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三次革命 城商行蝶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01:35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賀江兵 北京報道 三年前還是中國銀行業中最接近破產的城市商業銀行,如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的上市,以及杭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商行的即將上市,昔日的“麻雀”已經變成了“鳳凰”。 三次革命 中國城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城商行)的改革與發展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5年,“城市信用社改造為城市商業銀行,初步建立現代商業銀行運行框架”,業界稱之為中國城商行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2004年6月起,城商行按照銀監會的要求,開始大規模重組整合,這被稱作其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而從2007年7月起,由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首開先例的城商行上市,無疑標志著城商行的發展已經掀開了新的篇章。 城市商業銀行是經國務院批準,在部分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起來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城市私營、個體經濟的蓬勃興起,城市信用社發展加速。1994年底,全國共有城市信用合作社5200家,但存在規模小、資金成本高、股權結構不合理、內控體制不健全等問題,經營風險日益顯現和突出。1995年國務院決定組建城市合作銀行,1997年統一更名為城市商業銀行。 由于城商行在經營管理中受到地方政府極大干預,加之歷史包袱沉重,在城商行發展的第一階段,最嚴重的時候,城商行的不良貸款率高達34.32%。2004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36%。 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銀監會于2004年下發了《城市商業銀行監管與發展綱要》,要求到2006年底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巴塞爾委員會規定的8%的最低標準,并在2008年年底前,分階段完成不良貸款的撥備。銀監會多次強調:今年將解決部分風險較高的省會城市商業銀行的風險問題,對于風險狀況不斷惡化、地方政府無力或無意救助的,要研究其市場退出問題。 由于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權限上收,城商行是地方政府能夠掌控的惟一銀行。為保住城商行這個稀缺的金融牌照,地方政府都出手援助了城商行,比如對城商行的不良貸款進行置換、協助清理不良貸款、注入資金等。部分省份把轄內的城商行和城市信用社聯合重組成為省級城市商業銀行,比如安徽把省內的6家城商行和7家城信社整合成為“徽商銀行”、江蘇省把省內的10家城商行整合成了江蘇銀行。《華夏時報》獲悉,吉林省和陜西省也即將采取類似的辦法整合轄內的城商行,以組建省級城市商業銀行。 通過多方努力,城市商業銀行在資產規模、資產質量、經營業績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的發展。2006年,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實現利潤136億元,資本充足率達8.48%,資本充足率在8%以上的城商行達75家,不良貸款率降至4.8%。城商行資產總額為2.57萬億元,占全國銀行類金融機構總資產的5.85%;負債總額為2.45萬億元,占全國銀行類金融機構總負債的5.87%。南京、寧波、杭州、上海等9家城商行已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 關鍵的5年 業內人士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城商行發展進入第三個階段標志著城商行正在朝良性方向發展,其主要標志有三個:安徽省內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整合成“徽商銀行”;上海銀行和北京銀行實現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最耀眼的是最近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成功上市。 徽商銀行發展規劃部總經理邵赤平對本報表示,未來3到5年是城商行發展至關重要的時期,“5年后,全國城商行中較好的可能有30-40家”。在他看來,經過整合重組,部分城商行將被合并或兼并,其余的城商行將會發展成較小的社區銀行。此前,曾經分管城商行工作的原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提出過城商行發展規劃目標,銀監會要求城商行到2008年,整體要具備現代金融企業的雛形;到2012年,城商行要全部建成現代金融企業。所謂的現代金融企業可以理解成像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那樣的上市公司,而今后的5年則是城商行發展的關鍵期。 《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報告》主要參與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研究員也持類似看法。邵赤平和劉煜輝對城商行發展均持樂觀態度,他們向本報介紹,這幾年城商行財務狀況得到改善、不良貸款占比大幅下降、資本充足率提升,城商行正在朝良性方向發展。銀監會提供的數據印證了他們的觀點,截至2007年3月末,全國113家城商行合計資產總額26806億元,其中貸款余額14606億元;按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余額660億元,占比下降到4.52%;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8.67%,城商行的核心的平均指標達到巴塞爾協議和銀監會監管要求。各項指標比去年初更加好轉。 深層矛盾 城商行大多由當地城市信用社或者城市合作銀行整合而成,而城市信用社多由地方政府、基層人民銀行或各類經濟組織組建。 由于城商行與當地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給城商行改革與發展帶來一定的有利因素,但更多的是弊端。眾多的其他商業銀行人士認為,有地方政府“罩著”給城商行業務發展帶來很多好處,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下文要求財政資金、預算外資金和企事業單位的存款必須存在城市商業銀行,并且把代理業務也劃給了城商行。 身在城商行的內部人士也認為,這種支持是畸形的,城商行的發展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而不能依賴行政手段實現。 在邵赤平看來,城商行遇到的問題還是身份歧視問題。