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拉響境外中國企業和人員安全警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09:52 國際商報
編者按: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對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境外企業和人員的安全保障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上周,商務部、外交部聯合召開了全國對外經濟合作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以對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加強境外安全工作。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把脈當前的國際安全形勢,分析各類事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有的放矢的解決方案,吁請各界從以人為本的高度關注對外經濟合作安全。 4月24日,中原油田勘探局設在埃塞俄比亞東南部地區的項目組遭武裝分子襲擊并搶劫。襲擊造成中方9人死亡,7人被綁架。這起事件又一次凌厲地拉響了境外中國企業人員安全問題的警報。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特別是實施“走出去”以來,我國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得到發展,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從傳統的建筑行業發展到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合作方式靈活多樣,從單純提供勞務、設計施工發展到帶資承包;市場多元化得到加強,施工隊伍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商務部最新統計,截至2007年3月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達1732.1億美元,簽訂合同額2632.9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達424.1億美元,合同額469.2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8..3萬人;對外設計咨詢累計完成營業額達17.66億美元,簽訂合同額2..92億美元。 可以預料,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和我國“走出去”戰略的深入實施,必將有更多的中國企業踏出國門,在國際市場經受磨礪,一展英姿。同時,在恐怖主義活動猖獗的新形勢下,在我國境外市場不斷拓寬、境外工作人員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如何確保我國企業人員的境外安全,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會直接影響中國企業境外經營戰略和市場布局,也會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等多方面產生負面效應。 謹慎進入高危地區從中國外交部發布的信息來看,中國公民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遭遇的風險不盡相同。按照安全風險程度,可以將全世界大致劃分為3類地區:一類是最高危地區。如南亞的阿富汗和中東的巴以地區和伊拉克。在中東,美國深陷武裝占領泥潭,無力在短時間內扭轉伊拉克的混亂局勢,而巴以沖突、黎以沖突雖進入相對緩和期,但根本矛盾未見解決,且可能隨時激化。南亞的阿富汗將繼巴勒斯坦、伊拉克之后成為世界上最兇險的地區。恐怖襲擊、綁架、兇殺時有發生。專家提醒,對于上述區域,中國游客和商人當慎之又慎,如無特殊原因,不要前往。 次之的二類危險地帶是非洲、南美洲和俄羅斯。這里雖不像一類地區那樣危機遍地,但部分區域治安狀況不容樂觀。在南美,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等傳統治安混亂的地區難以迅速改觀,其國內治安狀況仍舊堪憂;非洲貧富差距較大,情況復雜,各國國情千差萬別;俄羅斯西部的光頭黨仍然猖獗,東部西伯利亞惡劣的工作環境仍然是最重要的安全威脅。 第三類則是歐美日韓和大洋洲,社會治安基本狀況較為穩定,相對最為安全,但中國游人當防范扒竊、偷盜和搶劫,盡量少去城市特殊區域。同時,這些地區也是勞務輸出“黑中介”活動中心點,偷渡、詐騙等犯罪行為高發。此外,南太平洋諸小島國,近年來動亂時有發生,某些還帶有排華性質,當小心提防。 認清“人禍”緣由關于境外中國企業人員遇險具體原因,撇開海難、車禍、病疫等“天災”不算,導致安全事件的“人禍”才是最讓人感覺不安的因素。針對中國企業人員的綁架、搶劫、毆打已不是個別偶然現象。總結近幾年的案例,背后的動機存在某些“規律”:訛取贖金:把中國人當作有錢人盛產石油的尼日利亞流行綁架外國石油工人。跟在尼的西方國家工人一樣,那里的中國工人也面臨被綁之虞。原來,貧困的當地武裝分子想靠綁架生財,在他們眼里,中國人和歐美人一樣都是有錢人。雖然綁架都以贖金換人的方式解決,但高贖金讓當地武裝分子更加躍躍欲試。 