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夢想大投行 信達猛攻承銷業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01:52 證券日報
記者 白寶玉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已進入命運攸關時分,信達也不例外。 9月9日,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主管部門可能會在9月底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各自重新遞交的新轉型方案給予批復。 就在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命運即將塵埃落定時,一心想轉型做“投資銀行”的信達在此道路上終于大進一步。9月初,在公布的建行回歸A股的主承銷商名單中,信達與中金、中信證券并肩齊驅。 建行此次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近90億A股,募集資金達500億元人民幣,融資規模或將超過工行(466.4億), 成為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IPO。 此事若能夠順利完成任務的話,信達公司大事記上就可以大書特書了。信達公司在1999年成立時,就是負責對口接收來自建設銀行的不良資產。信達與建行的關系源遠流長,當時信達公司以賬面資產價格接收建行不良資產2470億元,同時向建設銀行發行了2470億元債券。并且,信達公司員工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建設銀行,而建行亦委托信達公司管理其約500億的債轉股資產。 成功拿到建行這筆超級大單,可以說是信達、建行雙方長期密切合作的結果,也是對信達公司在投行方向努力的成果及認可,可為信達公司順利轉型為“投行”奠定市場基礎。 角色轉換并不容易 但信達的不足之處也非常明顯,除了資產資量不佳外,信達作為資產管理公司的定位是進行不良資產處置,經營策略是低價賣出,而投資銀行的經營策略是盡量高價賣出。二者角色的轉換,并不容易。 信達成立于1999年4月20日,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我國第一家經營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建行是其當初設立時的對口國有銀行。 信達初始目的是負責接收、管理、處置銀行劃轉的不良貸款,并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同時也可接受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它機構委托的資產管理業務。 自管理層把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壽命”縮至8年即到2006年結束時,各資產管理公司都積極應對,“跑馬圈地”,信達也不例外。 根據信達網站資料披露,公司目前的業務范圍轉除了不良資產處理外,還有股票上市推薦及債券、股票承銷,不良資產證券化,財務及法律咨詢,資產及項目評估等投資銀行業務。 可以說信達的業務范圍已遠遠突破了原先設立時的構想,已涵蓋了財政部十項金融業務的大部分,甚至比財政部還激進。 自2000年涉足投行業務以來,作為保薦人或主承銷商,信達已成功為酒鋼宏興、連云港、中核鈦白完成募資,加上這次建行回歸A股。這都是目前其它三家資產管理公司在投行領域無法毗鄰的,顯示了信達在投行領域的不俗地位和優秀業績,這也不難解釋信達欲轉型做“大投行”的原因了。 業內人士透露,信達在為酒鋼宏興、連云港、中核鈦白承擔保薦人或主承銷商時,并沒有投行牌照,因為這三家企業都是信達的不良資產處理企業,信達就在有關部門特批下以債權人身份進行擔當投行角色。 2007年2月26日,證監會批復同意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證券),信達由此正式進入投行領域。 經查閱設立資料,信達的注冊地在北京市,注冊資本為15.11億元人民幣。其中信達出資15億元,中海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材料工業科工集團公司象征性的分別出資900萬元、200萬元。信達證券成立后,意圖在收購漢唐證券的大部分資產的基礎上展開經營。 信達證券的橫空出世為信達公司的轉型方向做出了很好的注腳,也體現了各資產管理公司積極探索轉型,四處出擊,爭取各類金融牌照的現實寫照。 一位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現在管理層對金融牌照盯得很緊,很難獲得新批。“信達、東方、華融三大資產管理公司所設立的證券公司獲批都是有前提條件的,這也體現了管理層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的積極支持”。 投行能力尚弱 信達一系列擴張的努力也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收購漢唐證券一案中就被原漢唐證券第一大股東海南潤達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起訴,控告信達侵吞漢唐證券資產,該案被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信達自2004年9月3日接受證監會委托,對違規經營的漢唐證券進行托管經營,這也是第一起證券公司股東狀告托管人的案件在法院系統立案,該案目前正在審理中。據說,此案會影響到信達證券的掛牌時間表。 除此而外,信達作為建行A股主承銷商之一,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廣受業界質疑。 信達公司成立初期以賬面資產價格接收建行不良資產2470億元,同時向建設銀行發行了2470億元債券。并且信達公司員工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建行,而建行亦委托信達公司管理其約500億的債轉股資產。現在又傳言建行收購信達,長城證券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員表示,建行與信達的這種“特殊”關系走得太近了,信達作為建行的主承銷商似乎不太恰當。 作為一家剛切入投行領域的資產管理公司,信達一下拿到建行A股融資500億規模的天量大單,這讓國內其它證券公司多少有些酸溜溜的感覺。長城證券一位人士就此認為,信達在資產管理公司同業間或許有投行業務優勢,但與建行A股上市的另外兩大承銷商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和中信證券相比,實力差異明顯。 債務由國家買單?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吳棟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如果有商業銀行來收購信達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因為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以銀行為主,如果不依托于銀行,只靠其它比較邊緣化的金融業務恐怕只能維持生存。 去年底,吳棟教授曾經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了一份題為《中國經驗:AMC制度八年實踐回顧與轉型方案設計》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提出了“1+3”的轉型方案,即保留一家AMC機構后續專門處置不良資產并將其改革為以盈利為目標的商業性的市場主體,其他三家轉型為以銀行業務為核心、實施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之所以保留一家AMC是因為仍將會有政策性不良資產有待處置,但規模不會很大,不足以容納四家。其它三家轉型為“以銀行業務為核心、實施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是考慮到其廣泛的網點分布、銀行背景和較小的轉換成本。 據了解,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之初,由財政部分別給予100億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成立的,以賬面價值收購工、農、中、建四行總計約1.4萬億元銀行不良資產。由于經營資金短缺,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向央行再貸款6041億元、發行了8110億金融債券。八年過去了,由于回收率整體上不到30%,各資產管理公司賬面上虧損累累。 吳棟教授認為這部分債務必須清零,由國家來買單,否則資產管理公司依靠自身的積累也難以消化,背著這個包袱也很難轉型。即使轉型,后續的發展也很不樂觀。就目前4家AMC所具有的100億資本金而言,也不具有單獨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實力,在資金上還需要國家的再投資和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充實資本實力。 如果按吳棟教授所說,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政策性虧損”能夠得到國家的埋單,那么信達對商業銀行來說不失為一個績優收購目標。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