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的草原,到處充滿生機和活力。內蒙古2400多萬各族群眾翹首企盼的盛典———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于8月8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隆重召開,中央代表團帶著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關懷,參加了慶祝活動。在迎接大慶到來的日子里,在感受身邊日新月異變化的同時,內蒙古各族群眾充分體會到黨的民族政策在內蒙古自治區成功實踐。
經濟發展日新月異
過去的5年里,內蒙古的生產總值由1200億元躍至2006年的4790億元,經濟增長速度連續數年位居全國第一。經濟總量由全國排名第23位躍升至第17位。2006年,全區財政總收入達到712.9億元,人均一般財政收入列全國第11位。能源、化工、冶金、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和高新技術產業等六大優勢特色產業成為支撐全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目前,全區有鄂爾多斯、蒙牛、伊利、草原興發等17個中國馳名商標。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6年的10358元,年均增長7.2%;全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06年的3342元,年均增長6.5%。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內蒙古經濟快速發展的三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初步完成工業化初期積累,成為人才、資本要素的流入區;二是經濟自主增長機制基本形成;三是六大特色產業構筑內蒙古工業發展的框架。這三個特點表明,內蒙古的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金融支持日見成效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支持助推了內蒙古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金融組織體系日臻完善。1946年東蒙銀行成立。1948年6月內蒙古人民銀行成立,1951年3月正式并入中國人民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一級分行。1954年3月,原綏遠省分行并入內蒙古分行,內蒙古自治區統一的金融事業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民族自治理論的光輝照耀下,不斷成長壯大。2003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內蒙古銀監局成立,履行對全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職責。2004年,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內蒙古監管局和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內蒙古監管局成立,分別履行對全區保險業和證券業監管職責。與此同時,交通、華夏、招商、浦發、民生、中信、中國銀聯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相繼在內蒙古設立了分支機構。至此,內蒙古建立了以人民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行使監管職能,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包括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內的種類齊全、功能互補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至2006年末,全區金融機構總資產4200多億元,各項存款4037億元,人均存款達到9592元,分別是1978年末的239倍、684倍。信貸結構不斷優化。60%以上的新增貸款投向了能源、交通、電力、農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勢行業,促進了自治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至2006年末,全區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農牧業貸款192.1億元,是1978年末的43.9倍,年均增長14.5%;人民銀行發放支農再貸款500多億元,發行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專項中央銀行票據16.3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和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全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42元,由2002年的全國第22位升至第16位;發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7.13億元,支持了7.16萬名下崗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發放助學貸款2.5億元,支持34.2萬名貧困學生進入了大學;加強貿易外匯管理和口岸金融建設,與俄蒙毗鄰地區商業銀行建立了25個賬戶行關系,支持了自治區涉外經濟發展和企業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實施,營造了良好的金融外匯服務環境。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變化,生動地反映了內蒙古自治區60年來經濟金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發展勢頭,將使內蒙古經濟真正走向又好又快的發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