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后改革開放時代論壇 從開放到規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1日 02:08 財經時報
編者按:如果從1978年改革開放算起,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近30年的歷史。30年后的今天,中國的改革進入了一個什么時代,它的特征是什么?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哪里?中國企業在這一時代迎來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財經時報》近日邀請研究“后改革開放時代”的領軍人物——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陳乃醒主任、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教授、對外經貿大學賈保華教授共同探討這一話題,全面為讀者帶來“后改革開放時代”的全新解讀。 陳乃醒:對企業的規范只能比實際高半步 本報實習記者 姬岳洪 《財經時報》:您為何提出“后改革開放時代”這一說法? 陳乃醒:所謂“后改革開放時代”,簡單的來講,就是指中國的改革開放已從建立市場經濟為主要取向的政策調整,轉向為以立法為主的市場規范時代。 經過20多年的改革,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基本上已經建立。國際上已有很多國家承認我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所以,我們應該走入了一個不同的改革開放時代,有了新的任務和目標。過去的改革開放它是一種創新和創造,凡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都在改革之列,凡是阻礙經濟發展的都在改革之列,現在我們已經基本開放,在這種情況下,目標手段變成了規范。 過去是政策為主,政府發一個紅頭文件讓大家去執行,在新的體制下國家應出臺大量的法律來規范。 《財經時報》:鄧小平提出“堅持改革開放一百年不動搖”,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走過不到30年的發展歷程,您在此時提出這一概念,有學者認為這一論斷有淡化改革開放重要性的傾向,您怎么看? 陳乃醒:那倒未必!昂蟾母镩_放時代”實際上是改革開放的繼續,是階段性的劃分,改革開放并沒走到頭。近階段我們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過去通過政策調整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市場經濟已經通過改革完成了,我們便有了新的目標和任務:規范市場,進一步來使市場競爭更加有序化,防止企業惡性競爭等。 政策和規范是相輔相存,法律是具有長遠性,政策是臨時性的,這個并不矛盾。規范也是改革,而且是另一種深化了的改革。小平同志雖然不能夠預計將來的發展問題,但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仍然沒有脫離小平同志的大思路、大戰略。仍然沒有淡化,仍然需要改革。 《財經時報》:“后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對企業來說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企業家們應做什么調整和準備? 陳乃醒:目前,國家對企業的管理主要通過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還有,有時表現很強烈,不過比過去來說越來越少。事實上,經過大家摸索之后,證明規范的發展是比較好的一個模式。規范好了才是機遇,在規范的情況下,企業對生產標準就好把握。 同時,國內外市場連接起來后,我們面臨了新的領域和問題需要補充學習。如知識產權問題、技術標準問題,我們面臨國際市場生疏的競爭要盡快適應。對于非關稅壁壘增加,比如進口標準、綠色環保等各種標準進行的貿易限制要謹慎。當然規范定的標準高了,技術水平沒有做出來,很多企業就要“死”去,將導致幾千萬的人失業。小平談改革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螺旋型的發展,一步步深入”。 中國的企業家很聰明,只要政策開一個縫,民企家們就知道怎么去調整。比如,最近新政策規定了我們可以到香港去投資,只要這個縫一開,利用這個政策進行的投資馬上就上馬了。 《財經時報》:“后改革開放時代”中國的企業如何實現在國際化下的對接? 陳乃醒:對接首先要看自己是一個什么水平,并不是國際化就要求大家都一樣。國家化是指大家在國際市場自由競爭,而且相互要融合,包括文化的融合、產品的自由競爭和相互的融通和諒解。首先我們要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使國外消費者認識中國。產品是起點,產品多了以后,陸續在醫療、衛生包括我們的文化上著手,進而讓外國人對中國產生一個整體的認識。 國際化包括我們的思想理念國際化、文化傳統的國際化。如果在國際化過程中丟掉我們的根,光出口一點產品和資本那是很可悲的。 《財經時報》:“后改革開放時代”的規范本身有沒有暴露的問題?如果有,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應對? 陳乃醒:問題肯定有,而且很嚴重。規范的標準太高,脫離實際,政策壁壘太高。比如我們的出口退稅政策,一旦限制中小企業,那將是幾十萬上千萬人的失業問題,這將是非常危險的是事情。 前進半步是合理的。讓規范比實際高半步,使企業努力能夠達到。否則,規范過高企業就會倒閉,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一句話:規范不能夠下猛藥,要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我們聽信外國的太多,不應按西方的調子跳舞。我們一定要堅持發展中國家、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實際來規范。至于出現一些摩擦,無論你怎么做也會有,因為國外有人天生就看不慣你,要把貿易問題政治化,要遏制你,要造謠。 《財經時報》:您認為中國政府在設立規范上的立場應該是怎么樣的? 陳乃醒:中國政府應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不能夠按照西方的思維方式走,不然那將面臨多少企業倒閉?最近,美國一千多個經濟學家給國會寫信,反對他們搞貿易保護主義,這就是經濟學家看問題的理性。他們能夠從經濟的角度看問題,從自由貿易而不是單純的從政治上看。 現在我們的政府就害怕外國人講中國人的壞話,這是自信心不足。標準高去遷就外國人就能夠搞好關系,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幾千萬人失業那才是問題。現在的農村是無工不穩,如果我們的工業不發展,農民失業走回頭路是不行的。無論什么規范都要從實際出發,都要從我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發,從發展中國家實際出發。 《財經時報》:國外的規范經驗對“后改革開放時代”是否有借鑒意義? 陳乃醒:應該借鑒,不過不能夠完全按照老歐洲的那條路走。不能夠通過規范束縛了我們創新的手腳。高福利下的歐洲法律太多,束縛了人們的創新精神。法律從方方面面捆住了人們的手腳,你只要動一步就違反了法律。 對于我國來講,規范的時候法律要有,但不可過多。把基本的問題定下來就行,比如把所有制的問題、勞動權力、經營權力、投資自由的基本問題定了,具體怎么做,應給人自由的空間。按發達國家的標準,脫離我們的實際,影響幾百萬人就業問題,這就是很大的問題。我們通過我們的法律規范來規范我們自己人失業,這是好法律和好政策嗎?不是好政策。國外媒體炒一個事情我們就談一個什么問題,某些部門簡直就成了美國輿論的辦事處了。 《財經時報》:您預計在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代表大會上,會提出“后改革開放時代”的方向在哪里? 陳乃醒:整個風向不會變。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的講話已經將十 七大的調子定了: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思想解放,堅持社會主義。整個后改革開發時代的市場規范依然還是要解放思想、創新,還是要從發展中國家出發,不能夠無目的的規范。規范的目的是促進發展,不能幫外國人遏制中國人。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