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城鎮居民醫保進入預備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14:03 《財經》雜志
國務院為城鎮居民醫保試點方案“定調”, 強調尊重參保者個人意愿和地方政府意愿,并明確中央財政將向試點地區居民提供補貼 本刊記者 任波/文 在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改革歷程中,今年4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第173次常務會議,可以看做是決策層為此“定調”的一次重要會議。 這次會議原則上通過了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方案,確定今年將在有條件的省份選擇一兩個市,進行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 (參見《財經》2007年第8期“‘城鎮居民醫保’啟幕”)。 試點的方向相當明確,但方案的細節需要斟酌。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相比,居民醫保試點與城市弱勢群體關系更為密切,決策層的態度也更為謹慎,并針對試點方案提出了若干耐人尋味的意見。 三項修改意見 提交會議討論的試點方案,其名稱表述為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保試點的“意見”。決策層提出的修改之一,是把其 名稱中的“意見”二字改為“指導意見”。 業內人士分析說,加上“指導”兩字,頗有深意,即對于整個試點工作,國務院更傾向于制定總體的原則和樹立政策框架,而對于具體的試點辦法,則主要依靠地方的探索和實踐,著力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修改之二,是對于試點節奏的把握。試點方案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試點,然后在全國推廣。對此,國務院指出,鑒于試點的復雜性,應對未來的困難有足夠的估計,故將三年左右改為“三年或者更長時間”,以保證試點平穩有序地進行。 其三,是強調了“自愿原則”。這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尊重參保者個人意愿,雖然居民醫保屬于社會保險范疇,但不搞強制推行;二是尊重地方政府意愿,是否進行試點,如何試點,要與地方政府充分溝通。 事實上,盡管此前的各地自發試點多數選擇了自愿參保,但“自愿原則”最終明文寫入中央試點方案,仍出乎各地社保部門意料。這同時讓基層工作人員感到憂慮。記者在各地調查時,地方社保部門普遍認為,一項醫保制度是否成功,一個基本的評估指標在于參保人數的多少。“自愿參保還是不是社保?”他們擔心,自愿參保將大大增加試點的難度。 有業內人士指出,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的參保對象和操作方式差別迥異,前者以企業為單位,操作簡便;后者成員分散,即便規定強制參保,亦無法真正落實所謂強制措施,實施難度甚至大于農村。隨著保險對象從職工向居民的轉變,如何積極適應這種跨越式的轉變,研究和探索更為合理的操作模式和富有吸引力的參保條件待遇,應是試點中無法回避的新課題。 “低水平”起步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方案中“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亦獲得了國務院的認可。 籌資水平和保障程度是醫療保險的兩個核心內容,也是一系列具體制度安排的重要前提。 有關部門設計試點方案時,考慮了城鎮居民的經濟承受能力,也參照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安排,提出按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計算籌資額度。以近兩年的統計數據計算,2%的人均籌資額大約在200元與230元之間。 事實上,各地先行者自發的實驗和這個試點方案,在籌資水平和保障程度的設計上大致合拍,基本介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之間。 從現有試點的情況看,各地籌資水平參差不齊。例如,江蘇和江西選擇了大體相同的標準,縣城成年居民每年按不低于150元的標準籌資;而人均收入較高的杭州則確定了城鎮老年居民每人每年450元的籌資額度。 記者了解到,修訂中的“指導意見”,將把最不發達地區的經濟承受能力作為制訂標準的首要考慮因素。考慮到地區差異,試點方案將不規定具體籌資額,僅劃定范圍,將自主權交給地方政府。 一般來說,籌資水平、參保人數和保障水平密切相關。籌資水平高了,超過城鎮居民的承受能力,參保人數會下降,保障面的擴大會受到限制;而籌資水平降低,保障水平也降低,醫保制度又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顯然是進行城鎮居民醫保實驗的兩難選擇。 記者了解到,在保障程度和保障面之間,各地試點顯然更傾向于擴大保障面。一位地方醫保部門官員解釋說:“目前政策上主要考慮兩塊,第一是把人圈進來,第二是怎么保障、怎么服務。這之中首先考慮的是讓老百姓參保。” 中央財政如何補貼 試點方案中的財政補貼辦法,尤其是中央財政是否補貼、標準如何、建立何種補貼機制,對于保險制度至關重要,也為地方政府高度關注。 據《財經》記者了解,居民醫保的繳費,原則由個人承擔,財政提供支持。中央財政已確定將向試點地區居民提供補貼,并向弱勢群體和中西部等困難地區傾斜。這是繼建立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之后,國家財政再次直接補貼醫療服務的“需方”即城鎮居民,以提高他們對醫療服務的購買能力。 數據顯示,2006年,國家財政向代表“供方”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了高達數百億元的各種補貼,而直接補貼給需方的資金僅為數十億元。專家分析,中央財政直接向居民提供補貼,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財政投向轉變的趨勢,意在“花錢買機制”。由此,最終中央財政“補居民”的盤子究竟有多大,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在各地進行的自發試驗中,地方政府亦普遍建立了補貼機制。補貼辦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困難人群定向補貼,另一種對參保者給予普遍補貼;從補貼的額度看,亦分為差額補貼和全額補貼。 社保部門有關人士認為,財政給予補貼可以清晰界定政府和個人責任,充分調動參保者的積極性。至于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補貼比例及如何分配,仍有待進一步討論。 國務院還決定,將建立國務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的部級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相關部委職責。目前部級聯席會議辦公室即將成立。 記者了解到,在國務院“定調”之后,城鎮居民醫保試點已進入“預備期”。目前有關部門正按照國務院辦公會議的精神,慎重調整方案的內容,確定試點地區,并就其可操作性廣泛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見。試點方案的配套實施細則也在加緊制定。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