比如,監管部門對于城商行在監管上與股份制商業銀行一視同仁,但是在異地設置機構上則難得多。城商行在異地開辦業務同樣會受到社會和地方政府的“歧視”。 劉煜輝對城商行和地方政府關系提出了更尖銳的質疑。由于地方政府多是城商行的大股東,城商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多由地方政府委派。很多城商行的高管都是政府官員,而不是職業銀行家。政府官員的官僚作風和貪大求洋的風格很容易帶到城商行,把銀行機關化,銀行的高管和干部也講行政級別。 他表示,行政官員到銀行任高管的一個明顯的弊端是,行政官員喜歡追求大規模和大塊頭,這跟商業銀行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是難以調和的矛盾。“銀行規模大了,風險控制不好,虧損嚴重,這些銀行高管大多調回地方政府當官。” 由于城商行多由城信社轉變而來,人員素質整體不高,這對于現代商業銀行來說也是致命的硬傷,并且,這種狀況難以在短期內改善。 出路 劉煜輝認為,城商行首先要明晰產權,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重組城商行,地方政府盡量少的干預城商行的經營管理。如果政府真心想為城商行的改革與發展做點什么的話,那么就應該學習浙江省的各級政府。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另一方面城商行的股權向民營資本開放,讓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對于明晰產權十分有利。 在他看來,工、農、中、建、交升級成為國際化的大銀行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謀求全國化是合適的,113家城商行都謀求股份制商業銀行有些不切實際。城商行的特色就是小,優勢是為社區和中小企業服務,并不是越大越好。 他對城商行跨地區經營也持保留態度,他說,在浙江臺州市有泰隆、民泰、臺州等3家城市商業銀行,每家銀行都不大,但效益都很好。“在多年對城商行的競爭力排名中,我們發現一個規律,競爭力和效益好的城商行規模都不大。” 邵赤平也強調,城商行不能放棄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定位,隨著城商行發展壯大,這些城商行有放棄為中小企業和社區居民服務的傾向。 “引進戰略投資者對于城商行發展很重要,但是,必須要引進合適的戰略投資者。”據邵赤平介紹,徽商銀行正在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他們認為,戰略投資者必須能為城商行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在戰略制定、產品研發、管理能力的提升上都要有實質幫助。想成為徽商銀行海外戰略投資者的銀行很多,但至今未敲定。“銀監會已經取消成立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要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的硬性規定,這對城商行在談判中更有利。” 政策驅動 城商行今非昔比 本報記者 郭雪瑩 北京報道 從在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夾縫”中艱難生存,到如今兩家城商行已經上市、更多城商行籌備上市的銀行業“第三梯隊”,城商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隨著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在滬深兩地成功上市,城商行旋風正越刮越緊。 7月20日,徽商銀行以每股1.25元的底價拍賣32萬法人股,11家競買者在場上交鋒激烈,價格一路攀升,最后合肥一家冠名科技的企業以每股5.05元的高價成功買下。這個價格,足足高出了其資產凈值4倍以上。徽商銀行法人股高價拍賣,讓人們看到了城商行今非昔比的巨大變化。 為中小企業而生 銀監會今年6月份公布的2006年年報顯示,2003年,城商行的總資產為14621.7億元,所有者權益為499.1億元,稅前利潤為54.2億元。到2006年,總資產已達25937.9億元,所有者權益達1215.3億元,稅前利潤達180.9億元,分別提高了77%、143%、234%。而到今年3月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已上升到26806.4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5.8%。短短幾年,城商行從開始的蹣跚學步,到現今的一路小跑,進步的速度著實驚人。而在這巨大成就的背后,國家政策的扶持給了城商行很大的幫助。 城市商業銀行的前身是城市合作銀行。我國原有約5000家城市信用社,但大多城市信用社已失去合作性質,實際上已辦成小型商業銀行。為規避風險、形成規模,1995年,國務院決定在城市信用社清產核資的基礎上,通過吸收地方財政、企業入股組建城市合作銀行。其服務領域是,依照商業銀行經營原則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中小企業服務。1998年,城市合作銀行全部改名為城市商業銀行。 寧波銀行的成功上市,受這一政策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寧波銀行以“收益高、風險低”而著稱,是國內盈利能力最高的銀行之一。能有這樣的成就,與它一直以來致力于服務中小企業是分不開的。經過多年實踐,寧波銀行逐步形成了針對中小企業客戶的、比較完整的業務發展和客戶管理理念,構建有利于發展中小企業業務的組織架構、營銷體系和考核機制,通過對中小企業進行細分,選擇產品前景良好、主業突出的中小企業作為目標客戶,大力發展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中小企業客戶。同時,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授信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建立適應小企業業務發展的IT系統。正因如此,到2006年底,寧波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僅為0.33%,撥備覆蓋率卻達到405.28%,成為了獲批上市的首批城商行。 實現跨地域發展 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上市之后,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杭州市商業銀行、江蘇銀行也在積極籌備相關上市事宜。在此大背景下,城商行的股權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并不讓人奇怪。可以說,城商行在資本增值保值方面已經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而在擴大規模方面,城商行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籌劃。 從上海銀行籌建寧波分行、徽商銀行成立、沈陽市商業銀行參股其他城市商業銀行,到近期北京銀行在上海開設分行,城商行通過聯合、并購等方式,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從而實現其突破單個城市的限制,實現了跨區域發展。同時,銀監會也在政策上,對這一發展戰略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勵。 