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走出去:國有商行亮出跨國經營成績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06:16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劉敏 來自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的消息說,截至2006年底,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海外總資產已達到2268億元。目前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總額22.5萬億元中,其海外總資產約占資產總額的1%。 目前,我國有3家國有控股大銀行進入全球10大銀行之列。截至2006年底,國有商業銀行在日本、英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巴西、韓國等29個國家和香港地區開設有47家分行、機構和一些機構及代表處。可以說,這是我國政府積極鼓勵、支持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的一個“成績單”。 走出去,成為國際金融業大家族中一員,一直是中國大銀行的夢想。盡管我國銀行業的海外投資歷史可追溯至1917年,但直到目前為止,還基本上停留于1917年時的初期階段。此間大多數國有銀行在拓展國際市場和延伸海外經營空間時,基本上是單純依靠自身的力量設立海外機構。 然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上市、宏觀環境的變遷,特別是在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重組和改制上市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實施“走出去”跨國經營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事。 據聯合國2004年的一份世界投資報告披露,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早已超過韓國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對外投資規模,目的地多達16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型國有企業及民營大企業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主力軍,投資領域由以貿易和餐飲為主逐步拓寬到資源開發、境外加工貿易、電信、計算機等行業。 事實上,正是這些企業近年來的海外投資浪潮,為我國的銀行業走出去提供了良機。2005年上半年,我國企業成功參加的全球并購交易價值達165億美元。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隨著金融服務業的全面開放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等等因素,我國企業將加速實施“走出去”戰略。當日益增多的跨國公司海外業務的不斷擴展,其所需要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日趨頻繁、復雜,這就對國內銀行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確保客戶滿意度,銀行必然會追隨客戶的海外網絡建立跨境服務網絡,以提供結算、融資等全方位的貼身金融服務。 在企業“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跨國經營的企業對銀行的跨國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對目前國內銀行傳統的服務功能、技術手段、營銷方式、人員素質等帶來全新的挑戰,銀行跨國經營成為必然之勢,也成為其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 當然,也正是這些“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為國有銀行境外發展帶來了盈利增長的機會———由于這些大中型企業與國有商業銀行保持著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境外發展依然希望能得到國有商業銀行支持,而為大中型企業在海外融資也符合國有商業銀行的海外戰略。 而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近年來國際資本流動加速和規模的擴大,為我國商業銀行實現跨國經營提供了盈利空間,是推動其實施跨國經營的另一個因素。 由于國際資本流動通常都高于GDP和國際貿易的速度快速增長,因此銀行實施跨國經營將充分利用國際資本的流動而獲得高額利潤。 自去年末我國金融業實現全面開放后,國內銀行逐漸加快了跨國經營的步伐。幾乎是在前后腳的時間,工銀亞洲收購了比利時富通集團在香港的華比富通銀行,其營業機構增至42家;2006年8月,建行收購了美國銀行子公司美國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所有股份;而中行更是通過跨國經營使其海外業務獲得了迅速發展,這些都為我國銀行全面實施跨國經營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 此外,擴大經營規模是商業銀行實施跨國經營的內在動力之一。隨著五大商業銀行的改制上市,其資本金獲得補充后,必然會產生以擴大規模獲得競爭優勢的沖動。由于國內主要城市的銀行機構網點布局已經形成,因此,向境外市場發展,實施跨國經營戰略已經成為其擴大規模的有效途徑。同時股份制改革也使商業銀行具備了跨國經營的基本條件。 除了商業銀行內部條件的提升,我國銀行業的外部監管環境建設的卓有成效也為商業銀行跨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保障。中國銀監會提出的在2010年前全面實施新巴塞爾協議的監管要求,中國銀監會與23個主要國家簽署的監管備忘錄,都為商業銀行跨國經營創造了必不可缺的外部環境。 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本國企業在“走出去”實現跨國經營的過程中,來自政府層面的金融扶持政策是至關重要的推動力,來自本國銀行的金融服務是本國企業海外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中國的銀行業而言,要成功實現跨國經營,不但應有效借鑒其他國家商業銀行的成功經驗,更要根據銀行自身總體戰略制定切實可行的跨國經營戰略,同時緊密結合國家的海外能源戰略、原材料戰略等因素,選擇最優的時機進入,穩步推進,防范國際信用風險,迅速實現與全球金融業的融合,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不斷增強經營管理能力,市場競爭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