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民間獻計中部崛起:再造洞庭八百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2:03 第一財經日報

  何欣榮

  張承建的名片上寫著“首屆中國民間環保優秀人物”的稱號,這位1992年畢業于原武漢市水利電力學院的年輕人,2004年因一篇洋洋萬言的《建立大東湖國家湖群公園的初步設想》,被譽為“護湖少俠”。

  “護湖少俠”最近又提出一個宏偉的構想——在長江進入兩湖平原的制高點,再造一個類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分流荊江水入洞庭湖,從而在兩湖平原形成一個2萬平方公里的濕地圈,圈內可包含十余座百萬人口生態中心城市和數百個濕地城鎮,成為中部崛起的“發動機”……

  在長江荊江段的防汛壓力和重現八百里洞庭的美好愿景面前,這一計劃的確夠有誘惑。也因此,它與探月工程、連接廣東和海南的瓊州海峽隧道等,日前共同入選了國內權威人文地理雜志《中國國家地理》的19個“中國夢”系列。

  就在本月22日,長江防總常務副總指揮、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向媒體通報,長江流域今年的氣象、水文特征與1998年十分相似,且長江已多年沒有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因此今年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洞庭湖:從6000縮至800平方公里

  張承建的構想之所以引人關注,在于其重大的現實意義。近幾年洞庭湖面積的急劇萎縮,是困擾長江中下游區域的一個焦點問題。去年10月,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通過衛星遙感觀測發現,洞庭湖面積僅有878.30平方公里,與上年同期的1837.32平方公里相比,減少了959.02平方公里。而在19世紀30年代,洞庭湖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

  實際上,自1998年“世紀大洪水”之后,國務院就作出了在長江中下游區域退湖還田的決策。時任總理朱镕基曾在視察湖南時提出,要將洞庭湖主湖面恢復到解放初期4350平方公里的面積,這就是著名的“4350工程”。

  然而時至今日,洞庭湖的面積依然在逐年縮小,生態重建工程舉步維艱。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主汛期時洞庭湖總入湖水量為1200億立方米,較歷年均值2000億立方米偏少四成。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蓄洪湖泊,湖區面積的縮小,直接導致蓄洪能力下降。專家指出,三峽水庫建成后,可部分替代洞庭湖的蓄洪功能,但若遇1870年型的大洪水,洞庭湖還需要有300億立方米的蓄洪能力,目前來看遠遠不夠。

  今年4月在長沙舉行的第二屆長江論壇上,長江干流各區域的代表共同發出宣言:保衛洞庭湖。時任水利部部長汪恕誠也認為,處理長江中游一系列水問題的核心,在于處理好長江與洞庭湖的關系。

  巨型濕地助力中部崛起?

  洞庭湖還湖工程的艱巨性是眾人始料未及的。在三峽水庫啟用前,曾有專家樂觀地估計,由于三峽大壩攔截了大量泥沙,長江洪水經過三峽后泥沙含量劇減,可以減輕洞庭湖的淤積壓力,對延緩洞庭湖的消亡是極為有利的。

  但現實情況卻沒有想象中美好。多年研究洞庭湖治理的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高工童潛明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由于三峽下瀉的清水擁有富余的挾沙能力,對下游河道沖刷作用強烈,導致荊江河床下切,使荊江水入湖門檻逐年提高,從而使洞庭湖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一邊是水量日益萎縮的洞庭湖,另一邊是高高修筑的荊北大堤所形成的“地上懸河”,張承建由此想到,何不在此之間開挖一條運河,在高位分流荊江清水,既化解荊江防洪壓力,又推動洞庭湖還湖建設?

  在張承建的構想中,2010年起,應在長江進入兩湖平原的制高點湖北宜昌洋溪開挖“朔峽運河”,高位分流荊江清水入洞庭湖,再配合退湖還田,讓松滋以西的洞庭湖西北水網持續發育,到2050年時,就可順利再造主湖面六七千平方公里、湖區水網2.2萬平方公里的濕地圈。

  在張承建看來,開挖“朔峽運河”打造濕地圈,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拯救洞庭湖。

  據他介紹,根據聯合國的報告,一畝濕地的產出往往是一畝農田的數十倍,如此大的濕地圈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是可觀的。在該濕地周邊,還將崛起一個2000萬人口的環湖生態城市圈。通過在濕地圈內發展循環經濟和有機農業,推行清潔能源戰略,該濕地將成為堪與美國“五大湖”相比的中部崛起“發動機”。

  被擱置的“三口建閘”動議

  童潛明接受采訪時認為,張承建“引江濟湖”的方向正確,但開挖運河卻完全不必要。因為荊江本身有“四口”向洞庭湖分流(“四口”指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調弦口,其中調弦口已建閘控制,要在枯水期引長江水入洞庭湖,只需疏浚前三口的口門和入湖河道即可。

  但如果僅此一舉,那么在汛期就會加大入湖洪水量,大大增添湖區的防洪壓力。因此,童潛明說,既要在枯水期能引水入湖,又能在汛期不增加湖區防洪壓力,只有在口門建閘,以便根據實際需要開關閘引水或調洪。

  清華大學水利系周建軍教授,早先也提出過利用三峽下瀉清水改善洞庭湖生態環境的想法。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他表示,挖運河不可行,一是由于工程耗資巨大,需要遷移的湖區居民人數甚多;二是由于“四口”均系洪水泛濫沖刷而成,在湖區民眾心中是一段苦難的記憶,此時再開挖運河,群眾在心理上恐怕也難以接受。

  童潛明認為,同挖運河相比,通過疏浚河道和在三口建閘來“引江濟湖”,投資不大,非常值得嘗試。此前在國內也有先例,即去年山東省的“引黃濟淀”工程。該工程通過開啟山東聊城位山的“引黃閘”,經過291公里渠道將黃河水引入河北省白洋淀,從而使白洋淀的生態功能得到逐步恢復。

  “事實上,這個方案我一直在提。”童潛明告訴記者,今年初他還向湖南省水利廳廳長張碩輔提交了這一建議,得到的回應是將就此開展專題研究。湖南省水利廳前廳長王孝忠去年在《人民日報》發表的《關于洞庭湖治理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中,也認為“治湖和治河要相結合”,“必須重提三口建閘”。

  童潛明在發給記者的論文中指出,雖然湖南對“三口建閘”一直在提,但是決定工程命運的長江水利委員會,在《洞庭湖綜合治理近期規劃報告》中并沒有列出,自然也就談不上實施。記者就此事致電長江水利委員會,對方回應稱,目前對此暫不方便表態。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