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滕曉萌
9月14日,商務部、外管局和統計局聯合發布了2006年最終對外投資數據:2006年全年中國對外投資凈額211.6億美元,其中非金融類176.3億美元、金融類35.3億美元。
這是中國首次公布金融類對外投資金額,再加上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數據由年初的161.3億美元修正調高,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了200億美元大關。
"這個數據說明,中國企業'走出去'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商務部研究院海外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判斷說。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06年世界投資報告,中國2006年對外投資占全球的2.72%,位列第13位。但是在全球發展中國家中,中國位列第一。
"十一五"將遠超600億美元
中國在過去5年中對外投資增速驚人,非金融類投資年均增長高達60%。商務部合作司副司長陳林說,按照商務部的"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間,中國對外投資累計應達到600億美元。但僅2006年就漲幅驚人,最后肯定將遠遠超過這一數字。
邢厚媛表示,盡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單個大項目對"走出去"統計影響較大,但在"十一五"期間,預計中國對外投資能夠保證年均40%的增長,進入一個穩步快速發展的時期。
在過去的幾年中,由于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大項目層出不窮,有力支撐了宏觀統計數據的突飛猛進。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78億美元,同比增長21.1%。其中,中信集團投資加拿大內森斯能源公司再收購哈薩克斯坦卡拉贊巴油田94.6%的權益,據媒體報道耗資19億美元;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斥資4.6億美元收購了巴基斯坦巴科泰爾有限公司88.86%股權后,又宣布了4億美元的擴容計劃。這兩起收購,就占去了上半年對外投資的35%。
而截止到2006年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存量前20位全部為大型國企,前五位依次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華潤集團以及中移動。
更令相關部門欣喜的是另外一份成績單,陳林向本報記者透露,根據商務部每年對大約4000家對外投資、有一定規模企業的調查統計,目前中國"走出去"的企業中,70%以上是盈利或者持平的。這一數字遠遠高于此前一些研究機構的估計。
"盡管從統計數據上看,中國81.5%的對外投資流向了傳統避稅地中國香港、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但是商務部仍然通過各種渠道,掌握了企業在海外向第三國投資的具體情況。"陳林說,"比如,根據商務部掌握情況,中國在非洲投資早已突破百億美元。"
金融投資成為軟肋
但正當中國對外投資邁入新階段時,金融對外投資與非金融投資的不對稱,卻引起了業內人士擔憂。
"現在對金融行業對外投資的需求非常大。"邢厚媛說。由于中國各類企業紛紛前往海外,自然也會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熟悉的銀行,在當地進行投資、并購、股權轉讓等一系列行為。但是中國金融部門對外發展現狀并不如人意。
根據最新發布的統計,至2006年末,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共在29個國家設有47家分行、31家附屬機構和12家代表處,總投資123.36億美元。
但是中國非金融類企業的投資,則已經覆蓋了172個國家和地區,就業總人數達到63萬人。
并且,海外不少中資銀行都分布在口岸城市,以貿易結算服務為主,無法滿足企業投資的需求。
在邢厚媛看來,金融業對外投資停滯不前的原因,與其他國家對金融服務業的保護密切相關。在被認為全世界經濟開放度最高的美國,不少州都禁止外國銀行開設網點,或者進行跨州交易,令中資銀行擴展舉步維艱。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都有多次在美國申請設立營業機構被拒的紀錄。
這一情況已經引起中國政府重視,今年5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二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上,中方在金融方面提出的要求,就是希望美方開放市場、允許更多中資機構赴美設立網點。但是美方只是給出承諾,確認在審批時將給予中方銀行國民待遇。
"這在目前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由于融資渠道不暢,已經阻礙了其他產業對外投資的勢頭。"邢厚媛說。
但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方文向本報記者表示,盡管金融對外投資發展相對滯后,但是預計隨著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這一問題在未來將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