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氣候談判倒逼 中國重置能源結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00:05 中國經營報
一向在APEC很少拋頭露面的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這一次意外地出現在悉尼。在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隨行人員中,這位中國節能減排的“執行官”位列第二,排在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之后。此時此地,一場“全球氣候談判”剛剛拉開帷幕,在這場大國外交的角逐中,中國地位微妙。 規定發達國家減排指標的《京都議定書》將在2012年到期,全球氣候談判重新擺上桌面,而中國將再一次不可避免地參與到這場全球博弈當中,以煤炭為基礎的能源結構,將成為中國難以繞過的命題。 發達國家施壓 “由于發達國家的排放量受限于《京都議定書》,‘后京都時代’是他們主導世界氣候話語權的最佳機會,換言之,發達國家希望借APEC預熱,以期盡快展開一場新的談判,將發展中國家都納入全球減排框架。”科技部全球環境辦公室副主任呂學都判斷。在此議題上,APEC正在成為全球氣候談判的圓桌。 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將于2012年到期,新的減排計劃尚未敲定,這恰是一直在減排問題上持不合作態度的發達國家態度突然逆轉的原因所在。顯然,發達國家試圖在正在逼近的“氣候談判”中占據主動。 東道主澳大利亞表現得尤其高調。9月2日當天,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宣布澳政府將向“亞太清潔發展和氣候伙伴計劃”再次捐資5000萬澳元;美國總統布什在赴澳前就透露,美國積極尋求與其他20國領導人達成減排方面的協議。 作為主要能源消耗國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從來沒有感受到如此巨大的來自發達國家的減排壓力,而現實也確實嚴峻。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創造價值1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能源結構調整 “我國目前能源消費結構中70%還是煤炭,這樣的能源結構會給我國帶來很大的壓力,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在不久前閉幕的2007年全球太陽能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陳德銘一針見血地指出。根據發改委制定的《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未來5年煤炭仍將是中國消費的主要能源。 這一問題深深困擾著發改委,作為中國主管“減排”工作的機構,主任馬凱在悉尼出現,無疑暗示著面對來自發達國家的壓力,中國將有所動作。 “雖然中國不承諾量化的減排目標,但在減排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國在國際談判的氛圍中應該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應該有所承諾。”馬凱在赴澳前亮明了態度。 此后兩天,也就是9月4日,國家發改委頒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繼《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之后,對指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又一綱領性文件。 “要逐步提高優質清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整體能源消費量的比例要從目前的8%提高到2020年的15%。”《規劃》中明確指出。 “這一《規劃》的推出似乎在向發達國家明示,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態度是負責任的。”呂學都對記者說。 暗奪話語權 “可見,對于中國而言,與其將‘后京都時代’視為壓力,倒不如視其為機遇更為合適。這個機遇就在于通過發展新能源,促使中國擺脫高能耗、高污染的發展路徑。”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的龐軍博士專門研究氣候問題。 在節能減排的號召下,中國開始為奪得下一輪氣候談判的話語權暗下工夫。 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執行主任科林·赫塞爾廷表示,中國已表示將在APEC本次會議上提出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網絡的倡議,這一系列建議都可能作為亞太經合組織應對氣候變化的框架共識,最終成為全球框架的有機組成部分。 來自外交部的消息稱,為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對外工作,外交部于近日成立了應對氣候變化對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參與有關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原駐坦桑尼亞大使于慶泰擔任組長。 龐軍興奮地對記者說:“這為未來的氣候談判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已經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了。”中國經營報記者:朱力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