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資經營預算當成調控手段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01:36 第一財經日報
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下稱《意見》),決定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這意味著,近年來稅后利潤不斷高度增長的國有企業將結束長達十三年獨享紅利的歷史。首先進行試點的,將是利潤最為豐厚的部分中央企業和煙草企業。 在當前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國企紅利開繳有著深層次的意義。《意見》開宗明義便指出,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有四大意義,首要的兩點是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完善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將國資經營預算當成調控手段,在當前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顯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不是簡單地從國有企業中拿走一部分利潤,也不是所謂的“抽肥補瘦”。根據要求,企業上繳比例將按“適度、從低”原則確定。據悉,近期有關部門將根據《意見》要求,擬定具體的上繳比例,報國務院批準后,正式公布實施。而此前廣為流傳的版本是將從“0~15%”起步。 《意見》給出了明確的實施時間表:中央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從2008年開始實施,2008年收取實施范圍內企業2007年實現的國有資本收益。2007年進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收取部分企業2006年實現的國有資本收益。 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取環節來看,五項收入中,最主要的是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即國有企業按年度和規定比例將稅后利潤的一部分上繳國家。稅后利潤按企業集團公司合并的財務報表剔除少數股東權益核定。 可以預見的是,國企紅利收取將按照不同行業來確定。按照正常的邏輯,應當是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在相對較高的比例起步,而那些處于完全市場競爭地位的國有企業收取的比例比較低甚至不收取。 回顧歷史,有諸多感慨。在計劃經濟時期,國有企業曾經是按規定向國家上繳利潤。1994年稅制改革時,當時狀況是國有企業普遍承擔著很重的歷史包袱,經營舉步維艱,幾乎無利可繳。而10多年之后,情況則大有改觀。2006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達12193億元,央企利潤達到7700億元。其中80%左右集中在煤電油運行業,2006年僅煙草業就完成利稅2900億元。 過去這些年中,如此巨額的利潤全部歸企業所有,而這部分利潤大部分形成了企業再投資或福利。對于國字號的企業來說,大量利潤存留的同時,還有融資渠道的相對通暢和融資成本的低廉,這些因素一再刺激國字號企業的投資沖動,哪里有高額的利潤,哪些行業最熱,哪里就不難發現國字號的身影。近兩年來,過熱的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一路走高就是最好的例證。同時,由于不同行業的國有企業之間利潤水平的巨大差異,也帶來了收入分配的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地方往往正是宏觀調控手段失靈的區域。 在這樣的條件下,將國資經營預算當成調控手段,針對性很強。盡管國企紅利收繳的起點并不高,但依然會提高國有企業,特別是某些壟斷行業的資金成本,減少現金存留,抑制投資沖動和分配進一步失衡。同時,由于這種低起點,也不會對企業正常的經營、投資和積累造成太大的影響。 進一步看,這部分紅利收繳之后的再分配問題不容忽視。某種程度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出方向更能決定預算編制的成敗。無論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審批,還是從其執行當中的權責劃分來看,財政部和國資委在國企紅利的收繳比例和支付方向上,各有不同的權責。 讓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不再成為“空調”是國資委的愿望。沒有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之前,國資委很難讓企業做到“指哪打哪”。整體的規劃和戰略性的部署很難體現,有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之后,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有望從中獲得資金上的支持,在全局上調整的力度將會更大。 按照《意見》要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支出,由企業在經批準的預算范圍內提出申請,報經財政部門審核后,方可直接撥付使用單位。多了一層審核之后,國企投資的盲目與隨意性有望減少。如此,更能夠體現出宏觀調控的意志。 當然,在具體的操作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如何做到合理決策,如何保證把錢投向國有資本真正需要的地方,防止形成新的“跑部錢進”,這或許是更大的考驗。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