今年4月,在“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論壇第八次會議”上,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提出了城商行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08年基本具備現代金融企業雛形,到2012年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則表示,隨著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推進,許多城市商業銀行提出了拓展發展空間、實現跨區域發展的要求。對此,銀監會支持城商行,只要達到了相關監管指標,就可以跨區域發展。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也在第三屆“中國金融改革高層論壇”上透露,監管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商業銀行實現跨區域發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鼓勵城市商業銀行到縣城設立分支機構。 上海銀行研究部的張吉光博士則表示,銀監會在這次會議上也對城商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高要求。風險管理水平低是長期以來制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它使很多城商行的不良資產包袱沉重,發展舉步維艱。 若要實現不良貸款率控制在5%以下,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盡快改善這一狀況。 一是建立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架構,目前風險管理活動仍集中于傳統信貸領域,還不能做到對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全面覆蓋,離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要求相差甚遠。 二是提高風險管理技術,增強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開發量化模型,才能實現風險的動態監測和量化管理。 三是改善風險管理賴以開展的業務信息系統,豐富數據量,做到對風險的科學評價。四是引進風險管理人才,只有提高風險管理隊伍的質量,才能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上市打造 城商行核心競爭力 郭田勇 7月19日,城市商業銀行的領頭羊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率先發力順利上市。浙商銀行、北京銀行等“后續部隊”也處于厲兵秣馬之中。業務如何定位、如何拓展無疑是城商行上市之后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城商行業務如何定位 當前一談到中國經濟運行中的問題,流動性過剩無疑會成為首要的。的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將在我國宏觀經濟層面長期存在,這已成為各方共識,本人也不再贅述。但這里要說的是,在總量之外,當前還要特別注意流動性的結構失衡。這表現在,一方面大量社會資金在股市、房地產等熱點領域扎堆兒,不少銀行也競相“壘大戶”并為此不惜降低貸款標準,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難卻問題依舊。 據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組織對15個省市520余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認為金融機構不能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的占65%,企業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服務感到基本滿意的僅占30%,明確表示不滿意的竟占到47%。須知,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0%,創造了全國企業利稅總數的60%,解決了75%的就業機會,已經成為我國最活躍的經濟增長板塊。 因此,商業銀行適時調整信貸投向結構,將過剩的流動性用于大力開發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不僅能為中小企業和客戶雪中送炭,也有利于高儲蓄率的消化和流動性過剩的緩解。 在這方面,城市商業銀行可謂重任在肩。城商行的前身是城市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則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為支持個體、民營等中小經濟實體而成立的金融機構。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在各個中心城市組建城市商業銀行,業務核心是為中小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為何要提及上述問題呢?因為不少銀行在上市之后,隨著資本金的增加和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業務中心也會不斷上移,甚至有可能拋棄以前的一些小型客戶轉而去追逐一些大企業,而這無疑將使我國銀行業同質性問題愈發嚴重。 飲水思源,兩家城商行上市之后,切不可忘記這一初衷。 業務如何開拓? 其實,審視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總體狀況,從經營上看,城市商業銀行規模比較小,經營以中心城市為核心輻射周邊區域;從股權上看,股權相對較為分散,除地方政府外,還有企業參股、職工入股;從分布上看,東中西部城商行發展不均衡,銀行經營狀況由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金融生態環境不同等因素而產生地區性差異。 因此,兩家城商行上市之后,還需不斷進行業務創新和市場拓展,發揮銀行業第三梯隊領頭羊的作用,也為其他未上市銀行做出表率。 具體來說,首先,要處理好經營發展中流動性與盈利性的關系。在注重資產流動性的同時,還應提高資金的利用水平,通過多渠道投放資金及減少銀行內部的閑置資金數量等方式以提高盈利能力。 上市之后還需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推進金融產品創新。中間業務不僅是城商行也是中資銀行的薄弱環節,特別是隨著未來利差缺口的逐漸縮小和資本市場帶來的持續“脫媒”,發展中間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同時,要培訓專門人員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通過期權、掉期等套期保值業務的開展鎖定匯率風險,在國際金融戰場中守住陣地。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城商行創新能力的增強及創新產品的應用,勢必將改善銀行的收入結構、客戶結構和資產負債結構,增強銀行的競爭能力。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