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譚曉東:公共衛生體制改革不能厚此薄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01:53 第一財經日報
專家警示慢性傳染病領域必須予以重視 趙杰 一直以來,國家公共衛生領域的改革和協調引人注目。改革采取何種模式雖未有定論,但現有體制上存在問題已成共識。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認為,在慢性傳染病這一公共衛生領域最讓人頭疼的一塊上,政府用力太少乃至有所忽略了。 《第一財經日報》: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改革探討和爭論不斷,關于采用何種模式也尚無定論。在你看來,哪種模式比較適合中國國情? 譚曉東:發達國家的美、英和日本、瑞典等幾個國家的模式各有特點。英國以醫學人員控制為主,注重學術研究;美國發展私人為主體的公共衛生機構,多部門、多機構地參與,以及多經費的投入方面做得很好;日本屬于公共福利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福利差距縮小最快。而發展中國家的古巴所建立的家庭醫生體系也很成功。中國應該走自己的路,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模式,而不能是簡單地說采用哪個國家的模式。 《第一財經日報》:但走自己的路有兩個問題應該考慮,首先是我們自己的國情究竟怎樣?其次是這些模式哪些經驗可取? 譚曉東:我國國情的最大特點就是人口眾多,且公眾知識結構落后,對信息的甄別能力較差。2003年之前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于設備和技術等硬件落后,不過“非典”過后這有所改變。但同樣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國家層面更新多,基層更新少;另一方面就是人員知識更新沒有跟上。另外,在疾病控制中心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理順。 至于經驗,我們當然要博采眾長。比如在醫療衛生保健體系建立方面,吸取古巴經驗;在疾病監測方面則主要參考美國做法。 《第一財經日報》:其實疾病控制中心的管理機制問題是否暴露了現在公共衛生領域的一些體制性問題? 譚曉東:體制是個核心問題。疾控中心的管理機制目前爭論的焦點在于該機構是否可以實現直管,因為縣級以上疾控中心多單獨設置,而鄉鎮一級則多并入了醫院,由醫院來管理,現在有一種意見認為應專門成立疾控局來統一管理,但仍在爭論當中。 社區醫療保健中心的試點做了之后雖然搭起了架子,但還沒有運作,問題就在于體制沒有健全;新型合作醫療的實施引人注目,但醫保政策的定位和實施同樣也需要制度性設計和保障。 體制不健全的一個相關問題就是行政過度干預。行政官員代替學術研究的角色,多數情況下行政說了算,會導致對專業性領域的重視不夠。 目前,突發性事件和醫療保健服務中心兩個領域政府已經給予了較高的重視,但是對于慢性傳染病如哮喘、肥胖引起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重視遠遠不夠,對AIDS的重視這幾年提高了很多,也產生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絕對數字很大(截至去年底為65萬),感染率上升速度也較快,同時,它涉及到貧窮、毒品、社會倫理、法制等各方面問題比較復雜,所以政府工作還是任重道遠。 這個領域如不加以重視,20年后將會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