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廣東制造:利潤盡頭與冷酷現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16:31 南方都市報
廣東制造:利潤盡頭與冷酷現狀 外商壓價、原料漲價、民工荒、環境代價……單靠成本優勢打天下的日子快到頭了 風波·中國制造之廣東調查 雖然中美玩具廠是佛山市南海區官窯鎮的鎮辦企業,但8月14日,其拒絕記者采訪的理由是,美泰公司打過招呼,不要接受記者的采訪。 美泰號稱全球最大的玩具商,中美玩具廠和它的關系是“來料加工”。 這個小小的細節反映的是,中國玩具制造業對跨國公司有著很大的依賴性,這一依賴性決定了中國玩具制造業的脆弱性,因此,佛山市利達玩具公司真正當家人張樹鴻,在96.7萬件塑料玩具被美泰召回后,選擇了自殺。 “利達事件看起來偶然,實際上很普遍。玩具都是國外設計的,加工好了后,直接銷往國外,我們只完成一個生產的環節,那么,在原材料上漲、跨國公司壓價的情況下,誰都會選擇價格最低的原材料。”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說。 而中國玩具制造業缺乏自主創新的現狀正是國內制造業的普遍情況,最近,商務部透露:中國制造的貿易方式有50%以上是加工貿易。 脆弱的優勢 沒有知識產權,無法討價還價。價格低廉一方面為“中國制造”迅速占領國際市場提供了優勢,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連綿不斷的貿易戰 汕頭的玩具商陳東(化名)沒有丁力這么宏觀而高端的認識,但他的切身體會是:即使是仿制玩具,其境遇也要比單純的來料加工或者來樣加工要好。 陳東的玩具廠有200多名工人,這在“國際玩具城”汕頭是比較普遍的規模,生產模式也是普遍的“來樣加工”。但像他這樣規模的玩具廠,還不能像“利達”、“中美”這樣的玩具公司,可以直接和外商對話。他們只能通過香港玩具行與跨國公司發生關系。 香港玩具行最早也是玩具公司,但隨著內地玩具制造業的發展,他們逐漸收縮生產規模,漸漸變成“接訂單,分發給下游公司”的中間商了。 作為玩具產業鏈上一個尷尬的環節,陳東倍感“沒有知識產權”的痛苦:“他們(指外商)有知識產權,不給你做,還可以給別人做,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和外商討價還價。” 外商壓價,再加上勞動成本、土地、資源的使用成本低廉,導致中國制造的價格低廉,這一方面為“中國制造”迅速占領國際市場提供了優勢,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連綿不斷的貿易戰。 早在3月以來,中國生產并銷往國外市場的牙膏、用于生產寵物食品的進口麥粉等食品,被檢測含有有害化學成分,中國制造的輪胎在美國因釀成致命車禍而遭到起訴,6-8月份,美國連續幾次在世界范圍內召回中國玩具2020萬件。 這一系列事件,使得國際社會對中國制產品安全普遍質疑。一些國家先后對海水養殖品、牙膏等多種中國產品下達了入關禁令。7月下旬,歐盟消費者權益保護事務委員麥格麗娜·庫涅娃在參觀了中國一個國家級玩具檢測中心和一家人偶玩具廠后表示,如果中國不采取行動提高產品制造標準,她準備下達阻止中國商品進入歐洲市場的禁令。 “中國加入WTO這么多年了,大軍團殺出去也有很多年了,中國制造業對其他國家制造業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現在應該是一個反映期。既然競爭全球化了,有矛盾、沖突,有競爭是正常的。”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說,“但另一方面,中國產品的質量確實存在進一步提高的空間,管理也要跟上去。” “被召回的2000多萬件玩具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國自己的設計問題。另外,在含鉛量超標的玩具中,一部分是達到了美國的舊標準的,但是今年5月份,美國出臺了一個新的玩具標準。所以責任并不都在中國。”廣東省玩具協會副會長李卓明說,但他同時坦承:不能說我們沒有一點責任。 透不過氣的成本 外商壓價、原料漲價、民工荒,廣東加工企業大嘆其苦,甚至被迫以“偷稅”和“壓榨”實現生存 在陳東看來,玩具制造商不能保證原材料質量,甚至被指責沒有人權,都是跨國公司的“逼的”,“他們的價格已經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了。” 陳直言自己只能通過“偷稅漏稅”、“壓榨工人”實現生存。 據了解,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跨國公司會委托公證行,雇傭內地的大學生檢查玩具制造公司,檢查的內容有:一、社會責任方面的(如工人工資有沒有達到當地最低標準線,每天、每周加班時間有沒有超過規定的時間,多少工人住一個房間等等);二、防恐方面的;三、質量方面的。每次檢驗,玩具公司都要支付幾千元的費用,“一批訂單要檢驗十幾次。” “社會責任方面的指標,國內的公司肯定達不到,所以只有送紅包給檢驗員。”陳東說。 陳的話在佛山陶瓷行業一位人士那里得到佐證,“工人平均工資、保險、勞動時間等,我們能達到西方要求的非常之少。”他認為如果外商在此方面加強限制將會使產品成本更趨上升。 去年,一名檢驗員悄悄進入陳東的工廠,了解到一名工人還差一個月才滿16周歲,于是,以雇傭童工為由,罰款4萬元,經討價還價降到2萬元,“沒辦法,跨國公司不給你解釋的機會,如果他們知道的話,幾百萬元的訂單就沒了”。 按照規定,每批貨都要檢驗,每次兩三名檢驗員,玩具公司都要給紅包,否則就以質量不合格為由,不準出口,玩具公司還要遭受不能按時交貨的罰款。一般為1000美金。 玩具制造企業除了遭受下游的壓力外,還要承受來自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近年來,塑料、銅、錫、包裝材料等玩具生產材料紛紛漲價。陳東生產的是電子塑料玩具,他的原材料,去年比前年漲14%,今年比去年漲10%。 廣東省玩具協會副會長李卓明透露,隨著勞動成本、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人民幣增值等原因,玩具的平均生產成本比2005年增加40%-50%。