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央行加息意在穩定通脹預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 02:24 金融時報
記者 宋焱 8月份金融數據相繼出爐之后,央行再次作出了積極應對。9月14日,央行宣布再次加息,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上調0.27個百分點。在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內,央行已經連續動用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票和加息三大貨幣政策工具,這意味著面對依然過熱的中國經濟,面對不斷升溫的通脹預期,面對不斷加劇的調控壓力,央行依然保持積極應對。 “近期以來,通脹壓力的不斷加劇是宏觀調控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如何穩定通脹預期成為調控的重點”,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8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5%,超過1996年6%的水平,創下11年來新高。而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在核心價格的推動下,9月份數據仍會繼續走高,而且由于翹尾效應,影響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因此央行通過進一步加息來降低全社會的通脹預期,以此可以有助于抑制通脹擴散到非食品領域。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也認為,央行此次加息屬于意料之中。他認為,盡管此前央行已經于年內四次加息,但是相比物價上漲的速度,幅度依然過小。并且,從前幾個月看,實際利率不僅依然為負,而且還出現了繼續下降的趨勢。在經濟高速增長之時,維持負利率顯然會過度刺激經濟上行,增加經濟運行風險。因此,通過加息來扭轉負利率局面是宏觀調控的必要之舉。但他同時認為,扭轉負利率局面并不意味著加息幅度應該與物價上漲幅度保持一致,而是需要發揮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協同效應。 隨著加息頻率的不斷上升,其可能引發的風險也引起人們關注。趙錫軍指出,當前宏觀調控需要密切關注兩方面風險:加息的“累加效應”風險,以及美國經濟不穩定可能引發的中國對外貿易調整風險。 從加息的“累加效應”來看,他認為,在數次加息后,一方面,企業的還貸壓力在不斷加大;另一方面,銀行存款的利息支付壓力也在加劇,此時必須防范當加息到達某一臨界點之后所可能引發的信貸風險,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教訓就是一個反證。因此,央行在加息的同時有必要時刻關注市場主體的承受力是否已經接近這一臨界點。 從對外貿易調整風險來看,在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引發流動性突然緊縮的風險之后,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各國央行相繼考慮釋放流動性,由加息通道開始走向減息通道,這一方面加劇了央行逆勢而動的阻力,另一方面則預示著美國經濟可能變得更加不穩定,從而影響到中國的對外貿易。尤其是當前中國經濟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日益增強,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遠遠超過了三分之一。一旦美國經濟出現蕭條或是中國的對外貿易關系出現重大調整,都可能對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造成很大威脅。 就下一步宏觀調控的手段,分析人士指出,央行調控通脹的決心已經很堅決,除了使用利率手段調控宏觀經濟外,政府還可能繼續出臺行政手段,比如限價等。目前政府已經在各地對成品油、水、電、氣等出臺限價政策,鼓勵糧食、生豬的生產等。此外,適當的加快人民幣升值的速度,也將有助于抑制由于國際糧食價格和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引發的輸入型的通脹壓力。通過多措并舉,當前不斷升溫的通脹預期將有望得到穩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