是大力發展混合動力型節油汽車和乙醇等替代燃料。根據這一設想,到2017年,美國汽車替代燃料使用量可望達到350億加侖。 而這一切都需要以技術為依托,從這個意義講,科技部站在了節能減排的最前線。在9月8日召開的2007年中國科協年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發表了為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的講話,從6個方面展開發范圍的科技支持。 第一,積極實施國家節能減排科技專項。開展重點行業與重要區域節能減排共性技術與關鍵技術的科技專項、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和循環經濟高技術產業化的科技專項,突破當前節能減排的重大技術瓶頸。 第二,努力攻克可再生能源與非化石能源技術難關。攻克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水電、沼氣、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關鍵技術,實現先進核能、氫能與燃料電池等非化石能源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增加清潔能源的供給。 第三,大力發展農村循環經濟技術。迅速突破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與循環經濟的技術瓶頸,大力發展沼氣等農村新能源,推廣農田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減少農業污染排放與村莊面源污染,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四,攻克、推廣、普及城市節能減排技術。盡快掌握城市建筑與建材、城市廢棄物綜合治理、垃圾發電、公共交通、汽車尾氣等重點領域的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建立城市節能減排監測系統,全面推進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第五,搶占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前沿技術制高點。緊緊抓住我國科技進入重大躍升期的歷史性機遇,在信息、納米材料、分子生物、重大疫病、先進 制造等領域取得原創性科技突破,開辟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新興產業群、高新技術產業群、現代服務產業群,為實現國家長遠節能減排目標奠定強有力的科技基礎與 產業基礎。 此外,科技部還將推動國際科技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積極參與控制溫室氣體、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國際科技合作,實施全球環境變化應對技術研究與示范重大項目。積極參與資源節約、污染物排放等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推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聯合實施協定》(ITER)、美國“未來發電”計劃、“氫能經濟國際合作伙伴計劃(IPHE)”“綜合大洋鉆探計劃(IODP)”等多邊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共同構筑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的合作平臺。 大力推進低能耗行業 說起來有些理所當然,節能減排的威力勢必會將一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無情的淘汰。但是問題是經濟發展規模的轉型必然帶動投資方向的轉型,而投資方是否做好了準備? 肯定的是節能減排勢必會應運而生一些新的產業,其中最被看好的包括環保產業、替代能源、建筑節能等。目前來看這些產業的競爭力依然很弱,主要原因就是技術的不成熟。 在大力推進技術進步的同時,或許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思路。什么是低耗能行業?是相對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來講的,優勢是低污染、增長潛力大。目前低耗能產業都集中在服務行業,其中金融服務業、互聯網行業、創意產業最被看好。 首先談談金融服務業,在全球化經濟影響力的大趨勢下,金融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重。在傳統的概念中,銀行、證券、保險都是屬于國有壟斷行業,很難入手。但是隨著市場細分,衍生的服務讓很多投資人看到了市場潛力。例如金融信息服務,為金融行業提供資訊和數據報告也是非常有潛力的市場。 第二互聯網行業,中國的網絡從門戶之戰結束后,也進入了冷靜期和市場細分。很多有市場潛力的小公司突然冒了出來,引得國際上的風險頭在企業紛紛入股。目前互聯網行業已經穩坐中國風險投資第二大行業的交椅,業內人士分析,五年內互聯網行業將取代交通業,成為中國風險投資的龍頭行業。 最后,就是創意產業。2007年在英國創意產業在服務行業中的比例,已經和服務業中的金融服務業持平。頭腦風暴帶來的巨大財富,小投入高產出的行業特點,讓創意產業所顯示出來的市場競爭力非常強勁。 五大技術方向 節能減排科技專項 “十五”期間,我國實施了12個重大科技專項。其中有兩個關于節能減排,分別是現代節水農業技術體系及新產品研究與開發和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工程。 “現代節水農業技術體系及新產品研究與開發”專項共開發新技術和新成果308項,申請專利320件,制定標準53項,其重大技術創新和科技突破主要表現在:構建了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為核心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節水農業技術體系;創制了以高效低耗、綠色環保、環境友好為特點的節水農業關鍵產品與設備;建立了適合不同區域特征的節水農業技術發展模式;建立現代節水農業示范區18個,面積25萬畝;推廣面積3.2億畝,節水85億方,增產糧食150億公斤,增加產值88億元。 “水污染控制技術與治理工程”重大科技專項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技術和示范工程研究成果顯著,開發出將水質改善和景觀建設相融合的人工濕地技術,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系統,建立城市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新模式,使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的理念已經通過技術和工程的實踐得到深化和逐步完善。自實施三年多來,共開發了11項技術含量高、應用前景廣的核心技術,申請421項發明專利,編制了各類水污染控制標準14項,建設了上百項較大規模的示范工程,形成了4個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發基地,初步建立了水污染治理自主創新技術體系,帶動了我國水污染控制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期間,科技部計劃在能源技術領域按照863專題、重大重點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圍繞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等幾個方面進行安排,組織研究開發。 2007年6月14日,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14個部委公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提出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時,將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促進國際技術轉讓。科技部部長萬剛表示,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氣候變化科技發展需求,《專項行動》明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研究任務:一是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二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技術開發,三是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技術和措施,四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與政策,還有就是普及和推廣。 可再生清潔能源 中國可再生能源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一些技術已經達到或接近商業化發展的水平,無論從資源、技術和產業的角度,在近期都有大規模發展的潛力。目前,傳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總量超過了3億噸標準煤,小水電發電量約1000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5%。包括其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超過12000 PJ,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約占15%。 