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投資到上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23:39 《新財富》
何雨華/文 投資于“上游”的資源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投資方式,如果這種資源的產權由于制度的保障可以傳承,那這種投資的風險相對較低。 浙江的商人跑到江西的窮鄉僻壤,與當地的林場廠長及鄉政府坐下來談承包林地的事情,經過幾輪的談判,承包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就在要簽定合同的時刻,當地的鄉政府突然反悔,一是覺得這片林地在將來或是當地財政的一個保障,另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是不愿意把這片林地長期承包給一個外地人,中國人本鄉本土的觀念還是比較重。 林場的廠長講述投資林地的好處。他說如果到他們那里承包一大片林地種植山茶樹,由于政府有退耕還林的獎勵政策,種植每一畝林地每年都能從政府那里獲得一定的補貼,所以,在茶樹生長的頭幾年,雖然幾乎沒有收益,但投資也不會太大。真正有盈利是在種植的第三年。而進入第五年,就是產量的高峰期。 你不得不佩服 遵循江浙商人投資的主線,這些年他們在忙什么?頭幾年他們在全國各地“掃樓”,后來就聽說他們開始“炒煤”,投資煤礦,而最近,很大一部分資金流入到西部開發了,開始了探礦之旅,也有一部分資金進入了內地“掃林”。 幾年前,很難想象會有城里人放棄城市生活的“舒適”,跑到農村去做“農民”,但現在這樣的城里人正變得多起來。想象一下,在某處山村承包一片林地,在林地上建幾間小房、挖一塊魚塘,再養點家禽,閑時釣釣魚、在林間散散步,更有閑的時候,把車開上高速,不出十個小時,你就能到達你想去的許多大中城市,更不用說所在省市的中心城市了。這種生活與城市生活比較,哪一種愜意?更為關鍵的是,作為一項投資,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都會給你帶來穩定的回報。投資方式的改變有時候是來自于生活態度的轉變。住在廣東深圳后海片區的林小姐就是把投資方式與生活態度結合起來的人,她在深圳的西麗(這里有果園、菜地等承包或出租)承包了一大片的果園,果園里是大片的龍眼和荔枝樹,在果園的暖棚里,種著四季的花卉。周末的時候,林小姐會拉著朋友開車去她的果園休閑,喝喝茶,摘摘果,當然,如果你要把果子帶回家,最好是要付上一筆費用。 生活態度的改變是其一,還有就是制度的完善、信息及交通的暢通等諸多條件的具備,使“上游”許多不可能的投資變成了可能。中國的 除了農業資源,想想還有什么是最上游的資源?水、資金、人、礦產諸如此類。可以肯定土地是最本質的資源,處在最上游,但土地屬于國有,只能擁有使用權,而不能擁有所有權。不過有這些就夠了。傳統的中國人講究買田置地,盡管當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制度穩定的年代,所謂“大地主”往往是經過前幾代的“小地主”發展而來的,雖然財富在朝代更迭的時候往往灰飛煙滅,但后者屬于不可抗風險。在中國現階段的城市化進程中,如果你擁有一筆由前人傳下的房產就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與房產相連的是土地使用權。不要責怪深圳城中村的農民為什么總忙著在政府改造城中村之前搶建,搶建有他的合理性,如果政府承認私有產權的合法性,政府就應該在拆遷這些搶建房的時候給予擁有者一定的補償,盡管雙方談判會異常艱難,也不要反感家住江西南昌郊區象湖的農民因為政府征地而擁有多套的補償房子而沾沾自喜。尋找在合適的地塊投資農民房或者新建起一片廠房也是一種可行的投資,當然前提是你的權益能夠得到有效保護。投資于資金(正規的金融系統或者高利貸)、囤積大量的土地儲備(判斷一家地產股是否有潛力經常看這個),普通的老百姓無法完成,只能在人的方面花心思,把大量的錢投入子女的教育,所以中國的教育產業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還有就是催發了一大筆靠人際關系潤滑而滋潤起來的行業,地上或者地下的。 好像可以投資的東西很多,在空氣稀薄的年代,連空氣都可能成為緊缺商品。或許投資于最“上游”比較穩健,如果制度有保障的話,事實上這扇大門也正在打開,至少已開啟了一道門縫。-(《新財富》2007年05月號最新文章)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