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陸雄文:建議制定長三角合作法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 05:49 東方早報
早報記者 劉秀浩 在討論長三角經濟融合轉型的過程中,一個主要的論點就是,必須進一步拆除資源要素流動的人為屏障,創造公平自由的區域環境。 《重返經濟舞臺中心———長三角經濟區融合轉型研究》報告主要負責人之一,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建議:長三角地區可以參考美國《州際商務法》(In-terstateCommerceAct1887)模式,制定一部具有仲裁性質、凌駕于長三角各地政府權力之上的法規性文件,法規可以定名為《長三角合作與發展促進條例》。 制定地區性法律 東方早報:地方政府在長三角經濟進一步發展過程中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陸雄文:我們要讓市場“無形的手”發揮作用,現在這只手正受到阻礙。 東方早報:您談到的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環境,那么通過什么方式才能向這種環境靠攏? 陸雄文:我建議長三角地區參考美國《州際商務法》模式制定一部具有仲裁性質、凌駕于長三角各地政府權力之上的法規性文件,法規可以定名為《長三角合作與發展促進條例》。 1887年美國國會通過《州際商務法》主要是針對當時私營鐵路在壟斷經營的情況下對不同地區、不同顧客征收不同費用的情況,通過法律條款來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以這部法律為基準,加上此后的眾多相關法律,政府有效地利用法制手段鏟除貿易壁壘,為各州之間低成本、大規模實現工業化提供了可能。 長三角的這部法規的作用與之類似,可以把長三角城市之間的標準進行統一,使得各地區企業獲得公平的競爭環境。 實際上,長三角地區曾經也試圖簽訂一些協議、備忘錄等用來協調區域經濟之間所產生的問題,但是,由于這些協議并沒有法律性質,使得真正運行過程中各地政府依然會站在自身的立場處理問題,導致協議流于空泛。 因此《長三角合作與發展促進條例》必須是一個創新和飛躍性的文件,條例制定后一旦發生糾紛,我們可以引入例如長三角以外的10個城市政府進行仲裁,達到公平合理的標準。 上海分工:服務業 東方早報:未來長三角各城市的角色分配應該是怎么樣的? 陸雄文:這個應該是政府在執行過程中需要討論的問題。主旨來講,產業分工、減少競爭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動力。 其主要思路是上海和其他地區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分工。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上海的主要走向是發展現代服務業,區域內其他地區需要在接受上海制造業轉移和支持上海服務業發展兩個方面與之接軌。上海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將直接決定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水平。 其次是區域資本整合。充分借助上海金融中心和投資中心的作用,拓展區域內投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優質資本、優良企業跨行政區的并購和資產重組等活動,以產權為紐帶,建立企業之間的聯系。在長三角區域,推動一體化的主要形式是企業跨地區分布和企業跨地區并購。企業跨地區并購,即一省市的企業并購另一省市的企業,由此形成跨地區的產權聯系。 當然,這些設想并不能夠靠行政的干預來完成,而是需要在提升上海本身的服務環境的前提下吸引企業主動完成類似的資源配置。 不要“縱容”制造業 東方早報:您提到的重點是,上海未來需要完成制造業轉移以及服務業發展兩方面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需要克服的障礙是什么? 陸雄文:我們可以看到,長三角的服務業只占整個經濟的40%多一點,上海的服務業比重剛剛超過50%,這顯示了整個經濟結構的落后。 實際上,制造業之所以依然達到如此高的比例,而第三產業的比例提升緩慢,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政府在產業引進時對于制造業的“縱容”。相比較于第三產業,制造業更容易產生可見的經濟效益,對于GDP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與此同時,勞動密集形的制造業投資更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崗位,明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基于這些優勢,導致政府很難對于第二產業說不。 但是,無論是從歷史脈絡、現實基礎和未來戰略的需要出發,上海都必須承負起超越自身發展、引領區域經濟并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使命。上海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服務業,不僅是其產業結構升級以快速進入發達經濟的戰略目標,也是實現這一目標唯一的戰略路徑。因此,上海必須放棄一些以追求短期GDP增長為考量的制造業布局,以擔當區域經濟龍頭的歷史勇氣和智慧來大力投入于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服務業的發展。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