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國家應該享有國企的收益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 02:27 金融時報
記者王曉欣 國企經過多年改革發展,已度過最艱難時期。統計顯示,2003年至2006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由3006億元增加到7547億元,增長151.1%。但1994年以來,國企包括處于壟斷行業擁有高額利潤的國企,從未向國家上繳稅后利潤,而隨著《國務院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的出臺,國有企業利潤獨享的時代行將終結。今年將在部分企業試點,2008年,中央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將全面展開。 關于國企的收益權,《意見》確定了三大原則,統籌兼顧,適度集中;相對獨立,相互銜接;分級編制,逐步實施!兑庖姟肥状蚊鞔_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支范圍。其中,國有資本收益主要包括:國有獨資企業按規定上交國家的利潤,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股份)獲得的股利、股息,企業國有產權(含國有股份)轉讓收入,國有獨資企業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費用),以及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股份)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費用)等。 《意見》公布了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組織實施時間表:中央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從2008年開始實施,2008年收取實施范圍內企業2007年實現的國有資本收益。2007年進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收取部分企業2006年實現的國有資本收益。 2006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達7700億元,假設利潤分配比例在40%,國有股權占比在50%左右,則2007年上繳利潤將達到1540億元。由于2007年僅向試點企業收取,且各行業收取比例可能會有不同,專家估計,2007年上繳利潤規模在700億元左右。 從國有資產產權角度看,國有產權屬于公共產權的范疇,在理論上是指這些權利由國家占有,國家再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來確定誰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這些權利。 從國有企業的功能和定位看,國有企業既具有“公共產品”性質,如維護社會穩定、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等,又具有其他資本的逐利性質。無論是公共性還是逐利性,其主要的功能都是為全體人民的利益服務。國有企業創造的利潤上繳國家再用于公共需要也就理所當然。 從收益分配上看,近幾年,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利潤大幅增長。國家作為國企的投資者,以股東的身份,應該分得其中的大量收益才對。如果國家不分享這些利潤,實際上就相當于給了國企收益處置特權。國有企業過度留存利潤因投資沖動的局限性及治理結構不完善,必然帶來過度擴張,其后果很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 從市場競爭看,作為大型國有企業,往往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行業相對壟斷性。過去為把國有企業塑造成為市場主體,將利潤留給企業具有某種合理性;而在市場格局基本形成,各市場主體均按一般市場游戲規則運行之后,國有企業也不應例外。國企在享受壟斷的利益時,并沒有承擔壟斷的責任,造成了市場壟斷與社會責任上的失衡,民眾對壟斷國企不滿。 國有企業向國家交紅利,有利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緩解當前流動性偏多、經濟增長由偏快轉變為過熱的狀況。1994年稅制改革后,國企的稅后利潤全部歸企業所有,也就是說國有企業的股權融資成本非常低,這部分利潤大部分作為企業內部投資或福利。因此,上繳利潤將提高企業的資金成本,減少企業現金,有利于抑制投資過熱。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并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對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完善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集中解決國有企業發展中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