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央行應著力何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0:40 《財經》雜志網絡版
貨幣政策料將保持連續性,但決策部門在推動多方面的制度改革以形成開放、穩定市場方面仍大有可為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胡蛟】 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二○○七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稱,央行貨幣政策下一步,將著力“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避免出現大的起落”。 2007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幅達到11.1%,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其中3月為3.3%)。截至3月末,廣義貨幣供給M2同比增長17.3%,比2006年末加快0.4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約24萬億元,同比增幅也達到了16.3%。 在央行看來,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速度偏快的趨勢有所加劇,固定資產投資存在反彈壓力,貿易順差繼續增加,流動性依然偏多”。 為應對這些問題,從報告來看,央行的主要思路仍然集中于加強流動性管理,以及相關制度建設和結構調整。除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窗口指導”等多種手段回收和控制流動性,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匯率形成機制、外匯管理體制等也仍在繼續推進——這與以往并無二致,央行宣示的“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當可保持。 只是,人心并不平靜,問題主要來自股票市場。5月,上證指數躍上4000點,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魔術般增加了約3倍,平均市盈率則超過了40倍。股市大漲的財富效應推動銀行儲蓄“大搬家”,存款增長于3月末難得地放緩,且定期存款同比減少,出現了央行報告所稱的“活期化趨勢”。 后市走向何方?幾乎每個關心中國經濟和股市的人都在問同樣的問題。 不過,在央行貨幣政策報告中,資產價格和股票市場現狀僅一帶而過。這似乎印證了行長周小川關于貨幣政策“不以資產價格為主”的論斷。事實上,就全世界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與實踐來看,這種論斷也是合理的。作為政府最重要經濟調控手段的貨幣政策,的確應該以能對經濟產生最廣泛影響的物價水平為主要準繩,兼及其他目標。 那么,貨幣政策對資產市場是否應該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顯然也并非如此。中國股市過往之所以有大跌大漲不斷的教訓,市場封閉、資金無處覓得回報,是一個重要原因。決策部門在推進制度改革以形成開放、穩定市場方面,無疑還大有可為。當然,相關手段可能并不以調控資產價格為矢的。 例如,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提到,中國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拓寬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投資方式: 一是組建市場化運作的政府外匯投資機構,依照法律經營外匯,有償使用,接受監管,保值增值; 二是大力拓寬企業和居民的對外投資渠道,鼓勵投資于境外股票、基金、基礎性商品等金融市場,提高外匯投資收益; 三是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新建企業的方式加速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四是支持民間部門利用國際市場穩定資源供給和投資于先導性產業; 五是從全球視角定位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向,實施金融企業“走出去”戰略。 這些措施若能落實,“中國錢”將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到合理回報,投資者選擇范圍可以拓寬,國內流動性過剩能有所緩解,相應地,股市火爆所引發的擔憂至少會不那么嚴重。其他有利于建立自由開放市場的措施,諸如利率市場化等,相信也能收到類似的效果。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走出去”能走多遠?制度改革能推進到什么程度?這取決于決策者的智慧和決心。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
|