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麥收流通鏈:4分錢的誘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10:0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黃一琨 8角1分5厘,這是三級麥的平均價。 9月5日,山東中糧魯?shù)率称酚邢薰镜脑鹤颖粊硭托←湹能嚩碌脟绹缹崒崱?/p> “這不是我家的小麥,是替人家運的。”睡眼惺忪的張德貴(化名)在送麥車上坐起來說。因為裝卸小麥的工人數(shù)量有限,他這一夜要在車上過了。 家住德州市禹城縣的張德貴今年種了11畝小麥,夏收后都囤在家里,不賣。 “這好比是我家的股票,現(xiàn)在出手就虧了。”張德貴說,今年村里人除了家里有事,比如孩子開學,賣掉一些麥之外,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出售。他的一位同伴此刻正為前一段在7角4分價位上全部賣出自家的6畝麥子而懊惱。 從2006年起,國家啟動對小麥的最低收購價預案——在麥收后的6—9月,由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在小麥主產區(qū)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6省執(zhí)行收購任務,通過托市收購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但托市收購后,糧價扶搖直上,引發(fā)了肉禽蛋等多項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觸動了今年的通脹警報。 “肉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國際市場糧價上漲帶動了國內市場糧價的上漲。”9月4日,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畢井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今年夏糧的豐收使決策層看到了平抑物價、制服通脹的希望。 如今,新一輪夏糧托市收購已臨近尾聲,在張德貴們持麥惜售的態(tài)勢下,通脹的平抑是否真能如人們所愿地實現(xiàn)呢? “今年的麥收沒有高潮” 按照發(fā)改委、財政部、農業(yè)部等部門制定的《200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zhí)行預案》,今年的托市收購價,白麥每市斤0.72元,紅麥、混合麥每市斤0.69元,與去年價位持平。 但截至8月31日,中儲糧按最低收購價累計收購的小麥只有2789.2萬噸,同比減少815.5萬噸。 “今年的小麥收購沒有高潮。”山東省德州國家糧食儲備庫負責人張國強說。這個國儲庫去年承擔了托市收購任務,今年為此又清出了3000多萬斤的庫容,但小麥竟然收不上來了。 “農民惜售的現(xiàn)象不只在山東,在安徽、河南等小麥主產區(qū)也很普遍。”北京東方艾格農業(yè)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說。 這是因為去年的經歷讓張德貴們長了教訓。2006年初,小麥價格面臨著很大的下行壓力,托市收購制度的實行確實托起了小麥價格,避免了谷賤傷農。 但之后發(fā)生的事情有點出人意料。在托市收購之初,看到政策利好的農民將大量小麥出售給中儲糧各地分公司及其委托收購點,甚至連口糧都賣了,然后農民再從市場上把糧食買回,因為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 2006年,中儲糧共收購了4130萬噸小麥,占小麥總產量的40%,但之后,市場小麥卻出現(xiàn)供應空前緊張的局面。 “去年10月份市場上一粒糧食也沒有。”中糧魯?shù)鹿静少彶拷浝砀咝卤f。麥收后20天,德州地區(qū)小麥的市場價格已經高于托市收購價,到了10月,平均價達到8角,高出歷年價格1角,以7角2左右賣掉了小麥的張德貴們看到8角多的市場價格,都后悔不迭。 “裝卸一車小麥要兩天” 按照托市收購預案要求,中儲糧托市收購的小麥,要在糧食批發(fā)市場或網上公開競價銷售。但在迄今為止的39次拍賣之后,出庫進入市場的小麥僅占去年托市收購總量的53%——中儲糧手中還存著大量小麥。 托市小麥的拍賣底價都高于當初的最低收購價。“2006年出庫小麥定價較高,首次拍賣后麥價并沒有回落,而是繼續(xù)上揚。”馬文峰說。 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jù)政策,中儲糧除收購小麥所需貸款由農發(fā)行足額發(fā)放外,收購費用為每斤2.5分,另外,臨時存儲小麥保管費用補貼標準為每斤4分/年。中儲糧收購糧食量越大,企業(yè)得到的財政補貼就越多,一旦糧食出庫,這部分收益就沒有了。