政治圖謀:拿中國人要挾政府中國公民在巴基斯坦遭遇的綁架襲擊多屬這種類型。這些綁架襲擊事件并非偶然,而是有著政治背景。中巴關系友好,為了要挾巴政府,恐怖分子就盯上了巴的“鐵哥們兒”,讓巴政府投鼠忌器。加之中國反恐態度堅決,恐怖分子也對中國有所仇視。 種族歧視:排擠和敵視外國人排外思潮和種族歧視也是造成中國人在境外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在俄羅斯,由一些15至20歲的俄羅斯少年組成的“光頭黨”,他們襲擊外國人的方式從來都是簡單粗暴。在俄的中國企業人員如果3個人上街,就會非常危險;如果有六七個人,就可能有人朝自己扔石頭;只有10個人以上,才能放心大膽地走在街上。 常規犯罪:中國人帶現金最好搶在南非等國家,中國企業人員遭搶事件頻頻發生。由于中國人有隨身攜帶現金的習慣,加之性格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遭搶劫后大都忍氣吞聲。還有的是因語言不通而放棄報案。由此給犯罪分子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象:中國人是最安全、也是最出貨的搶劫對象。 應當承認,許多境外中國企業盡管也意識到一定的安全風險,但是往往對威脅估計不足,或是在具體的應對措施上缺乏有效的手段。不少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經濟收入,輕安全投入”、“重施工進度,輕生產安全”等現象,在應對緊急情況和恐怖襲擊方面,防范意識、心理準備、物資準備、組織安排、應急措施等都顯得不夠。有些企業在進入一些國家和地區時,雖然與當地政府簽訂有由對方提供安全保衛的協定,可事實上,安全保衛不足的情況并不少見,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中方員工的安全問題難以保證。 防范措施是根本中原油田埃塞遇襲事件再次給我們一個沉重的警醒。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在當前全球恐怖事件屢屢發生,境外中國企業人員已經深受其害的嚴峻形勢下,提高境外中國企業及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加強安全保護工作,是維護國家利益,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需要,也是維護企業外派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需要。 以往每發生一起中國企業人員的境外安全事件,國內輿論總是要求政府應當承擔起法定的保障公民安全的義務,這自然是沒有錯的。事實上,近些年來,中國政府針對中國企業人員在境外的安全問題,無論是認識上,還是行動上,都可以說是給予了相當高的重視。中國外交部曾經制定了“五項機制”,即包括協調、預警、應急、服務以及磋商等機制在內的綜合性制度措施。應當說,近兩年來,這些機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來自政府外交部門的努力不能代替相關機構和企業自己的安全舉措。 為有力保障境外企業人員的安全,境外中國企業如何做到構建和諧安全的外部環境,我們認為,應當重點處理好以下兩大方面的關系: 第一,處理好與駐在國各方面的關系 ———與駐在國政府、警察建立良好聯系。通過企業項目組首先與當地政府、警察建立良好的聯系。取得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合作。 ———與駐在國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關系。與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有利于工作的順利實施,而且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有助于危機的化解。 ———與當地雇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在與當地雇員合作中,注意方式方法,盡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 ———與駐在國公民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尊重當地政府規定,尊重當地宗教信仰與當地居民友好相處。比如在伊斯蘭國家不飲酒,不買、賣酒,齋日期間不在公共場合抽煙或吃東西。 第二,加強與中國相關機構的聯系 ———到達駐在國后,應與項目組主管機構或負責人保持暢通的聯系,并定期向其匯報安全情況。 ———通過項目組與我國使(領)館或經商處取得聯系,及時通報情況。 ———在同一項目上一起工作的中國勞務人員之間建立良好關系,團結互助、互尊互愛,遇有危機事件發生時,共同努力排解。 ———牢記國內政府有關部門、外派經營公司、本人家庭的電話號碼,必要時可直接與其聯系。 總而言之,境外安全風險是客觀存在的、無法逃避的。只要中國人持續不斷地走出國門,安全事件就會有一個龐大的基數,不能奢望徹底杜絕。但是,只要我們正確識別風險,加強內外部安全防范工作,思想上重視,制度上健全,行動上落實,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恐怖襲擊和其他安全事故的發生。 駐坦桑尼亞使館經商處 宋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