可再生能源已經開始在中國的能源供應中發揮作用,在未來能源供應構成中可以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中國政府制定的國家發展目標,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可以達到12%,2040年之后可以達到30%或更高的水平,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 從現在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CDM項目將主要在風力發電、小水電、生物質能發電、垃圾填埋氣利用等領域。2005年到2010年,這幾類技術的新增裝機將達到2500萬千瓦,新增碳減排能力3700萬噸;2010年到2020年,新增裝機將達到5500萬千瓦,新增碳減排能力10100萬噸,累計形成年碳減排能力13800萬噸。按項目壽命期15年計算,可以累計碳減排量20億噸,折合75億噸CERs。 科技部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將在項目和專題兩個層次進行部署,設置“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高效節能與分布式供能技術”、“潔凈煤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四個專題。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專題重點是研究開發制氫、儲氫和輸氫、氫能安全及燃料電池技術,為氫能發展奠定技術基礎。高效節能與分布式供能技術專題重點是研究開發工業領域中主要高耗能行業的系統與裝備節能技術;研究開發分布式供能系統技術,提高能源系統的綜合利用效率。潔凈煤技術專題重點是研究開發煤炭的燃燒、加工與轉化、污染物控制、發電等潔凈煤技術,整體提升我國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水平。可再生能源技術專題重點是研究開發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海洋能和地熱等技術,為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提供技術儲備和研究基礎。 農村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即生態經濟。它是從改變傳統經濟“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式的單向流動,實現了“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良性循環生產模式,使上一個產品的廢棄物成為下一個產品的原料,整個生產過程沒有廢物排出,從源頭上減少了污染物的產生和原材料的損失。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 工業 、農業和消費等各類 社會 活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是循環經濟的重點區域。循環經濟某種程度上就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經濟,它是解決 中國 “農村、農民、農業”問題的重要途徑。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在農業資源利用方面,以提升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的利用效率為重點,尤其是對生物質能和微生物資源進行循環利用方面探索新的發展思路;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時時處處考慮節能降耗;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在農業“廢棄物”處理方面,實行資源化利用,實現種植業生產所積累的生物資源全程化利用,畜禽養殖業低排放與糞便利用的資源化;在農業產業鏈延伸方面,實行清潔生產,使上一環節的廢棄物作為下一環節的資源,增加價值鏈,拓展農業產業化空間;重點關注農業產業循環鏈的內生延伸與產業聯動,加強農業產業循環鏈整合思路、途徑與模式,拓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在再生資源環節方面,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城市節能減排技術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城市環境污染、能源浪費問題正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日前這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是難以為繼的。因此,要根據城市產業結構和相應的資源消耗結構、污染排放物結構,攻克、推廣、普及城市節能減排技術。 首先,要和城市產業結構、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相結合,對能耗高、污染重的行業,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步伐,實現結構節能降耗、減少污染排放;其次,和城市產業與企業技術結構的升級相結合,淘汰落后工業窯爐,更新改造低效工業鍋爐,充分利用工業余熱余壓,實現技術節能降耗、減少污染排放;另外,和城市產業布局調整、發展產業集群、推進循環經濟相結合,實現投入品的減量化、再利用與資源化;最后,和合理控制投資增長、調整投資結構相結合,提高并嚴格執行項目在土地、環保、節能以及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準入標準,按規定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和節能評估審批,從源頭上把好節能降耗減排關口。 當前,距離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有不到一年時間,奧運籌備建設已進入全面決戰階段。為更好地推動科技奧運建設,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科技部和北京市共同提出科技奧運下一步重點。其中,為進一步保障奧運會籌備組織的科技需求,推進綠色奧運與節能減排、切實提高城市信息與交通服務水平,擬重點圍繞“節能減排、綠色環保、信息通訊”等主要目標,在清潔(電動)汽車應用、綠色能源利用、高效節能與環保技術應用與示范、節水與資源綜合利用、城市交通與信息服務等重點領域,并采取奧運工程建設業主牽頭、有實力的科研單位參與的產學研方式,盡快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奧運專項項目(課題)。 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低碳技術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以高能效技術來看,發達國家的綜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經濟體的轉換效率達到45%,而我國只能達到35%。這兩年,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體來看還是很落后,而且發展十分不平衡。 IPCC報告指出,未來全球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預計到2030年超過20萬億美元。國際能源機構估算,2001—2030年,中國能源部門需要投資2.3萬億美元,其中80%用于電力投資,約為1.84萬億美元。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對長期溫室氣體排放具有較大影響。 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六部門在今年發布了“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這是我國編制的第一部有關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國家評估報告。評估報告指出,隨著中國未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使GDP的碳排放強度較大幅度地持續下降,到本世紀中葉,將爭取實現碳排放量的零增長乃至負增長。 評估報告指出,中國減緩氣候變化的總體思路是:在保證中國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工業化以及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前提下,采取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和社會消費模式,發展并推廣先進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和先進核能技術,以及高效、潔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術和氫能技術,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等措施,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并逐步建立減緩氣候變化的制度和機制,以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