所以,有些玩具利潤尚可,而有些根本沒有利潤,但是為了維持工廠的正常運轉,不能解雇工人,所以即使不賺錢的訂單也不得不接。 “最近我們建議玩具廠家,沒有利潤空間的訂單不要接,接了就要保證質量。”李卓明說。 因此,在上下游合力之下,玩具制造企業要保持利潤,辦法只有3條:一是采購原材料時,選擇報價低的企業;二是偷稅漏稅,據稱,有百分七八十的公司都這樣做;三是榨取工人的勞動,延長工時,降低計價標準。 過去每月休息2天,一個月加班半個月,現在沒有休息日了。在汕頭,工人一天工作12小時,工資為42元,一個月1260元。如果計件,工作量將更大,工作時間更長。旺季時,經常通宵加班,第二天休息一兩個小時,繼續工作。即使這樣,一個工人一個月也只能掙到1500元的工資(幾乎每年夏天,媒體上都會有珠三角工廠工人因長時間加班導致猝死的報道)。 近年來,連年發生的民工荒現象,正是勞動力廉價和民工權益不受保護的惡果。 “現在每個工廠都缺工,有時候接了訂單,沒工人干。現在,連老頭老太太都招,最大的女工50歲,以前小學沒畢業的,還不要。”陳東說。 廣州海珠區瑞寶村,聚集大量制衣廠,高峰時這個城中村內的流動人口高達5萬多人。但是,“招工難”如今困擾著這里的大小制衣廠。“缺人啊!我們工廠的機器只有一半在開工。”8月28日下午,廣州海珠區瑞寶村鑫隆制衣廠的陳老板對記者說,而就在他工廠門口的河涌邊,自發形成了“招工一條街”,不足300米的人行道上,居然擠著一百多家招工的廠家。 “不是我們不想給工人高工資,是實在給不起。現在房租、人工成本越來越高,而接單價格卻不斷在往下壓,錢越來越難賺了!”陳無奈地說,“當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鐘,實在做不下去了,再關門吧。” 成本優勢喪失正使珠三角制造業面臨危機。今年上半年,惠州輸美電視機貨值僅6091萬美元,同比去年的1.6億美元下降62%。惠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電產品檢驗科負責人認為,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電視生產企業大部分擁有自己的專利,而我國的生產企業在專利開發的競爭上已經遠遠落后于自己的鄰居。這種差距同樣也體現在我國與歐美等國的生產企業上。 這位負責人說,“國外大公司之間還有一些專利交叉許可,而中國企業普遍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了知識產權,出口主要依賴自己的成本優勢。一旦成本上升,這種優勢將大大削弱。” 冷酷的現實 貿易戰、民工荒、環境污染,中國制造業飛速發展背后往往以犧牲環境、犧牲資源為代價,甚至犧牲了一代勞動力 《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報告2005》顯示,在“中國制造”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生態退化也日益加劇。有些地方,由制造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已從陸地蔓延到近海水域,從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從一般污染物擴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已經形成點源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排放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復合的態勢。在有些區域和流域范圍已出現大氣、水體、土壤污染相互作用的格局,對生態系統、 但長期以來,單純追求GDP增長率的各地方政府,在環保、資源、勞動力的代價方面的考慮甚少。例如內地某省,幾乎每個縣市都在珠三角設有招商引資的辦事處,派專人負責招商引資,他們提出來的優惠條件仍然是土地價格和工人工資比珠三角便宜。 所以,想要實現李卓明“一定要從加工貿易轉向做自己的品牌,自己掌握市場的定價主動權”的良好愿望,并不簡單。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丁力也認為,目前, 目前,中國工業,大多數領域,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單位勞動者創造財富的能力比較低。近年來,國家發展重化工業,投入很大資本,但這種以資本取代勞動的投資方式,其單位資本創造財富的能力仍然低下,這就是資本密集型企業。 “只有勞動生產力、資本生產力高的企業,才叫技術密集型企業。但中國缺少的就是技術密集型企業。”丁力說。 然而現實環境恐怕也令丁力感到無奈,他說,中國目前的土壤還是適合勞動密集型企業,“你要是在這個土壤搞自主創新,有時候是自己找死。創新了能不能得到保護?社會能不能提供相應人才?產品是否被消費者認可?最后,還有能不能收回投資等等問題”。 在當下中國,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玩具制造商陳東甚至認為,國內玩具制造廠應該走仿制的路子。 因此,要自主創新,必先“創新企業的生存環境”。 拿什么拯救利潤 以玩具制造企業為例,近年來,塑料、銅、錫、包裝材料等玩具生產材料紛紛漲價。汕頭某玩具商的電子塑料玩具原材料價格,去年比前年漲14%,今年比去年漲10%。 廣東省玩具協會副會長李卓明透露,隨著勞動成本、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人民幣增值等原因,玩具的平均生產成本比2005年增加40%-50%。 因此,在上下游合力之下,玩具制造企業要保持利潤,辦法只有3條:一是采購原材料時,選擇報價低的企業;二是偷稅漏稅,據稱,有百分七八十的公司都這樣做;三是榨取工人的勞動,延長工時,降低計價標準。 統籌:本報記者 賈云勇 采寫:本報記者 鮑小東 游星宇 黃梅林 宋苑丹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