為了保住保管費用,以獲得更大收益,儲存托市糧的各地糧庫有極大的動力存糧。 為此,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又在2006年12月聯(lián)合出臺了《國家臨時存儲糧食銷售辦法》,安排臨時存儲糧在糧食批發(fā)市場上常年常時公開競價銷售,保證市場供應。 但參與托市收購糧拍賣的一些企業(yè)發(fā)現(xiàn),競拍到小麥之后,糧食出庫又成了一個大問題。 “錢交了,兩個月也見不到糧食”。中糧魯?shù)碌母笨偨浝砝罴颐裾f,當企業(yè)競價拍到糧食之后,必須以現(xiàn)款方式一次付清小麥款,出庫的時候還要向糧庫繳納每噸30元的“出庫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一些糧庫不愿出庫小麥,往往只派一兩名裝卸工搬運糧食,一車小麥要裝卸整整兩天。還有的則幾家糧庫聯(lián)手,乙?guī)旄偱募讕斐鰩斓男←湥儋u給甲庫——緊俏的小麥在市場上轉了一圈以后又回到了庫里,甚至還有自拍自買的。 托市鏈條上的利益分成 中儲糧只負責執(zhí)行托市收購政策,并不是收購后的直接“管家”,它委托各地國有糧食流通企業(yè)代收代儲。這對于處在改革陣痛中的糧食系統(tǒng)來說,是一次新的機會。 在托市收購中,收購費用來自農發(fā)行貸款,倉儲保管費用由中央財政支付,因此只要滿足了一定的倉儲、檢驗以及信用條件后,各糧庫就能從中儲糧攬到一單獲利豐厚的生意。“托市收購救活了糧食系統(tǒng)的很多人。”在糧食系統(tǒng)工作了30年的張國強說。 能夠得到托市收購任務的企業(yè),還包括一些原國有糧食系統(tǒng)職工實際控制的企業(yè)。承擔托市收購任務的德州市糧油收儲公司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已經改制,除了在德州市擁有一個大庫以外,公司今年又收購了三個鄉(xiāng)糧站的四個糧庫。一位知情人透露說,去年在托市小麥競拍中,這家公司以關聯(lián)企業(yè)的名義拍到托市收購的小麥,這批小麥后來讓公司獲利頗豐。 在德州平原縣,一位從鄉(xiāng)糧站內退的職工說,自己也從鄉(xiāng)糧站得到了一部分托市收購的計劃。“糧站過去欠我的工資和醫(yī)療費,現(xiàn)在就算借著托市收購給我個機會。”他說。 那么,制度設計中原本的主要受益者——農民的獲益又如何呢? 有專家認為,根據(jù)國際經驗,實行最低收購價制度,政府投入的資金中,真正被農民獲得的只有25%,其余部分全被流通環(huán)節(jié)拿走了。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所所長吳志華等人的調查結論是,無論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國家收購企業(yè)、經紀人、種糧農戶在出售糧食的收益分享比例上基本上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比例,大體在2:5:3。 由于獲益有限,部分農戶改種了其它作物。鄭州商品交易所今年5月對小麥主產區(qū)11個地市所作的調查發(fā)現(xiàn),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的小麥播種面積普遍減少,只是由于單產提高,總產量才與去年持平或略高。而種植小麥的農戶也不愿意再出現(xiàn)去年小麥市場價高企,但是自己手中無糧的局面,普遍持麥惜售。 不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現(xiàn)在的預期通貨膨脹率并不高,雖然真實利率仍然偏低,但偏低的幅度遠小于小規(guī)模存糧的成本,農民存糧的動機并不強烈。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院產業(yè)所的藍海濤博士說,流通環(huán)節(jié)獲益較多,農民受益增加有限的現(xiàn)實已引起決策層的注意,但要設計出一個兼顧糧價穩(wěn)定和農民增收的制度,難度不小。目前可以做的是引入其他有資格的糧食流通和生產企業(yè),共同參與托市收購,通過競爭降低儲備費用。 一位糧商說,自己也拿不準小麥最高價在哪里。糧販以7角8分的價格從農戶手里收到小麥,以7角9分5厘賣給他,他以8角5厘的價格拋出小麥,清出庫容收購即將上市的玉米。比起小麥,玉米的獲利空間可能更大。 那些大糧庫也在等待今年的盈利機會,德州國家糧食儲備庫已經儲備了1700萬斤優(yōu)質麥,去年這個糧庫從每斤優(yōu)質麥里獲利1角3分。9月5日,中儲糧德州直屬庫也以8角1分的價格收購市場上的小麥。而德州地區(qū)目前的普通小麥市場價格,也在8角以上波動,最高已上到8角3分。 “這個價我也不賣!”9月6日清晨,卸完小麥的張德貴說。跑這一趟運輸,露宿一夜,他的收入是100多元。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